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之探究

2021-07-27柏兴伟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2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主体性幼儿

柏兴伟

摘 要:对于幼儿教育说,幼儿始终是教育的主角。教师应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其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同时激发幼儿参与各种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搭建一个自由自在、快乐成长的空间,获得良好的发展。结合不同的区域游戏,引导幼儿以小主人的身份参与各种区域游戏,对培育幼儿的自信心、丰富认知起到促进作用,积极地建构自我知识,让幼儿的各种行动与思想都能得以发展。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主体性;发展

幼儿教育中幼儿始终是教育的主角,教师作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指挥者,必然需要以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人格魅力为幼儿搭建一个良好的教育平台,创设温馨、安全的心理环境。而在这一氛围中,幼儿不仅受到情境的感染,也受到熏陶,发挥自我主动性到自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发展。结合不同的区域游戏,引导幼儿参与其中,产生积极而良好的愉悦情绪,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对培育幼儿自信心、丰富认知起到促进作用。

一、引导幼儿创设区域游戏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意愿和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教师不能单方面设计区域的主题以及游戏规则,而以幼儿为主体,考虑幼儿的意愿,适时与幼儿进行商讨,“大家想一想我们要设计什么样的区域游戏?”“老师设计的这个区域游戏,你们愿不愿意参加呀?”“如果说让你设计区域游戏,你会怎么设计呢?”让幼儿自行讨论交流,同时找到兴趣点。在对幼儿的讨论意见进行归纳总结之后,教师为幼儿“量身定做”主题设计制作区、美工区、音乐区等游戏活动。结合幼儿个体差异不同,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游戏,帮助幼儿提高能力;也可以让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游戏的场地,有的幼儿在进行美工区的游戏活动时,会提出这样的见解,“如果到户外去看着蓝天白云画画,绿树红花画画,那该多有意思呀!”为了满足幼儿的这一需求,教师采纳了幼儿的意见。在安全的保证下,创设这一区域游戏的环境,其实也体现出教师尊重幼儿的意见和幼儿的观点,让幼儿体验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从而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这一美工游戏中。

二、引导幼儿收集材料

教师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创设准备阶段时,需要投放材料,可与幼儿一起进行收集,让幼儿产生主人翁意识,积极开动脑筋,更好地收集与主题游戏相关的材料。有的幼儿就会从家里带来饮料瓶、塑料罐、废报纸等材料,幼儿的创意设想是:“我带的这个塑料瓶,可以剪去一半当一个小花盆。”也有幼儿说:“我带的这个鸡蛋壳是完整的,在上面可以画出一个漂亮的小孩子。”还有的说:“我的这些塑料管可以扎成一个美丽的桃心。”等,幼儿的创意想法五花八门。而教师鼓励幼儿将这些材料放到幼儿认为可以创造出一定新意的区域中,这对幼儿来说,既认识到废物可利用,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在幼儿小小的心里,植入创新的种子。当然,在区域游戏中,如果总是进行相同的游戏,难免会让幼儿产生一种雷同感,失去兴趣。为此,教师可以让孩子自主想一想,如何进行创新改变玩法,鼓励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变身“小创意师”。

三、激发幼儿参与意识

通过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首先要精心安排区域活动,尊重幼儿的选择以及幼儿的需求,让幼儿自愿接受这一区域游戏,并且还能主动投入其中。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适当引导,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建议幼儿多选择区域游戏,扩展幼儿的爱好与兴趣。有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发挥创造力,有的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思维比较狭窄,鼓励他大胆创新。多鼓励幼儿选择材料,从这个区域游戏跨越到那个区域游戏,综合利用材料。如在美工游戏区域中,幼儿给手工进行喷刷,还会利用自理区里的牙刷,用牙刷蘸颜料进行图画;在读书活动中,幼儿读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可在表演区域中给大家讲述、分享。由此在不同区域中,对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了幼儿的智力。幼儿还能与其他同伴进行积极的交往,并且合作互助完成区域活动,这也成为合作学习的一个雏形。幼儿与同伴一起完成美术作品或者是手工作品,让幼儿产生积极的动力,既提高主动性,又增强合作意识。

总之,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始终要以幼儿的自主性为前提,鼓励幼儿对所参与的区域活动提出意見和建议,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从而使得幼儿敢于表达见解,积极地发动思维解决问题。教师尊重幼儿意愿设计主题区域游戏活动,以及指导幼儿学会材料的归纳运用,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帮助幼儿更好地提高自主能力,使得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李昇丽,王静.幼儿园实景游戏环境的创设[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3(5).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主体性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论“教学留白”在语文教学中的巧妙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