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源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符合率分析

2021-07-26祖冰层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0期
关键词:双源造影斑块

祖冰层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CT室,江苏 盐城 224006)

0 引言

冠状动脉是心脏营养供给系统的重要组成,起于主动脉根部主动脉窦内,并分为左右两部分,并行于心脏表面,负责为心脏输送血液、氧气等营养物质,与其他血管共同维持心脏器官的正常搏动[1]。近年来,随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饮食习惯的调整,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在增加心脏工作负担的同时,也提高了对冠状动脉的损伤,提升了临床冠状动脉疾病发病率。现阶段冠状动脉心脏病,已成为国内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慢性疾病,为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维持,产生了危害影响。很多冠状动脉疾病对患者造成的损伤都是进行性的,即使通过药物或手术介入暂时改善了血管通畅度,也不能保证疾病不会复发,因此及早诊断进行治疗干预,才是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影响的重要手段[2-3]。双源CT心血管成像技术是一种检查特异性与敏感度均较高的CT检查技术。相较于传统CT检查,双源CT检查覆盖范围更广、扫描速度也更快,在临床心血管疾病检查中具有明显优势[4]。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双源CT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与临床符合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入院建档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样本总例数为82例,入院后均接受双源CT及时进行检查,男50例,女32例,年龄50~76岁,平均(63.81±5.19)岁。其中有31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疾病,病程1~5年,平均(2.30±1.27)年。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病例信息完整,生命体征平稳能够配合接受CT;②患者家属通过阅读协议,对研究内容进行了解,签署知情协议;③可获取到患者手术或DSA检查结果。排除标准:①患者影像学图像不清晰无法提供参考;③患者无法建立静脉通道或对对比剂有过敏史的患者;③患者近期接受过PIC术治疗。

1.2 方法。对所有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检查流程与检查方案,然后引导其签署研究知情协议,在检查前查看患者是否佩戴金属饰物,帮助其进行摘取后应用仪器进行扫描检查。选择德国Siemens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Flash)的Carotid DSACT扫描程序进行检查,要求患者呈仰卧位,设置管电压120 kV、管电流-时间400 mA/s,机架旋转时间330 ms、螺距1.2,扫描范围为患者气管隆突下l cm一直到心脏下缘1.5 cm处。先常规预扫然后进行增强扫描,经患者肘静脉注入碘克沙醇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H20103675),造影剂用量75 mL、注射速率5.0 mL/s,造影剂注射完毕后注射50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速率5 mL/s,延迟10 s后在所选层面进行10~20次扫描,每次间隔时间为1 s。扫描完毕后将检查图像传至工作站利用心脏血管分析软件对于冠状血管进行处理分析,使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等技术,展示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情况与血管狭窄程度。

1.3 观察指标。结合手术治疗情况或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分析双源CT技术的检查准确度并分析双源CT技术的血管狭窄检出程度,分级标准,管径正常为无狭窄;患者冠状动脉管径不足50%为轻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管径不足范围为50~75%之间为中度狭窄;患者冠状动脉管径不足范围在75~90%,为重度狭窄;超过90%完全闭塞。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计算统计软件:SPSS 20.0;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χ2,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对于院内82例患者进行双源CT技术,共检出80例,准确率为97.50%,与造影/手术检查100.00%准确率相比,χ2=2.02,P=0.1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造影/手术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双源CT的血管狭窄度检查情况,各项血管狭窄程度检查准确率相对较高,表明双源CT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详见表1。

表1 双源CT的血管狭窄度检查情况(n,%)

3 讨论

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已成为影响现代人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因素,就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大约每年有4千万左右的新增心血管患者,而其中一半患者首次发病即为心肌梗死,因此做好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干预,对降低疾病不良影响有积极作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造影检查技术虽然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度,被认为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检查方式,且检查费用较高,因此容易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限制其临床使用范围[5-6]。所以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冠心病疾病的诊断安全性,临床上也在不断探寻新的检查方案。

在1998年,出现了第一台4排螺旋CT仪,其采用了滑环技术,可通过螺旋状扫描轨迹更快的完成容积扫描,以提高CT检查的分辨率,提高螺旋CT技术的临床检查质量。但随着近年来,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相应提高了人们对于CT机的检查质量,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严重的钙化病灶、呼吸运动伪影、心律失常等问题均会影响螺旋CT的检查质量,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率。因此在2005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研究了第一台双源CT仪器,其包含两套X线球管和两套数据探测,可通过双能量成像技术,获取更高的分辨率的图像,并有效缩短扫描时间,减少呼吸伪影对于检查影响的干扰[7]。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双源CT技术进行检查,总检出率为97.50%,与造影/手术检查结果相比,数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该技术在各项血管狭窄程度检出方面也表现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使用价值。相较于常规造影检查技术,双源CT技术具有以下三项优势:第一,检查效率高,CT扫描对患者配合能力要求低,仪器操作简单、便捷,扫描时间相对较短,其中用到的对比剂也较少,可以更快达到诊断目的[8]。第二,检查质量高,在检查完成后,会将所有图像资料上传至工作站进行修复,医师可通过多平面重建等技术了解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钙化情况、斑块大小、分布等,获得更多的诊断资料。另外在检查前给予患者检查指导,帮助患者稳定心率变化,也有助于减少运动伪影影响,提高检查质量。第三,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帮助医师更好判断患者血管病变危险程度。研究发现现阶段临床上仅有15%的冠状动脉疾病诱发原因与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相关,通过进行双源CT检查可以帮助医师有效区分患者斑块类型,即钙化型与混合型,其中钙化性斑块稳定性较好,不易在血管内产生破坏,混合型斑块稳定性较差含有较多的脂质成分,容易诱发急性冠状动脉病变;医师可结合患者不同斑块病变情况,制定不同的疾病防治方案[9]。

综上所述,在对冠状动脉疾病进行诊断时,采用双源CT仪也能得到较多检查资料,帮助医师确诊患者疾病,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猜你喜欢

双源造影斑块
Gray-Weale分型对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头颈部CTA 及双源CT 灌注成像对缺血性卒中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双源CT与常规平扫在中枢神经细胞瘤病情评估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