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26钱厚龙严菊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外周血栓塞支气管

钱厚龙,严菊香

(1.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介入科,江苏 泰州 225500;2.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江苏 泰州 225500)

0 引言

咯血是机体喉头以下的呼吸道出血或者肺部出血,根据其出血量,在临床上分为小量咯血,中量咯血及大咯血几种情况,其中,大咯血是指患者的一次咯血量在100 mL以上或者每日患者的咯血量在500 mL以上,属于临床长比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生机制主要是慢性疾病或者急性疾病导致的血管壁破裂,进而出现剧烈的咳嗽,引发大咯血[1]。临床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不过效果不一,为进一步探讨大咯血的患者采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本文将100例大咯血病人,将其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介入科在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收的100例大咯血病人,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在41~93岁,平均(63.27±4.27)岁,日咯血量300~720mL,平均(520.56±45.25)mL;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15例,肺癌5例,肺结核5例,其他5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在40~93岁,平均(62.34±4.56)岁,日咯血量300~710 mL,平均(520.34±45.55)mL;疾病类型:支气管扩张30例,肺癌10例,肺结核10例,其他1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两组均常规处理,首先,绝对卧床休息,患侧卧位,保证呼吸道通道。其次,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最后,并给予抗感染,止咳,吸氧等处理。

1.2.1 对照组:本组的病人治疗期间实施垂体后叶素、酚妥拉明等止血对症处理,垂体后叶素,首先,以剂量为5~10 U,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0.1 U/(kg·h)的垂体后叶素持续进行静脉滴注,同时给予患者酚妥拉明,剂量以0.10 mg/min持续进行静脉滴注,疗程为一周。同时对于部分持续性大咯血的病人如果存在循环性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多次,少量的给予患者输血处理。

1.2.2 观察组:本组的患者对其采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然后以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进行穿刺,常规消毒患者的股动脉,然后穿刺插入5F Cobra导管,并在患者的胸5~6椎体水平部位,找到患者的患侧支气管动脉主干,进行造影检查,然后,明确患者病灶部位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的情况,在经过导管的情况下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本文采取的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及PVA颗粒微粒,其中,有五例患者加用了弹簧圈栓塞。最后再患者进行帅栓塞术后再次进行造影检查,确保栓塞治疗的效果,确定出血完全控制后,手术完毕。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的效果,对比治疗前后咯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包括心悸,胸闷和呕吐。

1.4 疗效评价标准。参考《咯血临床诊疗指南》[2]标准,其中,治愈:经治疗后,患者出血情况停止,且3个月没有复发发生;显效:经治疗后,患者咯血的次数和咯血量显著减少,或在咳嗽的过程中仅有痰中有血丝的情况;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咯血的次数有所减少,且咯血量较治疗前减少50%以上;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27.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率(n,%)表示,以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止血达到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止血效果达到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止血达到的效果进行对比[n(%)]

2.2 对两组治疗前后咯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程度进行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咯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后,两组患者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咯血次数显著减少,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两组治疗前后咯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程度进行对比(±s)

表2 对两组治疗前后咯血次数,血红蛋白水平改善程度进行对比(±s)

组别 例数 咯血次数(次/月) 血红蛋白水平(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0 2.36±0.21 0.03±0.01 70.35±2.56 93.25±3.26对照组 60 2.26±0.16 0.64±0.03 70.53±3.21 80.67±2.57

2.3 对比两组安全性进行比较。观察组出现心悸1例,胸闷1例,呕吐1例,其发生率为(3/60)5.00%,对照组出现心悸3例,胸闷2例,呕吐4例,其发生率为(9/40)2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大咯血的因素很多,包括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或者全身系统疾病等,患者在出现大咯血的情况下,主要伴有反复咯血的情况,并伴有不同程度上的呼吸道症状,病程比较长,可能达到数十年,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患者多伴有出血性休克,窒息等情况,进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研究显示[5],危重症大咯血的患者,其死亡率在50%~100%。

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大咯血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其效果肯定,对患者的创伤小,且操作比较简单,是目前治疗的首选方案。大咯血的患者其病灶部位主要是在支气管动脉供血,少量为肺动脉供血,不过肺动脉的压力比较小,因此,在进行治疗过程中一般注重支气管动脉,对肺动脉无需手术处理。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中,其栓塞选择的材料十分关键,常见的包括PVA永久性栓塞剂、明胶海绵颗粒等,不过临床上普遍认为永久性栓塞剂效果要显著好于明胶海绵颗粒,这是因为,PVA永久性栓塞剂为长期性的栓塞剂,具有永久性,生物稳定性良好,没有抗原性,在机体内不易降解,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咯血病灶供血动脉的再生,更好的防止侧支循环建立,大大降低复发概率。不过PVA容易发生反流的情况,因此,常常需要联合其他栓塞剂使用,进而增加其栓塞的效果,一般选择金属的弹簧圈,不过临床上不提倡单纯使用弹簧圈栓塞,同时在使用弹簧圈后,患者二次栓塞治疗的难度就会增加。而明胶海绵颗粒为蛋白海绵,可以被组织吸收,进而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因此,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不过有研究指出,在介入手术中,明胶海绵颗粒可以用于栓塞支气管动脉主干,其止血快,效果肯定[6]。

综上所述,观察组治疗效果,安全性等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大咯血的患者采取外周血管介入治疗的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咯血的次数,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外周血栓塞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组蛋白和TLRs在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阿哌沙班治疗肿瘤相关性血栓栓塞的获益与风险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