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的临床应用

2021-07-22胡小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交叉红细胞离子

胡小敏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关医院 检验科,江苏 宿迁 223600)

0 引言

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用的抢救方式,同时也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输血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改善病人因失血过多而诱发与引起的临床症状,进而保证病人生命安全[1]。虽然输血治疗效果优异,但在输血治疗期间,输血安全性已经成为了临床重点关注话题[2]。在输血治疗期间,临床工作人员会仔细寻找供体、病人之间的交叉配血状况,一旦发生错误,会诱发与导致严重的不良输血反应,例如溶血性反应,将给病人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与威胁[3]。故而在输血前,要实施交叉配血血液测试保证输血安全性,保证失血过多病人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就目前临床实践情况来讲,交叉合格测试方法较多,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盐水法则是常用的2种方案[4]。本文为进一步探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盐水法实施效果,选择177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南关医院进行输血治疗的病人进行调研,纳入病例为177例,根据输血检验中不同方法将其随机进行分组,分别为对比组(n=88)和研究组(n=89)。纳入标准:①均行输血治疗;②均行交叉配血试验;③无凝血功能障碍;④可正常沟通,无意识障碍;⑤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传染性疾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④存在精神疾病或者智力障碍;⑤易过敏体质;⑥临床资料不齐全。对比组男35例,女53例,年龄在26~87岁,平均(56.51±2.47)岁;输血原因:交通事故输血44例,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输血26例,产后大出血输血10例,手术输血8例。研究组男36例,女53例,年龄在25~88岁,平均(56.72±2.31)岁;输血原因:交通事故输血45例,肝硬化食管静脉破裂出血输血25例,产后大出血输血11例,手术输血8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经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了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治疗方法

1.2.1 研究组:89例病人在输血检验中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具体如下:首先采集病人静脉血内分离后的两滴血清,并将其放在注测管中,在取3%~5%的供血者红细胞悬液一滴,随后取供血者静脉血内分离以后的两滴血清,将其缓慢注入至次测管,在加入一滴病人3%~5%的红细胞悬液,取剂量为0.65 mL的低离子介质向主次测管中加入,再加入两滴聚苯乙烯,经过充分混合后,在卢湘仪TDZ4—WS离心机辅助下,以每分钟3000r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10 s,随后倾去上层的清液,试剂管中的底部残留液体为0.1 mL,充分观察是否发生凝集,同时在主测管与次测管中分别加入两滴悬浮液,在发生1分钟非特异性凝集反应以后立即消失则定位于阴性,此结果说明配血成功;如果凝集以后滴加悬浮液,经轻轻摇动红细胞凝集并未发生消失情况,则提示检测结果为阳性,此结果证明配血失败。

1.2.2 对比组:88例病人采用盐水法,首先采集病人静脉血,共采集4 mL,在卢湘仪TDZ4—WS离心机辅助下以每分钟1500 r速度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2 min,配比红细胞,加入2%的盐水悬液,依照上述配方案为供血者配比红细胞悬液。后,取两支试管,进行标记分别为主测管与次测管,向取供血者血清、病人细胞分别加入次测管中,分别加入一滴供血者血清与一滴病人红细胞悬液,在主测管中分别加入病人与供血者的血清与细胞,均在卢湘仪TDZ4—WS离心机辅助下离心1 min,对试验结果进行观察与统计,如果主测管与次测管中均未发生凝集与溶血情况,其检验结果为阴性,说明配血相溶,如果主测管未发生凝集而次侧管也为发生凝集,则提示无溶血,检测结果为阳性,提示配血试验失败。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同时分析检测时间,从总检测时间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将本文采取的数据均纳入SPSS 25.0软件中进行处理,对于技术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组与研究组检验准确度相比构成比较低、检验特异度相比构成比较低、检验灵敏度相比构成比较低,P<0.05。见表1。

表1 对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结果进行对比

2.2 对两组检测时间进行对比。对比组与研究组检验时间相比,用时较长,比较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检测时间对比()

表2 两组检测时间对比()

组别 例数 检测时间/min研究组 89 4.02±0.43对比组 88 7.01±0.91 t-26.560 P-0.001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最近几年在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病人就诊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输血技术源起于1667年,在1901年由著名理学家兰士台纳先生发现了ABO血型及凝集规律,为输血技术提供了有利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在随后的几百年中经过不断的沉淀,使输血安全性、有效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输血是临床中十分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输血抢救患者或者治疗患者,应用价值非常高。在临床输血治疗中,为患者输入相容血液是关键所在,以此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然而,在输血治疗中,因为环节十分复杂,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溶血反应,进而出现不可挽回的后果。对受血者做输血前血液指标检测,有利于分清责任,减少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使一些无临床症状的携带者患者得到诊断和及时有效治疗。除此之外,发现潜在传染源,也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断和护理时,加强操作隔离保护,避免自身感染,同时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6]。经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卫生部对临床用血制定了相对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及有关医务人员能够严格遵照用血制度执行,以此保证用血规范,最大限度的确保了患者生命健康。经临床研究发现,在输血之前,对患者血型予以鉴定,提前做好输血准备,以娴熟的技术为患者输血,确保输血安全,以免出现急性或者迟发性输血反应,以此为临床中诊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方案主要应用于临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与治疗中,通过输血能够改善病人因失血过多而发生的临床症状与表现,临床中为了保证输血有效性,会在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保证血液能够有效的相溶,可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交叉配血实验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酶、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可以发现血型鉴定中的任何错误,可以发现是否含不规则抗体。交叉配血时应注意主测、次测有无凝集及溶血,有输血史、妊娠史、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的患者必须开展筛选。就目前临床交叉配血试验情况来讲,常用方案为盐水法。盐水法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但在检验中只能检出不配合的完全抗体,不能检出不配合的不完全抗体,可见这种交叉配血试验方案安全性较低[7]。相关调查发现,间接抗球蛋白法的配血效果相对较好,但操作流程十分复杂,且敏感度比较低,耗时比较长,导致患者治疗时机易被延误,所以,不建议临床应用推广。经临床研究证实,盐水法操作十分简单,但只能粗略检验ABO血型,无法对其他血型予以检验,也不能检出完全抗体与不完全抗体,非常容易提高输血反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与局限性[8]。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属于新型的交叉配血试验技术,在试验中能够准确的检查出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同时能够促进病人与供血者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发生反应,可有效的提高检验准确度、灵敏度,而且这种交叉配血试验方法操作便捷、简单,值得广泛适用。凝聚胺是一种多价阳离子溴化己二甲胺多聚物,具有中和肝素的作用,溶解后产生许多正电荷,能中和红细胞表面唾液酸所带的负电荷,使红细胞的Zeta电位降低,红细胞相互间容易接近,外加离心力的作用易诱发红细胞产生可逆的非特异性凝聚。反应体系中的低离子介质能大大促进抗原抗体反应,若反应过程有IgG分子已直接与红细胞搭桥,当非特异性的红细胞凝聚消散后,只有由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特异性凝聚仍存在[9]。此外,在本次调研与研究中得知,在OLYMPOS显微镜辅助下肉眼可见的细胞凝集,证实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使敏红细胞能够快速的形成凝集反应,可有效且准确的检测出不规则抗体,通过分析考虑此情况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应用中,在血液中加入低离子溶液可促进抗原抗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凝集有直接关系[10]。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中,在红细胞悬液中加入高价阳性离子聚合物、聚凝胺,可立即产生正电荷,而正电荷与红细胞表面唾液中存有的负电荷会发生反应,仅能降低了红细胞静电斥力,缩小红细胞间距,进而增加高分子活性,从而实现提高红细胞血型中的抗体、抗原结合率[11]。

通过对两组输血检验结果证实,对比组与研究组检验准确度相比构成比较低、检验特异度相比构成比较低、检验灵敏度相比构成比较低,P<0.05,本次论证结果和张增荣者研究结果一致[12],均说明研究组所采用的检验方案更为理想,可缩短检验时间,为临床抢救与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由此可知,该方法操作简单,且效果肯定。当然,本文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选取的研究病例数量比较少、选定的研究区域范围比较小、输血情况比较少等,使得研究结果无法完全阐述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价值,为此,在以后的临床研究中,可适当增加研究病例的数量及输血种类,扩大研究区域选定范围,进一步研究低离子聚凝胺的应用效果,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指导依据。

综上所述,在输血检验中,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实施效果优异,效果肯定,可提高检查准确率、灵敏度,保证检验效果。

猜你喜欢

交叉红细胞离子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MAP红细胞保存液与生理盐水混悬洗涤红细胞的临床疗效比较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连数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连一连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