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影响研究

2021-07-22季春香王晓锋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痛风性结晶痛风

季春香,王晓锋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 惠州 516300)

0 引言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以往以针刺吸取关节腔积液后使用偏振光等方法进行分析其中是否含有尿酸盐结晶为主要诊断方式,此种诊断方式的优点在于诊断准确率高,但是缺点在于一方面对于小关节腔抽取积液存在一定的困难[1],另一方面抽取关节腔积液的过程对于患者而言比较痛苦,因此依从性较差。所以此种检查手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项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检查的可靠性越来越高。以往通过X射线检查、CT检查或者MRI检查时对于软组织的早期病变发现困难,敏感性较低,而且CT检查时还存在一定的放射性,对机体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短时间内可重复性不强,MRI虽然对于关节腔积液的探查情况比较可靠,但是在痛风的诊断时特异性不高[2]。因此上述几种方法在应用时都不够理想。超声检查的优点在于无辐射可重复性强,而且对于关节的炎性改变检查时敏感性较高。本次研究将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与50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目的即在于分析此种检查方式对于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诊断时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纳入研究对象100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关节炎类患者,其中将5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命名为研究组,其余50例非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命名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2~67岁,平均(44.65±3.59)岁;病程为0.5~12年,平均(4.27±0.54)年;其中类风湿性关节炎22例,骨关节炎18例,强直性脊柱炎10例。研究组男21例,女29例;年龄23~67岁,平均(44.87±3.62)岁;病程为6~13年,平均(4.36±0.61)年。诊断标准:男性血清尿酸水平超过420 umol/L,女性血清尿酸水平超过360 umol/L。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患有铅中毒以及恶性肿瘤的患者,由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患者。

1.2 方法。①两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所用设备为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偏振光显微镜,检查位置为患者的双膝以及双踝、双脚的第一跖趾关节[3]。探头设置具体如下:踝及第一跖趾关节采用高频探头,频率为10 MHz~18 MHz,膝关节等大关节检查时用低频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12 MHz。检查踝关节时患者先保持屈膝,对进前侧进行纵、横方向探查,记录患者胫距关节以及胫骨情况。检查膝关节时患者将腿部伸直,对其髌上进行纵向扫描,扫描位置从其股骨下段开始到髌骨上缘间,再指导患者屈膝对其股骨下端进行横向扫描、由内向外进行纵向扫描。跖趾关节扫描时先对其脚背处进行扫描,患者应保持屈膝,脚面平放于检查床上,再对脚掌面以及脚趾侧面进行扫描;②两组患者均接受关节液采集,提取以后立即送检,将关节液提取一滴置于玻片之上,再用另一片玻片将其轻轻覆盖并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4];③尿酸盐结晶,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针状或是棒状的结晶物,折光性较强,长短约5 μm~20 μm,通过红光补偿棱镜在偏振光下观察可见到其主轴上方显示呈现为黄色,相反的垂直方向呈现为蓝色[5]。

1.3 疗效观察。采取双盲阅片的办法,由一个副主任医师和一个主治医师分别进行阅片后得出结论,如果二位结论不一致时再由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二位共同探讨后得出统一结论,并记录超声检查图像表现和诊断价值。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处理:SPSS 21.0统计学软件;资料描述: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χ2,计量资料为t;统计学意义判定标准: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各项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分别检查200处关节,两组间双轨征检出率、关节积液检出率、结晶聚集率、滑膜增生检出率以及骨侵蚀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各项检查结果

2.2 超声检查应用以痛风临床诊断时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任意一个关节在检查时出现双轨征或是结晶聚集时即可认定为阳性,研究组患者中DCS者一共有37例,双轨征诊断痛风的敏感性为74%(37/50),结晶聚集者共计31例,结晶聚集诊断的敏感性为62%(31/50),可见双转征或结晶聚集者共计43例,诊断的敏感性为86%(43/50),阳性预测值为91.49%(43/47)。对照组患者中可见双轨征者共计2例,诊断特异性为96%(48/50),可见结晶聚集者共计1例,诊断特异性为98%(49/50),双轨征或结晶聚集者共计4例,诊断特异性为92%(46/50),阳性预测值为71.88%(46/6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超声检查应用以痛风临床诊断时的敏感性和阳性预测值[n(%)]

3 讨论

痛风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群体中以及绝经期以后的女性群体中,此病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有较大关系,而近几年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痛风的发病也在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第一次发作时一般发病位置在人体脚部的第一跖关节,而且病情进展十分迅猛,一般在24~48 h即可达到峰值[6]。受到医源性因素以及其他关节炎症的影响,导致此病在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研究称,应用超声检查来辨别痛风时分为特异性征象与非特异性征象,结晶聚集以及双轨征和痛风石是特异性征象,而关节积液和骨侵蚀是非特异性征象[7]。正常的关节软骨在超声检查时会有明显的低回声提示,当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软骨的表面时则会与相邻的骨皮质之间出现比较明显的高回声影而形成双轨征。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双轨征应用于痛风的鉴别时其敏感性达到了74%,而且其他各征象两组间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因此可见,通过超声检查有利于提高痛风的诊断率。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使用超声检查时其特异性表现主要为其受累及的关节,而且其发病可呈现出明显的对称性,在没有临床症状的对侧关节也可以检测出病灶。当患者单纯血尿酸浓度超标,但是临床没有不适症状时能过超声检查亦可检出其病灶情况,由此可以推测出此类患者体内尿酸盐结晶沉积,所以建议在对于此类患者检查时不只检查单个关节,应对多处关节均进行检查以提高其结果的准确性[8],但是如果检查多个关节时存在一个缺点即为其特异性会随之降低,本次研究结果也显示了,对50例患者的200处关节进行检测后其特异性呈中上水平,而且部份患者在检查时没有发现明显的尿酸盐结晶,分析这与患者尚处于发病的初其,体内尿酸盐还处于较为分散的状态,并未完全沉积在某处关节,或者只有少量沉积导致了超声检查的分辩率受到了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临床诊断时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检出,其特异性以及敏感度均较高,可以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较为有效的参考。

猜你喜欢

痛风性结晶痛风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Jiangle ceramics
痛风的治疗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齐长城,人类智慧的结晶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