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塞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及对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2021-07-22邓美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脑梗塞全程优质

邓美红

(茂名市中医院 特诊一区,广东 茂名 525000)

0 引言

脑梗塞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病人颅脑血管会出现部分堵塞情况,导致部分脑组织发生缺氧、缺血状况,其致残率较高,预后出现合并症风险也较高,严重影响了病人的预后康复水平及存活质量[1]。因此对病人给予早期、全程的优质干预是提升预后康复水平的关键。常规干预以辅助医师及时完成救治等开展干预服务,可以一定程度上辅助治疗的顺利开展,但无法对预后病人改善状况进行针对性调整。优质干预方案体现全程干预特色,以常规配合为基本要求,以早期教育、心境疏导、治疗配合、预后康复为整体,实施更具针对性、科学性的护理干预对策。本文针对90例病人作以研究,分别采用差异干预办法后,对病人护理后的相关功能测评值及并发症率进行记录和对比,数据结论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列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诊治并护理于我院的90例病人,通过双盲抓阄法将其分为常例、全程两组,例数区分为常例组45例与全程组45例。常例组病人男30例、女15例,年龄45~90岁,平均(64.72±10.28)周岁;全程组病人男28例、女17例,年龄42~89周岁,平均(65.81±6.19)周岁。为保准病人的资料可比特性达到要求,已对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对比校准,检验的差异性显示有P>0.05,说明组间的可比较特性较高,可以进行随机的比对研究。

1.2 方法。常例组病人采用常规干预办法:引导病人按时用药,对病人的饮食等进行调节干预,对围术期注意进行常规讲解等。

全程组病人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

(1)早期教育及心境疏导。入院即对病人的相关病史、用药史等进行问询,讲解疾病的相关形成因子,提醒其保持积极心境,从科学角度引导病人提升对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后续办法的认知,可采用一对一沟通、视频宣教等多种形式,但应注意根据病人接受度的差异性,给予循序渐进的治疗讲解,以提升病人的整体配合度。在给予药物、连接器械前,对病人讲解其用途及使用必要性,病人对治疗环节的科学认知既是稳定情绪变化的基础,也是提升护理依从度的关键。

(2)中期院内的干预配合。生活配合,对病人的饮食进行适度调整,保证足够营养摄入的同时,也应选取好消化及易进食的食物,避免并发面瘫等情况导致病人出现呛咳或窒息的风险。对病房环境及时消毒灭菌,保持空气的流通清新,维持室内温、湿度。对病人的作息时间进行调整,维持病房安静,以提供更为良好的休息空间。

(3)后期的延续康复引导。初期以床上辅助翻身、推拿肢体经络为主,以促进血供流通顺畅,在床上引导病人完成自主进食、洗漱等活动,一方面提升病人的生活基础自主完成度,另一方面生活行为的自主完成也可以提升病人对康复的信心[2-4]。随后逐步引导病人下床活动,以简单的借助拐杖等辅助做四肢伸展、拉伸肢体、步态稳定训练等,并引导病人过度到无辅助运动,增加更为具体的自我生活完成行为训练。最后需要对出现合并症的病人进行针对性训练,如失语病人练习基础发音、偏瘫病人练习精准动作训练等。

(4)延续干预。病人出院前指导居家干预要点,病人家属也应到场,做示范性讲解。对居家服药方法进行告知后清晰写于药盒及病例上。增加微信等多形式沟通,对预后问题进行及时解答,提醒病人按时复诊等[5]。

1.3 观察指标。对比护理后的相关功能测评值及并发症率。相关功能测评值包括损伤神经测评值、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及运动功能情况测评值3项,分别采用NIHSS测评值量表(满分42分)、Barthel测评量表(满分100分)、Fugl-Meyer测评量表(满分100分,其中上肢测评值满分66分,下肢测评值满分34分)进行测评。病人护理后的损伤神经测评值越低,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越高,运动控制水平测评值越高,并发症率越低,康复干预成效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对病人干预期内相关数据代入SPSS 20.0软件作以统计解析,计量数据值(相关功能测评值)行t计算检验,表示以(数据均值±差值)形式,计数数据值(并发症率)行卡方计算检验,表示以(n%)形式。数据的差异性具备统计适用意义计P<0.05,反之则无。

2 结果

2.1 护理后病人的相关功能测评值比较。护理后全程组病人的损伤神经测评值显著低于常例组;全程组病人的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显著高于常例组;全程组病人的运动控制水平测评值显著高于常例组,病人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的相关功能测评值比较()

表1 两组病人的相关功能测评值比较()

运动控制水平测评值上肢 下肢组别 例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测评值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常例组 45 10.28±1.35 82.56±5.35 41.86±9.32 28.83±2.27全程组 45 7.99±1.27 60.98±5.46 48.27±9.13 31.45±2.25 t - 8.2880 18.9375 3.2957 5.4989 P - 0.0001 0.0001 0.0014 0.0001

2.2 护理后病人的并发症率比较。护理后全程组病人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常例组,病人比对数据具备差异性统计区别(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的并发症率比较(分)

3 讨论

脑梗塞病人由于血流不畅,会导致神经功能的损伤,出现麻痹性影响,预后易出现严重后遗症情况[6-7]。急性脑梗塞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交际表述能力及肢体协同能力较差,干预是治疗到康复的必要中间环节。护理介入既可以优化治疗流程,以更好完成快速救治,又可以提升病人依从性,更好完成康复治疗流程,以达到理想的治疗干预效果。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健康及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也越来越关注院内的服务质量[8]。对病人采取全程优质护理模式,以入院了解病人具体情况,配合医师制定更为具体化的治疗干预对策,通过科学讲解、心境调节等办法,引导病人提升干预认知,明确药物及器械使用的相关必要性。对饮食、环境、睡眠等院内生活进行科学规划,一方面让病人更好适应院内治疗,另一方面也为降低合并影响等提供保障。其次是对病人给予早期的康复训练,从床上、床边及自主运动为递进,根据出现不同合并症进行针对性训练,减少预后并发后遗症的影响[9]。

本文结果中显示,病人在治疗全程采用优质护理方式相较于仅接受常规的干预办法,其损伤神经测评值显著降低,生活自我干预能力测评值及运动控制水平测评值显著提升,全程优质护理病人的并发症率更低(P<0.05)。因此,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康复,减少疾病发展的影响,干预康复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给予病人使用全程优质护理方式,可有效降低病人的神经损伤,提升了病人的生活自我完成干预护理能力,运动水平也得到恢复,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及对预后的影响,值得普及使用。

猜你喜欢

脑梗塞全程优质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