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心,别中了“焦点效应”的毒!

2021-07-22张韶民

心理与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被试者焦点效应

张韶民

人与人之间的“焦点效应”

现在,请试着回忆一下,你是否有过以下经历:

某日,上班或上学时,你干净的衣服上不经意间溅上了污渍,一下子又难以洗掉,身边还没有可以换替的衣服。你非常在意这点污渍,不仅时不时会瞄一眼弄脏的地方,遇到他人还会下意识地遮挡起来,唯恐大家看到你身上的那点瑕疵。

然而,当你真正大大方方走入人群的时候,你却发现,实际情况与你的臆测有较大的出入,大多数人对你这点瑕疵都视而不见,有的人哪怕看到了也只是淡然一笑,扭过脸就忘。

为什么我们常常会高估

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社会心理学家劳森曾对此进行过研究: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者,让他们穿上前面印有显眼的“鹰”字的运动衫去见同学。测试前,约40%的被试者确信同学们都会记住自己衣服上的字,但结果仅10%的人会记住,大部分观察者甚至没有发现对方中途出去几分钟再回来换衣服。

由此可见,个体对自我的感觉的确占据了个体世界的重要位置,个体往往会不自觉地放大别人对自己外貌和行为的关注程度,而且通过自我的专注,个体会高估自己的突出程度。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焦点效应。

焦点效应

 有何利弊?

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焦点效应对于个人利弊兼具。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无论身处何种场所,个体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演出精彩出色,赢得他人的认可与喝彩,是所有人的心之所向,所以说,焦点效应对于个体致力于管理自己,营造自我形象,具有促进作用。

比如,当个体出席重要的活动或会见重要他人时,大都会重视自己的衣着打扮,注意言谈举止,以使自己更符合社会规范的需求,不会像独处时那样的随意。

焦点效应的存在,也会让我们在无形中提高对自我的要求。在不被别人注意时,我们通常比较放松、随意,有些不恰当的行为和易于忽视的小毛病便会暴露出来。而如果我们想象自己是别人的焦点,一直在聚光灯下,我们就会有意识地约束自己,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然而,“有度则成,失度则殆”。有的时候,由于个体主观地认为自己是人们全部视线的焦点,是社会这个大舞台的主角,一言一行都被“聚光灯”聚焦着,所以会把自己形体上的小缺陷、行为上的小问题进行无限地放大,导致不必要的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特别是那些完美主义者,更易“杞人忧天”,自寻烦恼,使人际交往产生障碍。

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因为脸上长了青春痘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羞于见人,不但想尽各种办法折腾自己,心理上也备受煎熬,直至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有“口吃”的人可能因为自己说话不利索而常常耿耿于怀,能少开口就少开口,殊不知,越是这样,表达能力就越得不到训练,久而久之,交流沟通就会成为大问题……

焦点效应多数人都曾经历过,只不过程度轻重不一,促发时间相异而已。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趋利避害呢?

1看轻自我,调整认知:诚如杜克大学心理学与神经系统学教授马克·利里所说:“自我更多的时候可能成为幸福生活的障碍”。把自己当作一切的中心是人们的普遍心理,这也是焦点效应有可能形成负面影响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能适度地看“轻”自己,撇开那颗高高在上、容易受伤的心灵,就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须知宽怀大度一些,机会便多了,世界也大了;偏狭小气,机会便少了,世界也小了。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活得更轻松自如一些,而且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促使自己更好、更全面地成长。

2正视挫折,舒缓情绪: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就像在被老师或其他重要他人当众责难之后,倘若我们认为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出了丑,同学们都在看笑话或以后会被老师与同学看低,那么就会觉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有个地缝钻进去,而且会久久不能释怀,甚至自尊心受损。但如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这其实与焦点效应在作祟有相当大的关系,实质上别人并没有像我们自己那样注意我们,纵使当时有别人是注意到,但也很快会忘记,那么此类事件对于我们的打击会小很多。

3推己及人,改善行为:跟我们时刻关注着自己一样,他人也正关注着他们自己。就像你在朋友圈发了信息后,会经常地查看有多少人为你点了赞,其实,别人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了解了这一点,无论身处哪个行业,我们都可以善加利用。

比如,如果你是老师,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出发,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而且更利于教书育人;此举同样适合于家庭教育,家长若能多留心孩子的愿望与行动,可以拉近双方的情感距离,促进亲子关系;如果你是销售员,可以通过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与顾客建立互信关系;如果你是作家,应多考虑读者的需求与喜好,才能使自己的作品引发同振共鸣……

最后,我想说的是:就算再优秀再完美,也照样有人不喜欢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公共场合放下多余担心和拘束,坦然地表达自己。除此之外,接纳自己,使自己自信起来也很重要。一个人只要接纳了自己,才能不惧怕别人的眼光,才能放下让每个人都喜欢你的期待,才能放下怕他人“看笑话”的顾虑,获得内心的安穩与自在。

猜你喜欢

被试者焦点效应
焦点
画与理
德西效应
“两会”焦点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彩世界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焦点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