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龄前儿童龋齿的病因分析及防治综合措施

2021-07-22季春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牙釉质牙菌斑龋齿

季春雷

(江阴市妇幼保健院 儿童保健科,江苏 江阴 214400)

0 引言

牙齿是由软组织。硬组织共同组成,其中软组织一般指牙龈等肉质组织,而硬组织则指的是牙实质。龋齿属于学龄前儿童十分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病因在于牙齿硬组织出现损伤,主要症状表现包括牙齿发黑、组织受损,疼痛、咀嚼功能下降等,一旦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诱发牙髓炎等疾病,对患儿的健康、成长均造成不良影像[1]。据统计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出现龋齿的概率约66.1%,12岁以下儿童恒牙出现龋齿的概率则为29%,且近几年随着儿童饮食习惯、结构等变化,患龋齿的概率同比升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8亿青少年中,龋齿儿童超过9312万。怎样预防儿童龋齿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及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1884例学龄前儿童进行研究,统计龋齿发生率,分析病因,提出防治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针对2020年1~12月学龄前儿童1884例调查分析,其中男940例,女944例,年龄3~6岁,平均(4.15±0.54)岁。纳入标准:①年龄3~6岁;②半年内未使用过含氟牙膏;③均积极配合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排除营养不良儿童;②排除经常饮用碳酸类饮料的儿童;③排除抵触配合调查儿童。

1.2 方法。调查统计研究儿童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同时检查儿童是否存在龋齿情况,询问日常生活中是否喜爱甜食,有无进食后漱口习惯,睡前刷牙习惯等。

1.3 观察指标。统计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分析相关病因(性别、甜食、进食后漱口、睡前刷牙),提出防治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经SPSS 26.0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计量资料采取()表示,分别通过卡方值、t值验证,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龋齿发生率。经调查,1884例学龄前儿童共计龋齿患儿551例,龋齿发生率为29.25%。

2.2 病因分析。调查显示,发生龋齿情况与患儿性别无相关性,与喜爱甜食、进食后无漱口行为、睡前无刷牙行为相关。具体见表1。

表1 病因分析[n(%)]

3 讨论

龋齿是学龄前儿童牙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种类之一,导致该病症的主要原因即为细菌感染,其中较为常见的菌种包括链球菌、乳酸杆菌等,且具有一定的变形特征[2]。正常情况下,人体唾液中所含有的粘蛋白和食物残渣混合后容易产生沉淀,而如果这种沉淀物质将细菌包裹在内,就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由于牙菌斑不仅附着能力相对较强,且附着部位大多位于牙齿表面、牙窝沟等部位,因而很容易导致其对牙釉质结构产生溶解,部分细菌所合成的蛋白酶类物质还会进一步溶解牙釉质结构下的牙体本身,继而形成龋洞,严重者则可直接侵蚀至牙神经根部位[3]。由此可见,龋齿的形成和牙齿表面的牙菌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预防龋齿是就需要加强对口腔环境的清洁。但由于不同群体的牙齿排列情况有着巨大差异,部分人群由于用牙习惯不良或遗传因素影响,导致牙列不整齐、牙缝过大等情况,食物残留很容易卡住,清理难度也随之增加,最终造成龋齿的发生率大幅提升[4]。同时,学龄前儿童本身处于生长的发育阶段,其体内大部分钙质均被用于骨骼生长,也导致很多儿童牙齿钙化程度不完全,因而牙釉质层对于牙菌斑侵蚀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也是造成龋齿发生率相对较高的原因。另外,当儿童口腔内唾液分泌出现障碍时也会导致龋齿发生率异常提升,其中当唾液量相对较多且稀薄时,其内的粘蛋白浓度就会大幅下降,使得和食物残渣的结合度明显下降,不利于牙菌斑的生成[5]。而当唾液量相对较少且粘稠时,则粘蛋白浓度大幅提升,极易形成牙菌斑。加之学龄前儿童的自制能力通常较弱,未形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使得牙齿表面无法得到充分的清洁,口腔卫生较差的环境下牙菌斑形成概率也会提升。且儿童更加偏好甜食,而糖分更有利于细菌的滋生,也就造成学龄前儿童龋齿概率高于成年人的情况。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学龄前儿童中男性龋齿发生率为14.49%,而女性为14.76%,二者间无明显差异,说明龋齿的发生和性别无明显关联。而日常喜爱甜食的儿童群体龋齿发生率为24.84%,而不喜好甜食群体发生率仅为4.41%,二者间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喜好甜食是引发龋齿的重要因素。针对进食后有无漱口习惯进行调查后可见,无漱口习惯群体龋齿发生率为25.53%,有习惯群体发生率仅为3.72%,说明有无漱口习惯是影响龋齿发生的因素。针对睡前有无刷牙习惯的儿童调查后可见,无刷牙习惯群体龋齿发生率为25.80%,而有刷牙习惯群体仅为3.45%,说明有无刷牙习惯是影响龋齿发生的因素[6]。

小儿出现龋齿后会严重影响其身体发育,由于龋齿病灶和周围会产生明显的疼痛感,且乳牙发病后还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因而使得儿童的咀嚼功能严重下降,影响进餐的同时也降低了对食物的研磨效率,进入消化道内的食物碎块较大,加之儿童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因此降低了营养的吸收量,容易产生身体发育迟缓的情况。且儿童的免疫功能也相对较低,龋齿发病后容易引起牙尖至牙龈的局部感染,如未及时处理有一定概率演变成为全身性的感染,例如心肌炎、视力下降、肺炎等,患儿发病时长期处于低烧状态,具有较高的潜在危险性。同时龋齿发生后其牙根末端容易产生肉芽肿、囊肿、牙髓感染等病变,此时患儿受到疾病的影响处于疲劳和虚弱状态,抵抗能力严重下降,因而可以进一步导致扁桃体炎症、脓疱疮、败血症等。根据临床大数据统计显示,龋齿患儿如病灶深度过高,且伴有牙槽骨脓肿症状,则有80%以上者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主要集中在颌下部位,淋巴结肿大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免疫功能,还会导致多种炎性并发症,严重时还会压迫上呼吸道,继而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及时采取治疗后这种症状会逐渐好转。病理学研究显示,龋齿患儿口腔内的温度较健康群体更高,而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会异常增加,红细胞量严重下降,血沉指数增加,血清内的总蛋白含量异常改变,即便完全治愈后一定时间内总蛋白含量仍不会恢复正常,因而很多龋齿患儿出院后短期内仍会出现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不明原因的发热,此时就需要结合其龋齿病史进行综合考量。另外幼儿时期是其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完整的牙列有助于提高发音的准确性,而缺损的牙列则可能会产生多余的音节,使患儿逐渐丧失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严重者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并演变成各类心理疾病。龋齿除了会造成患儿自身发育不良以外,还会对颌面部的发育产生影响。由于龋齿的疼痛感会导致患儿咀嚼时偏向一侧,从而导致该侧咀嚼肌发育较好,而另一侧则无法得到有效锻炼,形成了颌面部不对称的问题。且龋齿会引起乳牙过早脱落,缺损的牙列会互相挤压,从而导致牙列和颌骨畸形发育的问题,也是产生颌面部发育不对称的重要原因,且其他继发性牙周疾病概率也会相应提升。

龋齿不仅会影响牙齿本身的稳定性,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牙列排列不齐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周围牙齿受累,甚至可能影响牙床骨的健康,因此必须加强学龄前儿童龋齿的防治工作。①加强托幼机构内的宣教力度。针对学龄前儿童托幼机构需强化宣教力度,采取定期巡回式健康叫做的方式,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动画技术等多方面展现人体口腔结构和龋齿的形成过程,同时需注意宣教过程中语言的类型,必须以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气进行交流。同时需叮嘱托幼机构强化和家长间的沟通,积极做好“家长日”阶段的科普工作,以家长作为媒介进一步加强儿童刷牙习惯的养成,也提升其对子女牙齿健康的重视程度[7];②养成正确刷牙习惯。由幼托机构作为主体,采取周期式宣教模式,定期开展爱牙、护牙的活动,在活动当中利用教具模型进一步提升幼儿对于牙齿结构的认知,并学习正确的牙具使用方法,强调早起后、晚睡前刷牙的重要性,并叮嘱其在每日三餐后均要认真漱口。还可将口腔卫生习惯关键知识融入儿歌当中,以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也使儿童更容易接受;③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针对儿童的饮食习惯给予纠正,尤其是对于日常喜好甜食的群体,应叮嘱其家长甜食对牙齿的不良影响,同时合理控制每日糖类食品的摄入量。日常饮食中也需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多增加新鲜蔬菜的比例,也可在餐后给予适量水果,肉食方面可选择易消化的鱼肉、禽肉等,以提升机体内营养的平衡,通过增强免疫功能的方式降低龋齿的发生概率;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对儿童日常卫生习惯的教导,督促其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对积极主动者应做出相应的奖励。严格要求儿童每天早、晚各刷1次牙,且为其准备健康记录手账,每次完成刷牙后为其贴上1朵小红花,并予以语言鼓励,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时间检查下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⑤定期开展口腔检查。每年定期为儿童实施体检工作,在体检中加入龋齿检查项目,并记录相关信息[8]。如发现出现龋齿或潜在龋齿的患儿,应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来院,以健康宣教的方式说明早期治疗的重要性,降低龋齿病灶进一步扩大的概率,同时也可控制患儿的不适感。由于未成年人和幼儿心理的特殊性,所有治疗均需在家长陪同下开展,以窝沟封闭术给予早期预防,可提升龋齿自身强度。该手术所使用的材料为高分子复合树脂,可以使窝沟和外部口腔环境相对封闭,从而杜绝了食物残渣、细菌等的侵入,而窝沟内已经开始繁殖的细菌也会因为缺少氧气、营养物质而逐渐死亡,从而避免了发展成龋齿的可能性;⑥氟化物预防龋齿。氟化物可以有效抑制糖原的酵解效率,而糖原酵解后产生的物质会对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产生损伤,从而降低了对细菌的抵御能力。针对小儿使用含有氟化物的牙齿清洁用品,可以有效提升牙齿表面的抗酸性,增加牙釉质钙化的速率,提升牙齿本身的牢固度[9-10]。同时,使用含氟化物的清洁用品还可以加快龋齿洞形缺口的恢复效率,使其达到自然修复的效果,避免了人工操作给患儿带来的不适感。通常情况下日常所使用的儿童牙膏中即含有氟化物,在挑选时一定要注意查看成分表,尽量挑选氟化物比例较高的类型,并尽量避免使用甜味过高的牙膏,以免让儿童养成不良的使用习惯。

综上所述,影响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因素除细菌感染外,还和是否喜好甜食、有无漱口习惯、有无睡前刷牙习惯等有着密切关联,其中甜食中的糖分为细菌滋生提供了养分,而无良好习惯则会导致牙菌斑难以清除,使得细菌能够长时间侵蚀牙釉质层。为此必须加强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宣教,动员幼托机构和家长共同帮助儿童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尽量控制糖分的摄入,并在三餐后形成良好的漱口习惯。早起后、晚睡前的刷牙行为必须落实到位,利用牙膏中的氟化物可以对牙釉质形成有效的保护,继而降低牙菌斑的形成概率,也可阻止细菌的进一步侵蚀。

猜你喜欢

牙釉质牙菌斑龋齿
如何预防牙菌斑?
如果停止刷牙会发生什么
预防龋齿
为什么牙齿会变黄?
使用电动牙刷,会破坏牙釉质吗?
使用电动牙刷,会破坏牙釉质吗?
天天说刷牙,但是刷的真是“牙”本身吗?
预防龋齿
预防龋齿
刷牙流血不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