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解决模式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的作用

2021-07-22张锡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症状

张锡华

(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0 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临床上复发率和致残率较高的慢性病,表现为基本人格、思维、情绪和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和谐,多见于青壮年,患者会在记忆、注意力、执行功能、信息处理、抽象能力、概念形成等方面出现认知功能障碍[1]。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已经消除了幻觉等不良症状,自知力也逐渐恢复正常水平,这意味着在临床上,药物治疗虽然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但在社交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同时多数患者担心被他人歧视,对自身社会功能出现不良心理、自尊心差,疾病极易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病情恢复效果[2]。选择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3]。聚焦解决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未来导向的心理干预模式,倡导充分利个体(群体)的力量、优势和能力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主要用于心理咨询及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洞察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从而进一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4]。本文通过聚焦解决模式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分析其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苏州市吴江区精神康复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8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年龄20~40岁,平均(35.5±5.8)岁,病程1~10年,平均(6.8±1.5),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纳入标准:①本次实践经伦理委员会同意及患者经临床证实为精神分裂症;②患者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肾脏功能受损;②患者及其家属不遵医嘱,并中途退出实验。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通过评患者身体状况并结合病情,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聚焦解决模式干预:①描述问题:术前由责任护士访视患者,运用引导方式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病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以患者知识水平、认知程度范围内,讲解治疗、疾病知识,记录患者心理变化及自我感受,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制定科学及合理的护理路径;②构建实施目标:与患者及家属讨论,引导患者以自身思维模式回忆过去正确解决问题的经验,确定可真正落实的目标,通过患者自身评估,进一步帮助患者确定手术方向;③探查例外:通过患者确立目标后,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交流方式,让患者回忆出偶然解决问题的时候,通过发现偶然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保持其状况后,与患者共同找到解决问题最便捷且正确的途径;④给予反馈:护士通过与患者在共同发现解决目标的过程中,肯定并陈赞患者做出的努力,方便日后运用刻度化评分来获得更优的目标;⑤评价进步:肯定患者健康教育后的进步,通过总结经验、提出新问题、构建新目标中,获得自己期望的目标。患者干预时间在12周,每星期进行会晤一次,时间在半小时,并保证流程有序进行[5]。

1.3 疗效观察及评判。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评分,主要经本院自制,总分在2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较为积极;精神症状评分主要以BPRS量表进行评估,总分在20~100分,总分越高,说明患者精神症状较为严重;焦虑、抑郁症状评分主要根据HAMA、BDI表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主要以SF-36量表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应用()表示,计数资料应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态度 43 护理前 9.592.05 9.471.32 0.549 0.615护理后 17.481.56 10.981.47 9.512 0.001组别 例数 时间 实验组 对照组 t P自知力与精神症状 43 护理前 85.473.59 86.554.12 0.623 0.587护理后 36.914.18 65.413.24 8.497 0.001焦虑症状 43 护理前 65.284.58 66.123.66 0.714 0.723护理后 26.843.19 54.422.34 12.481 0.001抑郁症状 43 护理前 72.593.16 73.643.25 0.848 0.649护理后 32.412.64 64.552.57 15.426 0.001生活质量 43 护理前 56.845.18 57.924.35 0.638 0.624护理后 92.656.41 74.351.25 13.267 0.001

3 讨论

患者产生精神分裂症主要因社会性环境、自身体质因素、个性特征、先天遗传因素和器质因素等多方面原因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思维、感知觉、行为及情感等方面出现障碍,患者一般稳定情况下,可实施手术治疗[6]。但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治疗情况下,与社会脱离,易产生情感淡薄、意志力、责任心及计划性减退,对集体活动缺乏主动性,出现社交困难、外界兴趣减少及性格孤僻退缩等情况,因此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7]。聚焦解决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通过病患手术阶段的状态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指导,保证在充分了解患者情况下,制定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案,实现期望的治疗效果[8]。主要针对患者问题描述上,构建可行性方案,通过层层递进干预步骤,明确各个阶段重点,实现相互交集、相辅相成的效果,发挥出患者自身潜力,设立实现精神疾病康复目标,

本文通过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其护理效果显著,两组患者自知力与治疗态度、精神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聚焦解决模式干预有效促进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对于常规护理模式,聚焦解决模式利用患者自身自知力、控制能力,将患者自身价值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后,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生活水平,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及推广[9]。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症状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茄子主要病虫害识别与为害症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