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MRF)对免疫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7-22马海龙华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多发性肋骨骨折

马海龙,华晟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1医院 胸外科,青海 西宁 810000)

0 引言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致伤原因主要有钝器击打、挤压伤、交通事故等。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现为胸痛,可在深呼吸、咳嗽或转动体位时加重,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胸部畸形,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多发性肋骨骨折是其常见类型,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可累及其他组织器官损伤,严重者失去生命[1-2]。临床上治疗此疾病的方法有补液、镇痛、呼吸机辅助呼吸、外固定、手术治疗等,以手术治疗为主。不同手术时机对患者疾病恢复和预后效果有不同影响。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100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对不同手术时机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MRF)对免疫反应及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1医院治疗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进行调查,按照手术时机对其进行分组,即参比组(n=50)和试验组(n=50)。参比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2~78岁,平均(55.31±4.55)岁。试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3~77岁,平均(54.79±4.63)岁。两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研究对比。纳入标准:符合多发性肋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经X线检查、CT检查确诊患者;了解本次研究内容,自愿参加并签署同意书患者;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完整并记录患者。排除标准:不符合多发性肋骨骨折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未经相关检查确诊患者;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患者;无法进行沟通交流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不配合研究调查患者。

1.2 方法。参比组研究疾病患者在伤后72 h后进行切开复位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试验组研究疾病患者在上后72h内进行切开复位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切开复位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方法如下:将患者调整为合适体位,做好气管插管,进行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找到骨折部位中心做手术切口,将皮肤切开,长度为3 cm左右。之后推开软组织和肋骨骨膜,将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在视野范围内,仔细观察骨折情况和周围组织器官情况,根据肺损伤情况进行合适的止血和修补操作。然后游离骨折端,使用肋骨环抱器环抱住肋骨远端和近端,维持骨折对位、对线,实现骨折处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固定完毕后冲洗胸腔,吸净残余液体,留置引流管,检查无误后逐层进行关闭。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术后恢复情况包括疼痛缓解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三种情况。免疫指标水平包括CD3+水平、CD4+水平、CD8+水平三种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肺不张、骨折不愈合三种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术后恢复情况、免疫指标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检测,其中术后恢复情况和免疫指标水平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作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n,%)表示,作χ2检验。两组数据进行比对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对比参比组和试验组研究疾病患者治疗后的术后恢复情况。试验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术后恢复情况好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表1 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疼痛缓解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试验组 50 8.73±0.92 1.16±0.15 10.47±1.18参比组 50 9.91±1.14 1.27±0.16 12.78±1.29 t - 5.6957 3.5465 9.3429 P - 0.0001 0.0006 0.0001

2.2 对比参比组和试验组研究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指标水平。试验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的免疫指标水平优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免疫指标水平对比()

表2 免疫指标水平对比()

组别 例数 CD3+水平(%) CD4+水平(%) CD8+水平(%)试验组 50 79.95±5.92 53.89±3.51 8.94±1.91参比组 50 68.54±5.77 43.18±3.47 12.99±2.04 t - 9.7596 15.3435 10.2476 P - 0.0001 0.0001 0.0001

2.3 对比参比组和试验组研究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感染、肺不张、骨折不愈合各有1例、0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4.00%。参比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感染、肺不张、骨折不愈合各有4例、2例、3例,并发症发生率18.00%。经过对比后,χ2值为5.0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0.05)。见表3。

表3 对比参比组和试验组研究疾病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是指两根或两根以上肋骨同时骨折的情况。此情况会严重影响胸膜和胸腔内组织器官发挥正常功能,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肺部挫伤,随病情进展,患者有合并气胸、血胸等并发症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健康[3-4]。手术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但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治疗时机重要影响原因之一。由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后骨折断端稳定性较差,极易引起其他组织损伤,若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增加患者疼痛感,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造成身体代谢失衡情况。在伤后72 h后进行手术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具有明显局限性,因时间延长,部分区域已经产生新的结缔组织,需要将新生组织清除再进行骨折复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增大术后并发症风险[5]。而在伤后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无需清除新生组织,骨折线清晰易于观察,保证骨折复位准确,同时,还减少对周围血管和软组织的损伤,恢复胸腔内脏器功能,改善胸廓畸形情况,疗效较好,治疗安全性较高。CD3+、CD4+、CD8+是体内常见的T细胞亚群,是参与细胞免疫的重要因子。当机体内CD4+水平升高时,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当体内CD8+水平升高时,提示机体免疫功能减弱。越早展开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应激刺激越少,引起的免疫反应现象有所减轻,治疗效果有所提升,利于患者预后恢复。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术后恢复情况和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参比组,且并发症发生情况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伤后72 h内展开切开复位环抱器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更佳,能够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加速患者出院,恢复免疫功能,减少并发症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多发性肋骨骨折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