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2021-07-22肖国燕莫纯波王春龙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肖国燕,莫纯波,王春龙

(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广东 云浮 527400)

0 引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被称之为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属于神经系统突发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进展速度快、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即使存活下来,患者也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因此,临床上在治疗该疾病患者时,重点是以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为主。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作为一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全球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循证医学证明和批准用于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疗的溶栓药物[2]。因此,为提高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医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人民医院医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取的时间段为2020年1~12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措施,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法治疗,其中男34例,女20例;年龄范围39~76岁,平均(52.45±3.44)岁;发病时间0.5~4 h,平均(2.14±0.71)h。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男31例,女23例;年龄范围37~78岁,平均(53.29±2.01)岁;发病时间1~4 h,平均(2.16±0.68)h。参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比较各项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家属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②经临床症状、MRI/CT检查,确诊为AIS者;③临床资料齐全者,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适应征的规定的患者;④无精神疾病者。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功能衰竭者;②妊娠期以及哺乳期女性;③伴有恶性肿瘤者;④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绝对禁忌证的规定的患者;⑤对本次研究药物过敏者。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常规法治疗:包括清除自由基、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脂、调控血压、血糖及一般对支持等治疗[3]。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对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细节的规定,给予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批准文号:S20110051)治疗,剂量为0.9 mg/kg,首次剂量的10%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持续时间小于1 min,剩余的90%剂量采用输液泵静脉泵注的方式给药,时间大于1 h[4]。溶栓24~36 h后,行头颅CT复查。

1.3 观察指标。评估参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相关情况。临床治疗效果评估:①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神经功能评分减少>90%;②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有改善,神经功能评分减少46%至90%;③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SS量表[5],对两组患者治疗后2 h、24 h、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总分42分,分值越低则表明神经功能状态越好。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颅内出血、肌肉萎缩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 结果

2.1 参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9%,参照组患者为74.07%,实验组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参照组与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参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2 h、治疗24 h、治疗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表2 参照组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2 h(分) 治疗24 h(分) 治疗14 d(分)实验组 54 9.31±4.84 7.21±2.55 5.37±1.19参照组 54 13.47±5.06 11.60±3.62 6.12±3.28 t - 4.366 7.285 2.143 P - 0.001 0.001 0.034

2.3 参照组患者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率分别为7.40%、24.07%,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参照组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导致脑卒中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6]。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7]。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脑中风,是由于脑动脉闭塞等各种原因所导致脑组织血液供应不足,并引起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在神经功能方面产生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在常见的脑卒疾病中病例高达六七十[8]。最新GBD全球疾病负担表示,国内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疾病的人群[9]。患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体征,例如失语、偏瘫、共济失调,也会伴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轻者预后良好,严重者则会危及生命。其最佳治疗时机就是在时间窗内进行血管再通,从而减少脑梗死面积,挽救脑功能。当然如果在合适的时间内重新使血流恢复,卒中可能得到百分百治愈且不留任何后遗症。而血管再通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根据国际广泛使用的TOAST分型将其按病因的不同分为五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以及不明原因型[10]。明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尤为重要,确认后有助于医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以及选择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措施。对此很多学者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方法,而最终都将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和小动脉闭塞作为脑梗死最主要的三种病因[11]。同时也要注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发因素,其分为两类,一类为可干预型即卒中主要预防的因素,包含了高血压、心脏病、血脂异常等疾病,也包括酒精摄入、饮食、吸烟等不良习惯加上心理因素和身体上的发胖等。另一类则相应为不可干预型因素,例如年龄、种族、遗传因素等[1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表现与梗死社的大小和部位有关,主要表现为局灶社神经功能缺损,包括:口齿不清、吞咽困难以及肢体无力等,有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头痛和昏迷等全脑症状[1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存在伴随症状,如中枢性高热、上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脑水肿等[14]。患者颅内血管因各种因素导致堵塞,栓塞部位中的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引起脑组织产生电化学级联瀑布样反应与受到损伤的相关细胞内信号通路出现偶联活化,进而造成不可逆损伤,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影响[15]。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时间窗狭窄,一般为发病后的黄金4.5 h,先进医院的话可延伸至6 h,错过时间窗,病人就会丧失溶栓治疗的最佳机会。因此对于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迅速识别并送往医院,尽快对其进行溶栓手术或者血管内取栓治疗。而阿替普酶的治疗时间窗为发病4.5 h内,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避免出现不可逆的意外情况[16]。

阿替普酶属于一种血栓溶解药物,糖蛋白为主要成分,共含有526个氨基酸;同时,该药物也是唯一一个经临床支持、批准的溶栓药物。它可通过赖氨酸残基结合纤维蛋白,将纤维蛋白结合的纤维酶溶激活,进而促使其转变成纤溶酶,溶解血栓,以此来帮助血管再通,改善患者的脑供血,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在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能有效延长治疗时间,改善预后,避免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过度损伤,减少了因缺血导致脑组织坏死的情况,有利于促进动脉血管再通,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从以上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实验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

综上所述,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确切,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安全系数高。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