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于“犀牛”课程的教学初探

2021-07-26黄佩然

科技与创新 2021年13期
关键词:犀牛产品设计驱动

黄佩然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1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简述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是结合“案例教学”及“任务驱动式教学”两种方法得出的,它们在教学中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案例教学,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医学院成功实践后,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1]。现今中国相关研究仍以医学、法律、商务经济领域为主,后在计算机语言、专业英语等专业研究也日益增多。对于案例教学法的定义,言人人殊:柯瓦斯以案例为基础展开研讨;舒尔曼将此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哈佛商学院认为这种案例教学模式重在教师、学生共同参与案例之中,由教师适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案例问题分析和探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也是目前最受广大学者推崇的一种看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基于内外因相互认知过程下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通过任务的提出和设计、情境的创造与设定以及任务的引导,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主动的学习探索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国内相关研究相继对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展开了探索。

基于以上两个优秀教学方法的显著优势,将二者结合为“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此,案例教学法以“教”作为指导方式,以案例系统构建完善教学准备,丰富教学资源;任务驱动法则以“学”作为实践方式,以任务计划完善设计,驱动学生根据相关任务的要求和目的,产生自发型学习行为。针对产品设计专业课程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即“犀牛(Rhino)”课程,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具有以下作用及意义。

在前期备课时,选择一些具有专业代表特色或者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实例,在授课过程中,于课堂案例讲解和模型解构之前,展示案例外部造型,访谈学生直观感受和初识印象,之后再对案例作品的设计背景、设计目的、设计作者、设计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此案例的记忆力,也更多地丰富了教学资源,完善了教学设计;在讲解课程内容时,可抛出一些疑问,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好奇,接而引发更深一步的主动性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先入为主”,自主地对案例进行探索,引起学习兴趣,完善了教学激发学生动机的策略;之后,设置适当的任务实践,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拓展及对设计方法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设计技能的培养,通过“投票问答”“课堂讨论”及“案例拓展设计”等教学任务,丰富了教学组织策略;最后,前期案例认知和后期任务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感性创造思维和理性设计程序的综合应用水平。

2 改革教学实施方案

2.1 研究内容流程

从图1所示的课题研究内容流程构架可以看出,本课题从研究理论基础展开调研,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课程改革为研究对象,进而探讨如何将两种教学方法适应课程需求结合应用,分析教学方法差异、研究对象特点,总结提出应用策略,为完善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打下基础。在此基础上,从教学资源、组织策略、内容传递、动机驱动四个方面制定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图1 课题研究内容流程构架图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系统构建

首先,针对两种教学法的差异化问题,采取自问答疑,即提出疑惑点,根据问题查阅资料完成解答,整个答疑过程整理为书面形式作为研究记录;其次,进行理论模块构建,即将二者内涵、特点、优势作为模块卡片,通过随机结合,为教学研究提出新思路;然后,完成结果分析;最后对研究对象显要特点进行分析,得出一套初步的产品设计适用性应用策略,为教学改革方案提供基础,在此部分的理论系统构建,可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查阅、例证和构建。

2.3 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在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往的“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主要以加强软件操作技能为重点,但随着企业需求及人才培养需求的提高,对于产品设计课程教学,也不仅仅掌握单一设计基础,还需结合产品调研、产品系统设计、产品概念设计等方法完成设计工作[3]。因此,在“犀牛(Rhino)”课程教学实践中,也需要结合上述教学方法进行优化。

本次的改革教学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①在课前准备阶段,从教学资源管理层面完善教学设计,针对每次课程实践操作和学习案例,在案例遴选时,可先从典型化、实际化、艺术化、形态化等角度进行案例遴选,之后对案例进行背景和文化溯源,或实际场景再现,创造学生接触案例时的第一良好印象,并增加案例学习关键知识记忆点。②在课程实施阶段,从教学组织策略方面展开设计和联想,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提出相关任务要求,让学生们带着目的去学习;采取阶段式任务教学,由简至细,逐步升级任务难度;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模拟用户访谈、小组讨论等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自主性和设计活动的参与度。③在学生领会课程内容阶段,要指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传递策略,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不仅仅是要领会产品设计建模,更多的教学重心还是希望学生们在案例学习、设计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创造设计思维,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产品系统设计观念[4]。所以,在内容传递中,应该不仅限于上机实操,也可结合线上教学资源,采用实物触摸直观感受、产品历史背景文化理论传授、体验式产品解构重组、手绘草模等方式完成教学。④结合前面的相应措施,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开发和引导,这就需要采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吸收案例知识体系、构建辨识度高的产品记忆点、艺术美学刺激、解构重建实例产品、沟通探讨、小组实践等方式,逐步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集中注意力,引起兴趣投射,驱动学生自主学习。

2.4 建立教学评价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教学互动,再通过观察法,实时记录教学反馈;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拟出调查问卷分发给授课对象,并通过单独采访了解学生对课堂的理解程度或现存问题,了解教学评价。

在课程考核中,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与案例类似或同类别产品,结合课堂讲授的设计方法、要点,利用犀牛软件完成产品设计,定位教师为产品需求“甲方”,学生为设计产品“竞标者”,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推广和说明。将全班成员分成几个小组,模拟为几个设计公司靠各自的作品参与竞标,考核后获得中标的,可得到课程平时成绩作业高分,其他按照“甲方”对设计产品的满意程度依次打分。

最后,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访谈,完善整体教学评价及反馈情况的记录,为后期课程的完善和改进提供基础。

3 教学结果分析及改善方向

结合前期教学方案,在2020—2021年第一学期的“犀牛(Rhino)”课程中,使用了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实践,得到了学生积极的反响。在“犀牛(Rhino)”课程中的经典案例——潘顿椅教学中,前期先搜集大量资料,向学生介绍这款经典工业产品设计生产的背景和环境,以及设计师VERNER P的主要成就经历,又从案例的几个设计发展阶段进行回顾讲解,向学生展示了不同阶段所遇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案,也强调了一款好的产品设计,是需经历多次打磨才能成就的。之后,以现今市面上仍旧畅销的潘顿椅为研究对象,剖析其设计亮点、设计细节和产品特色。让学生从产品外形、材料等多个角度展开认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此案例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再慢慢带入犀牛建模课堂,在前期引导之后,学生在课程教学阶段中,专注程度整体得到了大大提高,加深对于案例建模渐消曲面和模型转折面等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明白为何要在建模步骤中如此“分面”“衔接”。在案例教学完成后,为学生设计实践任务,采用模拟竞标设计,要求学生在完成案例潘顿椅建模后,各自再设计一款座椅类产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头脑风暴,组内讨论由座椅联想的关键词,并绘制树状图以作记录,再根据讨论结果,选择自己设计拟采用的设计元素展开设计实践。

从学生们的作业来看,在学习了案例产品的建模方法和设计特点后,已经逐渐能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将课程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从这一角度来看,本次实践改革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学生在解构案例时,对于案例重构依旧存在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后期自主设计,由于“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基础不够牢固,也暂未达到较完整的设计水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将类似的有难度案例调整到课程后期,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后再为开展,且可以尝试讲解每次案例后,留有一些建模技巧的难点重点强化剖析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巩固基础。

总的来说,本次改革教学成果显著,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再深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犀牛(Rhino)”教学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思路。

猜你喜欢

犀牛产品设计驱动
智能产品设计
数据驱动世界。你得懂它 精读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汽车外饰产品设计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灰犀牛”“黑天鹅”
暴脾气的犀牛
杜凤霞产品设计作品
犀牛哥哥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