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7-22唐广雷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吉非生长因子内皮

唐广雷

(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 肿瘤科,江苏 盐城 224600)

0 引言

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在多因素的联合推动下,肺癌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不完全统计,我国肺癌患者中约有80%为非小细胞肺癌,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并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所以大部分患者在被确诊时就已经处于晚期,从而延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1]。所以目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多以放化疗以主要治疗方式。研究指出,脑转移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常规的全脑放疗并不能有效抑制患者病情进展,因此需要联合其他药物开展治疗。为体会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价值,特将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纳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遵从“平衡序贯法”分组,择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内8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9~72岁,平均(64.58±5.48)岁;病程2.5~9个月,平均(5.56±0.75)月。TNM分期:Ⅲ α期13例,Ⅲ b期14例、Ⅳ期13例。观察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59~71岁,平均(64.36±4.15)岁;病程2.5~8个月,平均(5.15±0.36)月。TNM分期:Ⅲ α期11例,Ⅲb期18例、Ⅳ期13例。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两组资料,P>0.05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放疗治疗:借助直线加速器对全脑进行放疗,对穿两侧野实施常规放疗,总照射剂量控制在30 Gy,每次照射剂量控制在3 Gy,共治疗10次,每周治疗次数控制在5次。观察组以对照组常规放疗治疗为基准联合吉非替尼治疗:常规放疗具体操作同上;后指导患者口服250 mg由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生产的吉非替尼(国药准字 H20163465),每次250 mg,每天一次即可。若治疗期间患者出现不可耐受毒性时立即停药。

1.3 观察指标。近期疗效[2]:严格以世界卫生组织对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为基准而判定近期效果。完全缓解(治疗后脑转移病灶消失,持续30 d以上没有新发病灶出现),部分缓解(治疗后肿瘤最大直径数缩小幅度超过50%,没有新发病灶且其他病灶未出现显著变化),稳定(治疗后肿瘤最大直径数缩小幅度25%~50%),进展(治疗后肿瘤最大直径数缩小幅度不足25%,且出现新病灶)。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空腹状态下)5 mL给予离心处理(速率3000 r/min,时间10 min),后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安全性:主要从恶心呕吐、腹泻、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发生率越低表示安全性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软件:SPSS 22.0,建数据库并分析,研究所涉及的计量资料借助完全随机设计的“t”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研究所涉及的计数资料借助“χ2”展开检验并作出处理,数据遵从正态分布原则,以“P<0.05”视为研究存在统计学显著。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近期疗效分析: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相比,P<0.05,见表1。

表1 近期疗效[n(%)]

2.2 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情况。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相比,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数据相较,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2.3 治疗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仅为7.1%,对照组为15.0%,两组数据相较,P>0.05,见表3。

表3 治疗安全性[n(%)]

3 讨论

临床研究指出,脑部是非小细胞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临床发生率一般在30%~50%。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的预后情况也有明显改善,但部分患者仍出现脑转移情况;约有10%~2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了脑转移,还有大部分患者是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脑转移[3]。脑转移多见于灰质与白质交界,只因该处血运丰富。目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方法较多,但很多措施在治疗效果上面并没有较大差异,所以寻求一种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全脑放疗是目前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主要手段,经对症治疗后可有效缓解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进而提高其后期生存质量。但研究指出,单纯的全脑放疗远期效果欠佳,且治疗效果还会受患者年龄、机体素食等因素的影响。全身化疗是目前治疗晚期肺癌的主要手段,可对全身病灶进行有效控制;但将其应用于脑转移患者的在治疗中,会受血脑屏障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化疗药物渗透率大幅下降。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完善致使靶向治疗逐渐被临床重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蛋,参与了细胞分化、增殖等中所生命过程;而研究指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异常激活和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竞争性较强,可ATP并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度,阻断下游信号传导的同时发挥抗肿瘤功效[4-5]。

此研究结果显示:①观察组近期疗效高达97.6%,对照组近期疗效为80.0%,P<0.05。提示:吉非替尼是典型的表皮生长因子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用药后竞争性较强,可有效结合络氨酸激酶胞内的催化部分,进而抑制信号通路和癌细胞的增殖,同时发挥阻滞肿瘤细胞增殖作用而促使细胞凋亡;②经治疗后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水平较低,肿瘤标记物各指标水平较低,数据相较,P<0.05。提示:口服吉非替尼后药物会在颅内转移病灶处浓聚,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同时杀灭肿瘤细胞。而在放疗的基础上联合吉非替尼可发挥协同优势,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阻滞肿瘤血管生成,进而有效调节肿瘤细胞蛋白表达水平的同时控制疾病的后续进展。

综上所述,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实施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并借鉴。

猜你喜欢

吉非生长因子内皮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EGFR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上皮间质转化对EGCG逆转吉非替尼耐药的作用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衍生超级化因子对脑缺血损伤大鼠脑血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