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效果分析

2021-07-22陈秋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吸入性张口鼻咽癌

陈秋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1)

0 引言

鼻咽癌(NPC)是一种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病毒感染等因素存在关系。在鼻咽癌的治疗中,放射治疗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质子重离子放疗、图像引导放疗、强调适形放疗、逆向强调计划涉及等技术的应用,可更好对鼻咽周围正常组织进行保护,可明显减少放疗相关毒性反应,进而改善患者预后[1]。鼻咽癌放疗患者极易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可导致患者张口困难、吞咽功能,对于生活质量存在较为严重的影响。为促进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效恢复其吞咽功能,临床应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2]。本文以40例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为探究主体进行展对照分析,以数字双盲法分组后给予不同护理措施,旨在分析康复训练对于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吞咽功能的影响,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接受治疗的40例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为对象,应用数字双盲法分组,将组别命名为对照组、试验组各20例。试验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9~77岁,均龄(53.07±3.61)岁。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30~76岁,均龄(53.08±3.26)岁。以统计学软件比较试验组、对照组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具有一致性,P>0.05。纳入标准:对于本研究项目内容及患者资料均持保密状态;均通过病理诊断确诊为鼻咽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研究;具有正常沟通的能力;洼田吞咽功能为1~3级。排除标准:研究剔除哺乳期及妊娠期、合并精神类疾病、药物或者酒精依赖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药物过敏史、临床诊疗资料缺失、合并其他肿瘤疾病等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加强口腔、皮肤、饮食等干预,对于进食梗阻或者呛咳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吸入性肺炎、误吸等情况。试验组实施系统康复康复训练,主要内容是:①下颌关节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下颌关节训练,鼓励患者张口至最大范围,维持5s后闭合,下颌左右重复活动;②咀嚼肌训练。指导患者张口、闭口、上下牙齿咀嚼、互扣等。咬肌紧张时给予冷刺激按摩,咬肌肌张力降低时指导咬紧木压舌板或者臼齿;③口唇运动。叮嘱患者张口发出“si”、“a”、“wu”等音节,叮嘱缩唇吹口哨,鼓腮时吹气,交替进行口唇肌肉训练;④舌部运动。指导患者对于舌部进行左右、上下、前后运动,各个方向进行后缩、水平、弹响舌、抬高等运动。对于无法主动运动的患者,可用纱布包裹患者舌头后各个方向进行被动运动;⑤颈部肌肉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颈部运动,低头与抬高时进行空吞咽,发生呛咳后停止动作,上述训练动作每日3次,每次10~15 min;⑥饮食训练。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或者坐位,提高吞咽安全性,食物种类可从糊状、糜烂、剁碎、软食、固体食物依次变化,食物量从3~4 mL增加至10~15 mL,进食速度不可过快,确定患者完全咽下食物后再次喂食。进食过程中应保证环境安静,注意力集中,进食后给予开水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1.3 观察指标。①康复效果。参考《吞咽障碍评估与治疗》[3],同时结合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情况评价康复效果,主要判定标准是无效、显效、有效;②生活质量。采取SF-36(生活质量简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时间为护理后,单项目分值为100分,评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评估维度涉及生理功能(PF)、活力(VT)、情感职能(RE)、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精神健康(MH)、总体健康(CH);③吞咽功能。评估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的吞咽功能,评估内容涉及张口受限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④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对于两组间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2×2析因设计分析,生活质量为连续性变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进行检验,以重复测量方差对比组间差异;护理满意度均为定性资料,应用“[n(%)]”表示,采取χ2进行检验,以非参数对比组间差异,若比值P<0.05或者0.01时,说明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康复效果分评价。试验组康复总有效率为94.92%,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数据见表1分析。

表1 康复效果评价量表[n(%)]

2.2 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间BP、RP、VT、SF、PF、MH、RE、CH评分均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评估数据见表2分析。

表2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表2 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生活质量 试验组(n=20) 对照组(n=20) t P RP 89.23±3.38 86.43±3.97 2.401 0.021 PF 90.32±3.85 87.54±3.58 2.364 0.023 VT 86.46±2.27 84.14±2.62 2.992 0.004 MH 89.52±3.76 87.37±3.67 3.668 0.000 RE 91.47±3.56 89.63±3.48 2.551 0.014 SF 88.13±3.54 85.68±3.74 2.127 0.039 BP 87.76±3.33 85.69±3.89 2.681 0.010 CH 88.48±3.32 85.21±3.78 2.906 0.006

2.3 吞咽功能评价。试验组与对照组康复训练前的张口受限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训练后组间出现明显差异(P<0.05)。具体数据见表3分析。

表3 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表3 吞咽功能评价量表()

组别 例数 张口受限 洼田饮水试验 SSA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试验组 20 3.67±0.98 1.76±0.28 1.98±0.54 0.72±0.16 28.24±3.14 11.23±2.89对照组 20 3.62±0.96 1.97±0.27 1.96±0.56 0.85±0.19 28.45±3.32 13.09±2.51 t-0.162 2.414 0.114 2.340 0.293 2.173 P-0.871 0.020 0.909 0.024 0.770 0.036

2.4 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试验组发生1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是5.00%,对照组发生6例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是30.00%,组间存在显著差异(χ2=4.329,P=0.037),P<0.05。

3 讨论

鼻咽癌为发生率较高的头颈部肿瘤,疾病常见症状是耳闷耳鸣、鼻出血、鼻塞、复视、听力下降、头痛等。放疗为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案,具有较为满意的疗效,但是该种治疗措施可造成吞咽困难,进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对于疾病康复存在严重影响[4]。

吞咽困难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是一种放射造成神经损伤,主要以球麻痹为主,该项功能的正常运转,可保证患者正常饮食,进而保证其摄入足够的饮食,有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5]。根据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特点实施系统康复训练,通过下颌肌肉训练、张口训练、面颌部训练、进食训练等康复训练,鼓励患者进行张口运动、咀嚼肌训练、口唇运动、舌部运动、颈部肌肉训练等,可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弹性,可预防关节僵硬[6]。进一步实施进食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吞咽功能,进而改善机体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给予鼻咽癌放疗吞咽困难患者系统康复训练具有理想的效果,可促进疗效提高,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同时还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有利于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吸入性张口鼻咽癌
老年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44-3p及miR-151-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集束化护理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口腔黏膜炎及张口受限的影响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仰天大笑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
EB病毒miR-BART4*和miR-BART18-3p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老年人睡醒后口干是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