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响基层医院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原因及对策

2021-07-26王建萍袁沅谢文超钱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医师我院救援

王建萍,袁沅,谢文超,钱冲

(1.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务部,广西 玉林 537000;2.玉林市第一人民医 院泌尿外科,广西 玉林 537000)

0 引言

院前急救是医疗救治工作开展的最前沿端口,是公共卫生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老百姓对健康认识的提高,并之各类突发性疾病、各种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增加,对院前急救的需求处于快速增长的状态[1]。院前急救是否能够及时有效地发挥其功能,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和谐社会建设。但院前急救建设体系不完整、救援队伍资源不足、急救设备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使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与社会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院前急救的发展[2]。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其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展开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的院前急救事件1783例,其中包括胸痛中心急救事件1000例,创伤中心急救事件150例,高级卒中中心急救事件113例,中毒救治中心急救事件386例,蛇伤救治中心急救事件134例。

1.2 方法。选择回顾分析法,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急救事件予以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

1.3 观察指标。①分析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影响原因;②探寻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

2 结果

2.1 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影响原因。院前急救应援能力建立主要受到工作的重视、投入度不足、队伍力量薄弱、大众自救互救能力弱等因素影响,具体占比如表1。

表1 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影响原因[n(%)]

2.2 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对策。医院自身则应从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加强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等方面出发进行解决和完善。

2.2.1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①构建院前急救网络。为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院前急救服务,可在市卫健委支持下,以我院挂靠的市急救中心为龙头,县(市)急救站(分中心)为基础,各急救点为基点,构建急救网络医院为依托的全市急救体系,急救网络覆盖全市。牵头构建区域性的胸痛中心和房颤中心,无偿将心电等设备终端投放置在所属各个县市区人民医院、重点中心卫生院、社区医院及我院院前急救救护车上,同时配备扁鹊飞救系统,实现现场医师和胸痛中心专家的同步判断,第一时间做出初步诊断和制定下一步诊疗程序,构成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的急性胸痛救治网络[3];②创建院前急救专科联盟。通过医疗集团构建,与相关医院的院前急救中心进行专科联盟,实行应急救援人员、急救设备、车辆等同质化管理,做到院前急救中心统一调度,实施分片区救援,患者自由选择就诊医院。如此一来便能缓解目前我院院前急救资源不足的困境,提高救援效率,同时也可拉动玉林市第三人民医院经济发展;③开展空中救援工作。与相关医院签署航空医疗救援联盟协议,构建空中救援体系,完成救援团队在空中实施应急救治的培训及模拟演练[4]。同时,还可签署航空医疗救援基地医院协议,启用空中直升机转运危急重症患者,保证救治的最短“黄金时间”。

2.2.2 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①多途径的人员招录,保证来源和质量。借助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扩大急救医学专业的住培医师招收,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使用,充分考虑院前急救医师岗位的特点,在国家急救医学专业住培要求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当地和我院实际情况细化规培细则,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管理[5]。在招收条件、培养经费、毕业后优先签约等方面均予以政策倾斜;②合理的薪酬待遇,提高社会荣誉感。关注院前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对院内医疗救治的重要性,考虑院前急救的社会公益性和医疗救治双重职能特点,突破现有薪酬水平核定的固有思维,单独建立与院前急救岗位特性、劳动付出尽可能相匹配的薪酬待遇与分配方案,保障院前急救人员的合理劳动价值;③规划完善职业通道,良好的职业发展。鉴于院前急救一线工作具有高职业风险、高劳动强度等特点,可对于在院前急救岗位的医师,提供带薪培训、转型发展机会。每两年安排院前急救岗位医师到急诊科轮岗半年,强化及巩固各项急救技能;安排院前急救主治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项目,增注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鼓励考研考博,给予相应奖励;待在院前急救岗位服务满一定年限、一定年龄的医师,将调岗安排至急诊科、或门诊部、或急救培训基地当授课老师。同时注重院前急救医师的继续教育,每年定期安排外出学习或进修,提高业务能力;在职称评审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优先聘用;④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招募工作。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建立我院专业规范、工作有序、保障有力的应急志愿者队伍体系,依托党支部、共青团、社工组织等按分专业组建应急志愿者队伍;⑤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援能力。带领院前急救队伍积极参加全国院前急救比赛,并派遣其下到县(市)级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开展各类急救技能培训,如双人心肺复苏、心脏除颤、心电监护、呼吸机使用、气管插管等,同时指导掌握各种车载急救设备的操作和技术;以此强化基层卫生医务人员的应急救治意识,提升应急救治能力,梳理应急救治流程,尽可能将基层医院的应急救治水平向三甲医院同质化[6];⑥加快区域医疗中心的成立和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医疗中心的成立和建设,可成立和健全胸痛中心、高级卒中中心、房颤中心、创伤中心、中毒救治中心、蛇伤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多中心的建设。使收治例数及救治成功率得以保障,获取社会好评。

2.2.3 加强民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以补充专业急救能力的不足,是促进全民参与急救的良好局面形成必然要素。因此可借助各种传媒或采用其他教育宣传方式对急救常识进行宣传和普及,如老年人的防滑摔倒救治、CPR培训等[7]。同时,自愿加入市政府举办的进机关、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的“五进”活动,每年先对培训对象进行摸底调查,再根据需求有效普及自救、互救知识,调查表明以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外伤和中毒的救治需求最强,根据需求有的放矢。定期开办市民急救学校、急救知识义诊宣传活动,正确树立民众的急救意识,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在专业急救队伍达到前,先开展基础急救,提高抢救成功率。另外,做好人民群众宣传,如:需要急救车时使用“黑车”的害处,不需要急救时随意使用“120”呼叫的后果等等。

3 讨论

院前急救在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成熟,有完善的运转体系,但在三线城市,乃至部分二线城市只是初见雏形,存在着较多不足,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仍边发展边改进,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区院前急救发展的特色之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卫健委的重视,急救中心的规范管理,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院前急救事业将能健康有序发展,为社会和谐和群众健康奠定基础和保障。

综上所言,做好院前急救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影响因素的分析,并针对性的采取解决对策,可保证医院急救工作的优化与升级,对社会和谐与群众健康有着保驾护航之效。

猜你喜欢

医师我院救援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紧急救援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中国医师节》
3D打印大救援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救援行动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