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研究

2021-07-22郭晓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髓内股骨骨质

郭晓江

(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 骨科,山西 阳泉 045000)

0 引言

股骨粗隆间骨折作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在老年患者群体中发病率高。股骨粗隆间骨折,也有学者称其为股骨转子间骨折。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概率。随着医学技术的提升,当前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上,也有较多可供参考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手段。结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合理筛选手术治疗方式,不仅有助于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概率,也可以改善患者预后[1]。本研究选取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进入阳泉市第三人民医院并接受相应治疗的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选取标准:①年龄最低不低于61岁;②诊断明确;③凝血功能正常;④精神状况良好。按照随机抽样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每组患者的人数均为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4~82岁,平均71.23岁。损伤位置:左侧以及右侧损伤患者分别是28例、22例。从Evans分型角度来看,其中Ⅲa型以及Ⅲb型、Ⅳ型患者的数量分别是11例、22例、17例。实验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61~85岁,平均73.14岁。损伤位置:左侧以及右侧损伤患者分别是26例、24例。从Evans分型角度来看,其中Ⅲa型以及Ⅲb型、Ⅳ型患者的数量分别是13例、19例、1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要求患者在手术时应该保持平卧体位,在进行患者的扩髓操作上,一般是通过前路完成患者股骨的扩髓。经过扩髓后,确保患者阔筋膜表面存在筋膜层充分显现后完成患者筋膜的分离操作,随后切开患者的髋关节,切口位置一直延续到患者的股骨颈、张肌及股直肌间隙位置,随后在这种情况下,完成股骨柄以及股骨头假体到患者股骨的植入。随后完成患者髖关节囊的缝合处理,并做好切口的关闭处理。实验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定位骨折位置,C臂辅助牵引复位。于股骨大粗隆近端取长度为3 cm的纵向切口,进针点为大粗隆顶前三分之一和顶后三分之二交界点,将导针插入到股骨髓腔内,根据导针位置进行近端扩孔,置入防旋髓内钉后,将导针拔出。经侧向锁钉导向器引导,于患者股骨头关节软骨面下端0.5 cm位置钻入导针,行透视操作,确定导针位置无误后,测量长度,确保无误后,开口扩孔,选择与患者骨折断端相适宜的螺旋刀片,于远端孔拧入锁钉(1~2枚)。完成上述操作后,清洗创面,逐层缝合。在进行患者手术操作上,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患者,在过程中均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相应的抗菌以及抗感染操作,而且要求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在患者手术接受后,为确保患者的预后,需要即使开展患者的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做好记录与统计。术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采用Harris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其中: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2]。

1.4 统计学分析。针对实验中所有涉及数据的处理,采取的是SPSS 软件完成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则用(%)表示,采用χ2值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的比较。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对比上,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对()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对()

术后引流量(mL)对照组 50 16.13±2.12 199.1±14.15 89.13±11.23 92.34±9.78实验组 50 12.12±1.23 123.1±18.1 56.25±12.15 65.17±6.92 r - 5.032 3.172 2.810 3.325 P -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术后 2例并发症,分别为感染1例,关节僵硬1例。对照组10例术后并发症病例,分别为感染4例,关节僵硬3例,髋内翻3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2.3 两组髋关节功能的比较。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

组别 例数 Harris评分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对照组 50 75.03±3.47 88.47±5.66实验组 50 66.97±3.63 81.28±5.97 t - 0.638 9.528 P - 0.285 0.001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常见,发病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可增加治疗风险,同时也对术后恢复带来一定影响。在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的治疗上,随着当前治疗技术的提升,对应的治疗方案也不断推陈出新,但是对于手术治疗方案的有效性评价,则需要展开深入的探讨。常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对患者所造成的创伤比较大,术中出血量大,引发术后多种并发症,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3]。与传统半髋关节置换术做治疗方法相比,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技术,在与机体组织进行广泛接触时,能够保持较好强度,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髓内钉能够促进骨痂生长,避免局部血供受到影响。结合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说,有学者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方式指出,对于患者采取PFNA术治疗,能够充分契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需求,对患者有较小的损伤,而且能够尽可能确保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会破坏组织的完整性,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为此该治疗方案也备受学术界和临床治疗领域的关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案。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的方式发现,与传统半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可控,并且降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文献[4]报道结果基本相一致,证实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法的治疗优势。与此同时,本研究对所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结果显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法能够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说明内固定疗法近远期效果良好,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赫建光[5]通过研究发现,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创口小,临床手术治疗时间短,并且能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也从侧面再一次证实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临床实践经验也发现,髓内钉内固定术疗法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术后骨折近端旋转畸形,为进一步保证骨折复位准确,要保证符合生物力学特征。例如,纵向牵引应适当放松,或者通过置入克氏针方法,充分发挥操纵杆作用,有效控制旋转。

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的观点分析,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疗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患者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同时能够改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对患者预后具有明显帮助。

猜你喜欢

髓内股骨骨质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锁定加压钢板与顺行磁力导航带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