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痛症患者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解剖学研究

2021-07-22黄鲁丰贺华勇李杰华叶永亮颜仰雪廖立青

中医正骨 2021年4期
关键词:痛症骨刺跟腱

黄鲁丰,贺华勇,李杰华,叶永亮,颜仰雪,廖立青

(1.广州市正骨医院,广东 广州 510045;2.广州市天河区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665;3.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5)

跟骨骨刺临床较为常见,是引起跟痛症的原因之一。跟痛症是指跟骨跖面由慢性损伤等引起的以足跟部疼痛、行走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1]。跖腱膜炎、跟骨高压症、足底神经卡压、跟骨下脂肪垫炎及跟骨下滑囊炎也可引起跟痛症,其中以跖腱膜炎最为多见[2-6]。跟骨内侧突骨刺并非是引起跟痛症的直接原因,只有当跟骨内侧突骨刺致使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时才会引起跟痛症,而跟痛症与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状和大小等因素有关[1,7]。目前对于跟骨内侧突骨刺形成的原因尚存在争议,有研究认为其与跖筋膜的牵拉及身体重力的压迫有关,也有研究认为其与年龄有关[1,7],但关于跟骨内侧突骨刺解剖学特点的研究却相对少见。为此,我们对跟痛症患者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解剖学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其形成因素,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9年1—12月,在广州市正骨医院门诊治疗的跟痛症患者,选取其中经X线检查确定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者为研究对象。排除合并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糖尿病的患者。

2 方 法

2.1 跟骨内侧突骨刺测量方法拍摄跟骨侧位X线片,采用Photoshop6.0软件描绘出跟骨侧位X线片上的跟骨内侧突骨刺,确定骨刺的基底部,测量骨刺的厚度和长度。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厚度为骨刺基底部在矢状面上的宽度,骨刺的长度为骨刺尖部至骨刺基底部的长度(图1)。

2.2 临床和解剖学数据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和不同年龄患者的性别,比较不同侧别、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

蓝色线段为跟骨内侧突骨刺基底部;黄色线段为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红色线段为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

2.3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性别患者年龄的比较和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及厚度的组间比较和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的比较均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年龄跟骨内侧突骨刺患者性别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不同年龄跟骨内侧突骨刺患者性别的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检验水准α′=0.017。

3 结 果

3.1 不同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跟痛症患者的年龄共纳入113例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的跟痛症患者,男45例、女68例。男性组年龄(51.80±12.66)岁,女性组年龄(58.03±9.00)岁,2组患者年龄的总体方差不齐(F=7.572,P=0.007),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t′=-2.492,P=0.015)。

3.2 不同年龄跟骨内侧突骨刺跟痛症患者的性别由于多数女性的绝经年龄为45~55岁,本研究据此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45岁组、45~55岁组、>55岁组。3组患者性别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8,P=0.01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45岁组与45~55岁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07,P=0.038);45~55岁组与>55岁组性别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6,P=0.326);>55岁组的女性占比高于<45岁组(χ2=9.026,P=0.003)。见表1。

表1 113例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的不同年龄跟痛症患者的性别分布

3.3 不同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跟骨内侧突骨刺,左侧50例、右侧58例、双侧5例。108例不同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见表2。左侧与右侧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的总体方差齐(F=1.372,P=0.244),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左侧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小于右侧(t=2.600,P=0.011)。左侧与右侧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总体方差齐(F=1.099,P=0.297),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左侧与右侧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54,P=0.084)。

表2 108例跟痛症患者不同侧别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

3.4 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单纯跟骨内侧突骨刺93例、跟骨内侧突和跟腱止点处骨刺20例。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见表3。单纯跟骨内侧突骨刺与跟骨内侧突和跟腱止点处骨刺长度的总体方差齐(F=0.368,P=0.54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长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48,P=0.253)。单纯跟骨内侧突骨刺与跟骨内侧突和跟腱止点处骨刺厚度的总体方差不齐(F=8.407,P=0.005),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8,P=0.493)。

表3 113例跟痛症患者不同类型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长度及厚度

4 讨 论

跟骨内侧突骨刺在X线片上呈鸟嘴状,在骨性标本中为片状的骨赘[8]。由于多数跟痛症患者合并跟骨内侧突骨刺,有关跟骨内侧突骨刺与跟痛症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多[2,9]。有文献报道1例幼儿存在跟骨内侧突骨刺,并认为跟骨内侧突骨刺可能是正常解剖变异,但该幼儿成年后是否出现跟痛症,目前尚不清楚[10]。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成原因目前尚存在争议,多数研究认为其原因是跖筋膜、趾短屈肌及跖方肌的牵拉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部分研究认为其原因是局部韧带钙化[11]。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症可使跖筋膜止点处出现形状不规则的骨刺,从而引起跟痛症[12]。但一项有关跟痛症患者MRI及病理学等检查的研究发现,仅8%的患者MRI检查显示炎症改变,但术后局部组织病理学检查却未发现炎症改变,提示炎症刺激并非是引起跟骨骨刺的重要原因[13]。与跟腱止点处相比,跟骨内侧突处更容易出现骨刺[14-15]。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成,可能是因为自身重力压迫[16]。有研究发现,跟骨内侧突骨刺的骨小梁多呈竖直方向排列,与自身重力的方向一致[13]。创伤也是引起跟骨骨刺的原因,创伤程度越严重,局部越容易形成骨刺[17-18]。步态异常会导致跟骨骨刺形成,而引起步态异常的原因包括足底筋膜炎、肥胖、高龄及不良的穿鞋或运动习惯等[19-23]。此外,遗传因素对跟骨骨刺的形成也有影响[21]。

本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可能与年轻男性患者的体力劳动强度相对较大有关。55岁是多数女性的绝经年龄,绝经前后的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本研究发现,不同年龄跟骨内侧突骨刺患者中,55岁以上女性所占比例较高,这提示激素水平对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跟腱是人体最粗大的肌腱,附着于跟骨结节。本研究发现,113例跟骨内侧突骨刺患者中,有20例合并跟腱止点处骨刺,这可能与跟腱承受的强大应力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跟痛症患者的跟骨内侧突骨刺,左侧骨刺长度小于右侧,两侧骨刺厚度无明显差别,不同类型骨刺的长度及厚度均无明显差别;男性患者的年龄小于女性,55岁以上患者中女性患者比例较高;跟骨内侧突骨刺的形成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有关。

猜你喜欢

痛症骨刺跟腱
王培民教授辨治跟痛症经验浅析
中医治疗跟痛症的研究概述
“骨刺”听起来很吓人
跟腱炎及跟腱周围炎的预防
浑身骨刺的肯龙
脚使不上劲或因跟腱断裂
肯龙的凶悍骨刺
泡脚加点药,跟痛症拜拜
训练需防跟腱损伤
跟腱断裂32例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