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促下肢进骨折康复的效果观察

2021-07-22邹瑞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患肢康复训练下肢

邹瑞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 十堰 442000)

0 引言

下肢骨折属于临床中极为多见的病症之一,其中囊括的骨折类型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当属关节骨折、下肢长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1-2]。其中骨盆骨折最为严重,当机体骨盆出现骨折时,会导致其膀胱和尿道血管出现较大的损伤,最终造成大量出血的不良情况,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3]。针对于此类患者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还应当实施护理干预,促进机体康复速度[4]。本文针对为下肢骨折的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疼痛感受减少不良并发症的作用和价值展开综合分析和探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中选择18例患者展开综合评价和评估,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为基准分为观察组(n=9,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和对照组(n=9,常规护理),对照组中男6例,女3例,年龄40~75岁,平均(57.5±5.87)岁;观察组中男5例,女4例,年龄39~75岁,平均(57.5±6.14)岁,以上18例患者中下肢骨折类型如下所示:股骨粗隆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胫腓骨骨折以及踝关节骨折,人数占比分别为4∶5∶4∶5;将2组基线资料进行比对(P>0.05)。①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类型诊断标准者,患者及其家属在知晓同意书的具体内容的情况下均签字同意。②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精神功能障碍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心脏、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且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中途退出观察研究者。

1.2 方法。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本次主要应用于对照组中,指导患者舒适正确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体位造成褥疮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患者的治疗康复的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对于此,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针对于不同的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其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加强与患者的日常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理富裕需求,告知患者如何搭配正确营养均衡的膳食,保证患者每日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避免出现便秘等情况,注重饮水量和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5-6]。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干预,为患者实施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干预前应当中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人交流,从言语中了解患者的家庭状况、经济负担以及当下其心理状态,并针对其性格等各项特点结合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当患者接受治疗3 d后可针对其患肢指导其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其患肢的抬高尽量最大化,对于治疗5天后的患者可指导其进行中立位和行走,避免患者的患肢出现小范围的肿胀和疼痛感受,对于治疗10 d后需要结合不同患者骨折的类型和程度等为患者进行合理的负重行走训练,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方式,循序渐进,对于患者下肢的伸直和屈曲程度和功能进行定期的评估,每次保证充足的训练力度,避免患者出现过度训练和疲劳的情况发生。部分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极易出现放弃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在实施功能康复训练中应当注重患者心理状况的变化情况,使用简明清晰的语言阐述功能康复训练对于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疼痛感受的作用和效果,使得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不断提升,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进行个性化功能康复训练中需要患者自愿自发的配合康复人员进行各项康复训练,从而保证其康复效果。

1.3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褥疮、关节僵硬、粘连),其中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其中0分为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和生活;4~6分,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7-8]。针对于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治疗效果均呈现出差异性,本次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评价标准,其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患肢无感染等不良情况为显效;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且患肢无感染等不良情况为有效;临床症状未消失或者加重且患肢存在感染情况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VAS评分。2组治疗前VAS评分无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

组别 例数 VAS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9 8.14±1.23 3.51±0.18对照组 9 8.20±1.11 5.94±0.64 t-0.108 10.965 P-0.914 0.000

2.2 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总有效率[n(%)]

2.3 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不良反应发生率[n(%)]

3 讨论

针对于骨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应当适当的进行功能性康复训练,避免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出现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不良症状影响患者的治疗成效。个性化功能康复训练中通过各项有效科学的训练模式,使得患者纵向挤压的功能不断提升且骨折的缝隙不断的缩小,每日保持适量的功能康复训练,循序渐进进行,从而提高患者的患肢功能康复速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其治疗成效[9-10]。

综上所述,为下肢骨折的患者应用个性化功能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较之常规护理干预,其临床护理质量更为突出,在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的同时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疼痛感受,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于加快其康复速度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康复训练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