APP下载

广东省石园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21-07-27

云南地质 2021年2期
关键词:加里东黄铁矿矿化

唐 艺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三大队,广东 广州 510800)

广东省石园铅锌矿区处于华南褶皱系云开隆起区东缘,吴川-四会深断裂带中段西断裂束之黄岭顶-合水口断裂带和大陈墟-分水坳断裂带夹持区,大王山混合花岗岩带中部,北西向燕山期花岗斑岩带的东侧,具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

矿区地层主要包括前加里东期云开地体的基底,有云开混合岩、大王山混合花岗岩带、圭岗混合花岗岩带、寒武系八村群;加里东期后晚古生代地层,分别有泥盆系桂头群和下石炭统。前者基底部分分布在西部大部分,后者晚古生代地层在东部出露,两者呈不整合接触。

本区构造受吴川-四会深断裂带控制,表现为NE向构造最为发育,其次为NW向构造。吴川-四会深断裂带总体呈20°~40°延伸,在广东境内长大于800Km,影响宽度15km~20Km,该深断裂带是一条控岩、控盆和控矿构造,在阳春地区表现为东、西两个断裂束,由11条主要断裂组成。断裂两侧老地层常常逆掩于新地层之上。

本区及周边岩浆活动强烈,包括前加里东期(大田顶混合花岗岩)、加里东期(大王山、圭岗混合花岗岩)、海西-印支期(双井、南湖、马山岩体)和燕山期(塘口、石菉岩体等),其中以燕山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

矿区处于阳春-新兴多金属成矿带内,其北西侧为罗定盆地控制的金、银、铁、锰等多金属矿产地,如新榕锰矿、连州金矿、云致硫铁矿、大降坪硫铁矿等;南东侧为阳春盆地控制的铜、铅、锌等多金属矿产,如著名的石菉铜矿、天堂铅锌矿等;区内也发现不少铅、锌、金、银等矿化点。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寒武系八村群(∈bc),主要分布于那陈屋背涌-到水角-窝尾山一带,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25°~88°。岩性主要为变质砂岩、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状细粒砂岩。

2.2 矿区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以北西向构造最为发育,根据地表民窿调查及前期施工的钻孔情况,发现北西向构造上下盘发育了产状、成分与其相似的断裂构造,且夹持区亦发现多条走向平行的断裂构造,因此区内可存在一组走向平行,倾向相反的“八”字型构造组;其次为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构造。

2.3 岩浆岩

工作区出露的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期的混合花岗岩和燕山期的花岗斑岩、细粒花岗岩等。花岗斑岩零星分布于区内西北部,细粒花岗岩在东北部有零星出露。

印支期混合花岗岩在本区出露最广,占全区面积的60%以上。岩性主要为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和眼球状混合花岗岩,属大王山混合花岗岩带组成部分。

图1 广东省石园地区地质简图

燕山期花岗斑岩分布于工作区东南部,呈北西向断续小岩株状分布。斑岩体与片麻状花岗岩接触界线较清楚,可见烘烤边、硅化等现象,且北西侧接触界线硅化较强,石英脉、石英晶洞发育。受北东向构造的影响,构造内、外接触带的岩石硅化、黄铁矿化较强。

细粒花岗岩在本区内主要呈岩株、岩脉状,沿片理、片麻理构造侵入,与围岩界线明显。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圈定铅锌矿体5个,其中工业矿体4个,低品位矿体1个。矿体呈脉状、透镜体状赋存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状和构造带的产状基本一致,铅锌矿体近矿围岩均为片麻状花岗岩。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关系密切。各矿体特征如下

(1)A1铅矿体:位于F4号构造带内(图2),由三层坑道、两个钻孔控制。矿体走向340°,倾向70°,倾角为59°;矿体走向延伸150m,在倾向方向延伸250m;矿体真厚度为0.62m;Pb平均品位 3.73ω%、Zn0.52ω%,Ag53.35g/t,Au1.24g/t,Cu0.12ω%;矿化以Pb为主,Zn品位低,伴生Ag、Au、Cu。

图2 石园地区F4构造带0号勘探线剖面图

(2)A2铅矿体:位于F4-2号构造带内,由两个钻孔控制;矿体走向340°,倾向70°,倾角为59°;矿体在走向上延伸150m,在倾向上延深150m;矿体真厚度为1.11m;矿体平均品位Pb 2.04ω%、Zn0.21ω%,Ag19.88g/t,Au0.12g/t,Cu0.06ω%;矿化以Pb为主,Zn品位低,伴生Ag、Au、Cu。

(3)A3铅锌矿体:位于F5号构造带内(图3),由一条坑道和一个钻孔控制;矿体走向0°,倾向270°,倾角为69°;矿体在走向上延伸100m,倾向上延深75m,矿体真厚度为0.29m;平均品位:Pb 6.74ω%、Zn2.19ω%;Ag813.60g/t,以铅锌为主,伴生Ag。

(4)A4铅矿体:位于F5-1号构造带内(图3),由一个钻孔控制;矿体走向0°,倾向270°,倾角为64°;矿体在走向上延伸100m,在倾向上延深100m;矿体真厚度为0.61m;平均品位:Pb 4.03ω%、Zn0.2ω%,Ag89.8g/t;矿化以Pb为主,Zn品位低,伴生Ag。

图3 石园地区F5构造带2号勘探线剖面图

2.2 矿石矿物组成

野外和镜下观察发现,矿石的矿物种类丰富。金属矿物中,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自然银、发丝状硫银矿等,次要矿物辉铜矿、黄铜矿、褐铁矿、磁黄铁矿等。非金属矿物中,主要矿物有石英、长石、绢云母、绿泥石等,次要矿物有方解石等。

2.3 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可分为自形、半自形和它形粒状结构:如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矿物等;残余结构和熔蚀结构:如辉银矿、方铅矿交代黄铁矿,方铅矿交代熔蚀闪锌矿等。

矿石的构造类型主要包括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等。

2.4 矿体围岩

区内矿体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矿体围岩为片麻状、眼球状花岗岩和浅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片岩等。片麻状、眼球状花岗岩具变余花岗结构,原生碎裂结构和粒状镶嵌变晶结构,片麻状、眼球状构造,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和黑云母等。浅变质砂岩、粉砂岩、板岩、片岩,含较多的云母矿物,岩石层理、片理发育,较松软。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

3 矿床成因探讨

石园地区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是加里东期以来,多期次活动使本区岩石发生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从而使成矿元素充分活化迁移,后期北西向断裂构造活动为含矿热液进一步提供了热能和富集空间。初步认为,石园地区多金属矿床应属于热液交代型多金属矿床。

(1)据蔡明海(2002年)调查,本区大面积出露的寒武系为一套富Pb、Zn、Au、Ag元素的沉积建造(表1),成为本区铅锌银金矿化的矿源层。

表1 粤西寒武系地层成矿元素平均含量表(×10-6)

(2)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使成矿元素发生重新分配,并不同程度部分熔融。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使矿源层的Cu、Pb、Zn、Au、Ag等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重新分配。同构造侵入的大王山花岗岩本身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同时提供大量热液,成矿元素得到初步富集。

(3)海西-印支期断裂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使成矿物质在局部范围内进一步富集。

(4)燕山期构造变形作用和岩浆活动为工作区及周边提供了大量的热能,并加热了的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淋滤作用,形成成矿热液,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围岩蚀变作用主要包括钾化、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铅锌银金等矿体最后形成与黄铁矿化、硅化密切相关。

4 找矿远景分析

石园地区区域上处于吴川-四会深断裂带阳春段分支构造夹持区,新兴-阳春铅锌等多金属成矿带西侧边缘;区内及周边岩浆活动频繁,从加里东期至燕山期均有出露,以燕山期最为发育,岩性从中基性到酸性、超酸性,碱性,以酸性为主;区内发育的寒武系浅变质砂岩、片岩和大王山片麻状、眼球状花岗岩是矿源层;区内断裂构造发育,规模较大,特别是北西向断裂构造。根据民采矿石及钻孔揭露资料显示,区内发现11条北西向构造带,其中7条证实有矿化,其中F4和F5构造带规模较大,矿化连续。区内矿化以Pb为主,Zn含量低,共生或伴生Ag和Au。矿体呈透镜状、脉状、细脉状、浸染状。区内有多处银矿化伴生金达到工业品位,预示银矿化有较好找矿前景,且银金矿找矿意义远比铅锌矿大,在成矿研究和勘查方面,银金矿化应予更多关注。另外,区内出露的细粒花岗岩及周边分布的花岗斑岩,预示本区可能有隐伏岩体存在,有可能寻找斑岩型矿床。

综合分析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以及区内众多的矿化带,认为成矿条件有利,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猜你喜欢

加里东黄铁矿矿化
矿化剂对硅酸盐水泥煅烧的促进作用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浅谈湖南省加里东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浅谈西大明山地区寒武系构造特征
闽西南含稀土矿文坊岩体的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找矿意义
四川盆地加里东古隆起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不同矿化方式下丝素蛋白电纺纤维的仿生矿化
仿生矿化法制备HA/SF/Ti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