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无声,寓“德”于教

2021-07-23孙晨曦

教育界·下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

孙晨曦

【摘要】立德树人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引领教师教学的主要方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极大的意义。在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至关重要。在具体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从古诗词教学、生活化联系、拓展阅读以及自主感悟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渗透德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思想品质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不仅有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丰富的语文知识,而且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提升思想品质。将德育渗透到语文课堂中,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在无形中促进学生成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当前,依然有很多教师在关注语文知识积累,忽视了学科的育人属性,对于学生语文素养以及优秀思想品质的形成极其不利。语文课堂应该是润物无声与学生品质形成的课堂。那么,如何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教师可以从诗词教学、生活教学、延伸教学以及探究教学等方面展开教学活动,将德育渗透在课堂中。

一、利用诗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中华古典诗词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人读之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是不可多得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精心选择了很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要求学生会背诵,而且要从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思想情怀。这些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思想品质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出古诗词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赏析的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从而提升自我的思想品质。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教师只是让学生背和记,对诗词的解读局限于古代,没有做出现代化的思想延伸,让学生感觉学习古诗词脱离了现代生活,失去了本身的教育价值。真正的古诗词学习是古今的融合,是古今思想的碰撞和超越。

例如在《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渗透德育。这首诗主要写了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和诗人开朗的胸怀与坚强性格。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时所写,但是仍不改初心,以冰心玉壶自喻,写出了自己的光明磊落,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做呢?我们是自暴自弃,还是应该坦然接受?或是应该乐观积极地走向前路?诗人王昌龄已经给了我们答案,曲折和艰辛终会过去,雨后的彩虹也终会出现,我们要始终抱着一颗乐观积极的心,迎接每一次人生的挑战。”在教师这样的激励下,学生对这首诗的主题有了更深刻的认知,而且会将这首诗的思想与自己的生活进行联系,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

利用古诗词渗透德育,不仅可以让学生改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倾向,而且可以以古人的情怀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养成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学时期正是学生良好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善于挖掘古诗词中的正能量,引导学生学习诗人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做人做事的认真态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自主探究,孕育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阅读的世界中,学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文本的主题思想,学生更应该自主地完成对它的解读。每篇文章中蕴藏的深刻主题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行养成具有重要的价值,良好的道德修養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到自我精神世界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的思想随着文本的思想而动,从而受到文本思想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性。

例如在《铁杵成针》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古文,梳理文意,让学生自主讲述这个故事,并且概括这个故事的主题思想。很多学生都说:“铁杵磨成针,这得需要多长时间呀?这得需要足够的耐力和毅力。”这篇文章的思想主题学生都可以理解,锤炼品格,懂得坚持的意义和价值。“老师,我觉得这件事情一个人可能无法完成,如果我们大家轮流来做,团结起来,也许更容易实现一些。”这位学生的观点值得鼓励,他提到了一个团队合作问题,无疑给这篇文章的学习带来了一些创新的思想。学生会因为这个观点而更加发散思维,使德育得到有效渗透。

良好的道德修养,不仅成人需要具备,小学生同样需要具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言行举止出发,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特征,使其成长为优秀的少年。学习古诗词能修身养性。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多阅读古诗词,挖掘其中的德育思想,学习其中积极的态度,并指导自身言行,提高认知水平。

三、借助生活,启发学生修身养性

生活是个大课堂,在生活中接受教育更能体现教育的意义。德育不能仅停留在表面,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只有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如何去做,应该做什么,才能实现语文的人文性,才能展现大语文的情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生活,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到生活的影子,从而修身养性,形成良好的思想情趣和审美标准。任何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学都是无效的,德育的渗透也是如此。教师可以找到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例如在《桂花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同学们,这篇文章非常美,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幅画面,那么在你们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样的场景呢?你们有没有想要表达的情感呢?请大家自主交流吧!”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真地交流自己遇到的自然美景和生活画面,在无形中使文本内容得到了有效的发散,学生思维逐渐迁移。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于生活美的感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让学生产生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对于学生修身养性有着极大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即生活。”文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与文本的思想紧密相连,要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善恶美丑、酸甜苦辣,让他们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文学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体验生活,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在生活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纠正自己的不良言行,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

四、采用延伸,窥看世间万千姿态

读书使人明智。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阅读,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书有良莠之分,而学生的辨别能力差,因此教师要有选择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极寻找正能量的书籍让学生阅读。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列出书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阅读。语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狭小的课堂内,应开阔眼界,让学生大胆想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让学生的视野更宽阔。如何去做呢?教师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窥看世间万千姿态,从而寻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当中的位置,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在拓展延伸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情怀,感受到拓展内容的丰富多彩。

例如在《母鸡》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找到有关母爱的句子,师生、生生之间交流感悟。这篇文章看似写母鸡,实则写出了世间最伟大的情感——母爱。小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不仅懂得感恩,而且对世间亲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同学们,在欣赏完这篇文章之后,你们有没有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呢?此时你有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或者爷爷奶奶呢?是的,亲情就是这样伟大,它是一种牺牲。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篇小短文,让我们再次走进亲情的世界——《母亲都有顺风耳》《母亲是妖怪》《母亲的‘错误表达》,请大家自主阅读,谈谈自己的感悟。”在拓展阅读中,学生的感恩精神逐渐形成。

拓展延伸阅读的过程,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思想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喜好,为学生提供一些感兴趣的阅读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使他们在延伸阅读活动中,能自主阅读学习,领会文本内涵,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得到发展与升华。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非常必要,对于学生的性格养成、品质形成具有积极的意义。每一节课都应该成为学生成长的一个起点,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教师要传授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后亮玉.探讨如何实現小学语文高效教学[J].学周刊,2020(26):69-70.

董彦臣.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37.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