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年的贺岁档有些平庸

2021-07-21火炀

南腔北调 2021年6期
关键词:李焕英贺岁探案

火炀

前 言

2020年的贺岁档,电影院因为疫情停业,导致已经定档的几部贺岁档电影纷纷延迟。当时比较看好的影片有《囧妈》《唐人街探案3》《中国女排》《姜子牙》,这轮贺岁档不管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还不错。

可惜好好的贺岁档被疫情毁了,《囧妈》干脆在各大网络影视平台上线,为大家“闷在”家里的日子送来了一丝欢乐。在春节期间观看这部电影其实是最有意思的,虽然套路还是“在旅途中找寻自我以及人生的意义”,不过春节期间是亲情最浓郁的时候,很适合以家为单位看这部电影。

随着“全民战疫”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国女排》《姜子牙》在国庆档先后上映。不过,因为同档期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那个举国欢腾的日子更惹人注目,导致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成绩都不是太好。

特别是《姜子牙》,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准,让国内的动漫迷们隐隐有些失望。

而《唐人街探案3》最沉得住气,直接推到了今年,也就是2021年的贺岁档才上映。因为去年的贺岁档受疫情的影响,全部延迟上映,导致今年的贺岁档远没有去年热闹。《唐人街探案3》在这一堆电影里,有足够的期待值,历史成绩也不错,属于被看好的那类电影。

只不过,它却又遇上了《你好,李焕英》。

1.一匹胖胖的黑马

2021年的贺岁档,《刺杀小说家》的口碑还可以,可是这部奇幻冒险类的电影,安排在贺岁档似乎不是很恰当,所以,虽然口碑可以,不过票房一般,属于叫好但不卖座的电影。这部电影如果安排在其他档期,可能票房能更好一点。

《侍神令》的画面和特效看上去还不错,又是东方玄幻类题材,按理说在贺岁档还是比较合适的,但是该电影的故事性却很一般,最后不仅票房的成绩很差,口碑也不是很好。

要说2021年贺岁档叫好又卖座的,那就是《你好,李焕英》。首先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电影,很适合在新年期间观看,又是一部喜剧片和催泪片,跟贺岁档的要求很契合。

内地贺岁档的概念,大概是从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开始的,20多年间,“贺岁档”形成规模,成为了全年电影市场最火爆的档期之一。贺岁档对应的毕竟是新年期间,这个档期以亲情电影和喜剧片居多,似乎是一个惯例。

《你好,李焕英》就是这样一部电影,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是亲情剧。而《唐人街探案3》是一部悬疑加喜剧的电影,从贺岁档的角度来说,《你好,李焕英》取得的巨大成功,跟它的“切题”是有很大关系的。

最终该电影成为了2021年贺岁档最大的黑马,总票房达到了恐怖的50多亿,导演贾玲凭借该片成为全球票房最高的女导演。

贾玲是一名知名度很高的喜剧演员,在2016年的喜剧综艺节目《喜剧总动员》当中,贾玲和陈赫表演过小品《你好,李焕英》。那应该是电影《你好,李焕英》的起始,当时参演该小品的演员,如张小斐、陈赫等都参加了电影的演出。

贾玲属于“外行导演”,她本身是喜剧演员,并不是以导演的身份出道,或者从事导演的职业。这几年“外行导演”的电影越来越多,部分“外行导演”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比如说吴京导演的《战狼》。

“外行导演”的电影有一个特点,口碑不一定好,也不一定会成为经典,但是票房很可观。比如《战狼》,动作戏的确很精彩,剧情也很热血,但是故事性其实很一般,总觉得比同类型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似乎稍微差了那么一点味道。

当然对“外行导演”不能一概而论,贾玲和吴京只是其中的代表,不代表全部。可能这些“外行导演”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是“外行”,所谓旁观者清,他们没有站在导演的角度,可能会更清楚地把握到当下电影发展的脉络。比如前文中所说的“切题”,《你好,李焕英》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什么时候播放什么类型的电影,其实是很关键的。《我和我的家乡》或者《八佰》,放在贺岁档不一定能取得那么好的成绩。《你好,李焕英》也是,如果放在母亲节前后,或许还能用“母爱”的主题火一把,但要是放在国庆档的话,肯定竞争不过那些爱国电影。

“切题”是《你好,李焕英》最大的优势之一,电影的背景则是另一个优势。該电影的大部分背景年代是1981年,像独立王国一样的大型工厂,买电视需要“电视票”,还有那个年代朴素的打扮,很容易就能勾起中年人的记忆。

同时,贾玲饰演的贾晓玲作为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1981年,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待那个年代的一切,去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这让年轻人普遍都有很好的代入感。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老少皆宜的局面,笔者去观看《你好,李焕英》的时候,就发现观众中有中年夫妻,也有年轻夫妻、学生等等,也有一家人一起来观影,这都是该电影的时代背景和穿越设定的功劳。而笔者去看《唐人街探案3》的时候,观众则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单从观众的年龄层面上来说,《你好,李焕英》已经领先了不少。

至于穿越的设定,该电影也很有新意,一开始贾晓玲以为只是自己穿越了,当她准备返回2001年的时候,却发现不光自己穿越了,母亲竟然也穿越了。“群穿”的设定早已经不新鲜,不过能把这个设定讲得这么出其不意,还是很有意思的。

穿越到1981年的设定,让贾晓玲这个人物,跟那个年代的人们有了一定的互动。这其实等于现代的年轻人,跟那个时代为社会发光发热的中老年人的一个互动。

对于年轻人来说,关于那个年代的认知,只存在于长辈们的描述中。对长辈们来说,对现代年轻人的不理解,更让他们怀念那个属于他们的年代。用穿越的设定,很容易就把两个年代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另外这部电影的叙事很有意思,首先它并没有走老套路。所谓的老套路,是说穿越之后的“事业线”,大部分的穿越设定,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的话,肯定是要下海经商,或者利用年代差和思想的开明,赚个盆满钵满。比如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走的就是这个路子。《你好,李焕英》没有走这个路子,贾晓玲穿越之后,只有一个目的:想让母亲开心。她没有太大的“野心”,就想让母亲成为以后聚会上的主角,成为车间里第一个买电视的人,赢得工厂里举办的排球赛,这些都是以后的同事们聚会谈了又谈的话题。就是这些带着孩子气的小目的,让这部戏很温馨。

《你好,李焕英》的第三个优势,是李焕英和贾晓玲这两个人物都很有代表性。贾晓玲就跟大多数的普通人一样,唯一出众的地方可能就是:体重还算是出众。她没有多么宏伟的目标,也不怎么勤奋,但是過得很快乐。

而李焕英则跟大部分的母亲一样,她们虽然嘴上唠叨着家里拮据,却不羡慕大富大贵。她们虽然会教训自己的孩子不争气,但最大的愿望就是盼望着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至于孩子赚大钱之类的,其实并不是她们最关心的。

这两个人物引起了观众巨大的共鸣,平凡但快乐,唠叨但关心。这就是平凡的我们,电影中李焕英和贾晓玲的愿望虽然平凡,却很能引发共鸣。

《你好,李焕英》凭借这三项优势,很快把其他电影甩在了身后。这可能也是“外行导演”的优势,他们没有想去表达什么深刻的道理,也不想自己的电影具备什么教育意义。他们的出发点,可能就是找到了这个时代的需求、观众的需求。把这些需求放在电影中,可能就是现在的观众们最希望看到的电影。

2.给《你好,李焕英》打分

《你好,李焕英》虽然票房那么高,可是在网络上的评分却只有8分左右。这也不能怪网友们苛刻,而是该电影确实存在一些硬伤。比如,在电影的一开始,李焕英两口子在酒店请客,庆祝贾晓玲考上大学,而贾晓玲却用假的录取通知书糊弄母亲的桥段。后来贾晓玲这点小把戏被揭穿,这时候并没有让人觉得多好笑,反而是一种很尴尬的情绪充斥在心头。尴尬和幽默其实完全是两个概念,有许多喜剧导演很容易把它们弄混。

幽默是可以让人发自内心的笑,自然而然的笑,而尴尬虽然也会让人笑,但是那个笑始终有些牵强。关键是幽默的笑表示开心,而尴尬的笑其实代表一种敷衍,一种无奈,甚至还会有羞愧。所以高明的导演会让观众笑得很顺畅,不会有什么负担。而水平有限的导演,只能用一次次的尴尬“希望或强迫”观众发笑,这种笑,会越笑越不舒服。

举一个反面的例子,《李茶的姑妈》可以说是在尴尬的海洋里荡漾的一部电影,尴尬的情节出现一两次没关系,出现得多了,就很容易让观众的心里有一个个疙瘩,很不舒服。

笔者很喜欢看电影,只要有新电影,看一下预告觉得还可以就会去影院看。《李茶的姑妈》是至今为止唯一一部让笔者中途离场的电影,因为实在是太烂,根本看不下去。

在看到《你好,李焕英》开头的尴尬情节的时候,笔者真害怕又是一部烂片。好在后面的情节越来越顺,穿越的切入点很好,贾晓玲融入1981年的情节也很不错。贾玲虽然之前没做过导演,但演出小品和话剧的经验丰富,让故事渐渐变得有意思起来。

沈腾、贾玲、张小斐等人,都是经过舞台千锤百炼的演员,他们的演技很精彩也很细腻。比如,张小斐饰演的青年李焕英,第一次遇到陈赫饰演的冷特的时候,张小斐等几个演员的表情害怕中带着些躲闪,情绪表现得很到位。

还有那个看电影的片段,沈腾饰演的沈光林带着满满的一饭盒毛豆,准备跟李焕英分享,而且还用毛豆拼出来一个心形。这个道具再配上沈光林那种专注的表情,一个闷骚的厂长儿子形象就立即树立了起来。

划船的桥段,沈腾的表演也很出彩,特别是跳到水里后那种释然又掩饰的笑,表情的层次感恰到好处。贾玲的表演也很不错,只不过她一直给人一种本色出演的感觉,很容易忽略了她的表演。

由于该电影大部分演员都是专业的小品演员,因此,电影中有很多桥段都有小品的既视感。比如买电视的那个桥段,贾晓玲先是装作盲人,说自己很需要这台电视,结果售货员给了她一台收音机。贾晓玲接着说自己还有个失聪的弟弟,唤起了售货员的同情,结果贾晓玲没票。她急中生智,去借李焕英的票,最终总算是买到了电视。

这一段反转又反转的设定,就是典型的小品式反转和包袱。还有那场排球比赛,跟买电视的剧情结构也差不多,也是用到了反转和包袱的结构。这种小品模式用在电影中,效果不能说有多好,只能说中规中矩,另外还有一定的特色。

整体来说,《你好,李焕英》的故事线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贾晓玲穿越到了1981年,想要给母亲的生活带来些温馨。模式也基本上用的是“打脸模式”,设置了处处压制母亲的死敌——王琴。

为了母亲的幸福,贾晓玲甚至甘愿撮合母亲和沈光林,这相当于她放弃了自己的出生。当然结局还是很意外的,没想到李焕英也穿越到了1981年,贾晓玲以为是闺蜜式的相处,但其实还是母女之间的相处,两个人都乐在其中。

总体来说,整条故事线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不能说好,但也绝对不坏。只不过整部电影各单元之间有明显的拼接痕迹,比如买电视的情节,排球比赛的情节,影院的情节,划船的情节,文艺汇演的情节,每一个情节都有一个小主题,这让各单元之间产生了相对的独立性,甚至把整部影片的大主题稀释了。

大主题不明确,或许是该电影的诟病之一,甚至给人一种几个小品拼接在一起的感觉。于是在过渡到那段催泪戏的时候,观众已经忘记了电影的最初,是从母女关系出发的。

这段催泪戏的设计其实很不错,不管是贾晓玲年幼的桥段,还是贾晓玲上学时母亲给她送包子舍不得花钱坐车,在风雪中走回去的桥段,都挺叫人感动。把母爱那种无私地奉献,以及对女儿发自肺腑的爱,表现得很到位。可惜因为主题的跨度太大,消磨了一部分的感动。

另外,也不知道是观众还是剧组的宣传,总之有论调说一定要带着纸巾去看,还有些论调甚至有“捧杀”的意味在里面。导致观众对于这段催泪戏过于期待,观众的期待和具体情节的落差,致使观众们会产生一种这段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的感觉。

大主题的不明确,还让《你好,李焕英》缺少主体思想。所谓电影的主体思想,可以用《战狼》对比《红海行动》来说明,《红海行动》的情节可能不如《战狼》热血,但是《红海行动》很明确地传达着反战,以及人民解放军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为了保护同胞的生命安全,为了铲除世界的毒瘤,奋勇作战的思想。

说白了主体思想就是一股精神气,有了这股精神气,一部电影才有可能达到9分往上,甚至成为经典。一般来说,“外行导演”拍摄的电影,基本上都没有这种精神气,他们传达的思想和想法总是有些凌乱。当然也不是说“内行导演”拍出来的电影就一定有精神气,这个分人分作品,不能一概而论。

最后一点就是,《你好,李焕英》对冷特这个角色处理得不是很好,一开始他似乎是个重要的配角,但是越到后来就越是可有可无。其实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工具人”,主角哪里有需要,他就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贾晓玲要收割水稻,那么冷特就是劳动力;贾晓玲为了撮合母亲和沈光林,提议去划船,那么冷特就负责做准备工作。这样一个工具人,在贾晓玲将要回归2001年的时候,却只是“傻站”着送别,连张江还送了满满的一饭盒包子呢。

冷特这个角色缺了一种善始善终的营造,工具人的用途实在过于明显,这个缺陷甚至影响到了整部影片的圆满度。

从总体上来说,如果给《你好,李焕英》打分的话,从质量角度出发,最多也就是8分。不过它在对的时间出现在对的地方,春节期间本来就是放松的时候,要真上映一部严谨又有内涵的大片,大家也不一定喜欢。

所以综合来说,给《你好,李焕英》8.5分还是比较合适的。

3.新一代导演

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如今已经都是七十岁上下,就算不说他们年事已高,精力估计也有些跟不上了。

第六代导演管虎、冯小刚、陆川等人,也因为各自的原因,这几年作品日渐稀少。还有一个到现在也不知道算是第五代还是第六代导演的姜文,这位大哥拍的片子偏向于文艺片,有时候甚至感觉他就是在自娱自乐,丝毫不顾观众的感受。

另外,香港电影的落寞是众所周知的,当徐克、吴宇森、王家卫、杜琪峰这些名字,渐渐从我们的视线淡出的时候,象征着香港电影的辉煌也一去不返。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说中的第七代导演,也到了需要挑起中国电影大梁的时候。第七代导演基本上都不是“科班”出身,就连“第七代导演”的概念也是网友们提出来的。

对新一代导演稍微官方一点的认证,倒是可以参考一下这两年国庆档电影的导演们。比如2019年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总导演是第五代导演陈凯歌,小片段的导演有第六代导演管虎和张一白,还有徐峥、宁浩等几个新晋导演。

而2020年上映的《我和我的家乡》,总导演是宁浩,另外的导演有徐峥、陈思诚、邓超、俞白眉、闫非、彭大魔,这些导演都是比较公认的新生代导演。这两年的国庆档电影,就好像是老導演与新导演之间的交接。

宁浩和徐峥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非要说有“第七代导演”,这两个人绝对是代表人物。其他人也各自有各自的代表作,其中陈思诚的作品一般都带有很敏锐的市场感。

所谓的市场感是说,他执导的作品不管是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还是《唐人街探案》系列,在市场上的反响都很不错。先不管关于他的负面新闻是真是假,单论导演功力的话,陈思诚还是有些特色的。甚至在《唐人街探案》第一部上映的时候,还有点惊艳的感觉。特别是那个在医院中枪战的情节,配乐和镜头感都很不错。而且,悬疑搞笑片很有市场,悬疑可以抓住观众的好奇心,搞笑可以让观众耐心地看下去,这两种题材是非常有意思的结合。

国内外一直就不缺侦探电影,可是一般的侦探电影过于严肃,现代的年轻人都不太喜欢看,也不适合放在贺岁档。《唐人街探案》系列却因为其中的搞笑戏份,让整部电影看上去热热闹闹的,营造出了年轻人比较喜欢的氛围。

现代的电影主要消费群体就是年轻人,不管是约会还是消遣,看部电影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么好的氛围,去看一部严肃的侦探电影肯定不合适,轻松又有特色的电影才能吸引人。

《唐人街探案》的特色或者说优势,在于它的“文化差”。比如,《唐人街探案1》的故事发生在泰国,那么该电影就为我们展示出了泰国有异于国内的文化,观众们自然会看着很新奇。

这几年很多电影都在打这种“文化差”,比如徐峥的《泰囧》《港囧》《囧妈》。这些基本上都是顺应电影市场的作品,如果去看演技、看质量,那就没什么意思了,主要看的还是一个热闹。

电影的高度市场化或者说高度商业化,应该说是“第七代导演”的特点,可能对于这一代导演来说,电影纯粹就是一件商品。既然是商品,那么肯定是外观越好,受众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高。

这样的理念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如果一部电影,不被市场认可,不能断言它是不是一部好电影,但一定是一部无法跟当下的时代相契合的电影。相反,电影的商业化其实才是电影能越来越繁荣的根本,如果没有了资金的支持,那电影还怎么拍?

现在有很多人不看好国内电影的模式,认为这就是个捞钱的门路。可正是这些高度商业化的电影,让国内的电影技术突飞猛进,并不断地刺激国内的电影市场。这极有可能是电影市场的一个发展规律,首先让电影市场变成一个可以赚大钱的领域,再利用这些市场的活性和积累的资金,进一步优化整个电影行业。

“第七代导演”的使命现在还不好说,可以设想他们要在有一定的积累后,拍出更优异的电影,让国内的电影事业更进一步。这其实是在找寻一个电影商业化和优秀电影之间的平衡点,电影的高度商业化必然会出现许多哗众取宠的作品,那么是否可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拍出优质电影呢?

应该是可以的。

首先,作为导演,在拍摄了几部电影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朝优质电影的方向靠拢;其次是电影市场不可能一直就这么止步不前,观众们对电影质量的需求会越来越高。当严重商业化的电影卖不出票的时候,电影市场会“督促”导演们拍出更优质的电影。

也许“第七代导演”的另一个使命,就是完成这个转折,如果他们转不过这个弯儿来,或许只能把希望放在“第八代导演”的肩上。

4.侦探们的世界

《唐人街探案》系列电影处于什么水平呢?

用一个恰当点的比喻:属于看着还不错,但几乎不会看第二遍的水平。

一般经典的电影,都会出现“重刷”的现象,不一定马上看第二遍,也许在几年后片荒的时候,会重温一下经典。经典之所以被称为经典,就是在“重刷”的时候,明知道结局,明知道故事的情节,但依旧还会看得津津有味。

感觉还不错或者很有意思的电影,跟经典电影之间还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这条鸿沟就是前文中所说的“精神气”,《唐人街探案》系列里正义和邪恶的那个折纸的理念,虽然有点意思,但是“精神气”还是有些不足。在笑过、感慨过之后,不足以支撑观众去看第二遍。

另外,《唐人街探案》系列到了第三部,多少有点审美疲劳,虽然秦风和唐仁这次出现在了东京,但是电影中对日本文化的描述,只停留在表层。故事的套路都差不多,角色的设定也已经没什么新奇,自然不会再有看第一部的时候那种惊艳的感觉。

对于描绘日本文化方面,日本的能剧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文化形式,就算是不加入能剧的戏份,多加入一些能剧笛声、唱腔这类的配音,应该也会有日式的感觉。另外,一些日本民众生活中特色,也应该能加深观众对于东京的代入感。比如说寿司,寿司的制作过程,之所以采用那种开放式厨房,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个过程有表演的成分在里面,很适合放在电影里。

当然,要把这些东西糅合到电影里,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制作壽司的情节,想要揉入到《唐人街探案》里,就需要一个好时机。不然该电影是以热闹为主题,制作寿司的过程却偏稳偏静,很可能会让整部电影的主题和积累的情绪崩溃。

影片中对日本文化的描绘远远不够,只在东京转一圈,参加个Cosplay游行,去了趟鬼屋,就等于领略了日本文化这也太草率了。毕竟现在的都市都差不多,同样是高楼大厦,同样是车水马龙,东京的面貌比上海、深圳这些地方也没什么两样。

所以,在《唐人街探案3》中,不仅有了审美疲劳,“文化差”也大打折扣。可能是主创人员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也可能是其他什么原因,总之该电影比前两部的节奏似乎更快,一上来在机场就开始大打出手,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两伙人就厮打了起来。之后几个主角更是一路奔跑,几乎没怎么停下来。

节奏快有节奏快的好处,影片中存在的一些比如“文化差”太弱的瑕疵,也被一笔带过。其实陈思诚的叙事能力还是不错的,起码场面乱糟糟的,还能让观众抓住主线,一路跟着主线看下去。

其中那个在医院里的情节就很不错,四个分属不同势力的人,先后来到停尸房,结果又一起出现在电梯里。这个情节张弛有度,虽然模式老套了点,不过构思很巧妙。就是那个小护士被打的情节有些叫人不舒服,把她从病床上掀下来也就可以了,没必要非得殴打。

另外,影片中的氛围营造得也还说得过去,比如秦风和唐仁在浴场首次见渡边胜的时候,浴场中那些黑帮成员的表情和神态,有点日本黑帮的既视感。

但也只能说是“说得过去”,因为另外很多地方的氛围营造得并不是很到位,比如思诺出现的情节,那个氛围就有点不伦不类。还有去寻找小林的过程中,也不知道为什么非要加入点恐怖的气氛,让人觉得有点多余和累赘。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从《唐人街探案3》中能看出陈思诚的野心,首先对于“Q”的设定,等于是立起来了一个巨大的反派。电影最后又开始画大饼,那是一次“Q”的聚会,不仅前两部当中已经出现的凶手和反派出现在聚会上,还出现了两个也不知是来客串,还是打算以后有戏份的大人物。

这等于是建立了一个属于“侦探”或者“正义与邪恶”的世界观。虽然这个设计多少有点老套,但还是会让人有一定的期待感。可是让人矛盾的是,《唐人街探案3》过于平庸,对于第四部又似乎没什么期待。

虽然《唐人街探案3》的票房已经有40多亿,但是对于这部电影的评分却很低,以豆瓣网为例,对该电影的评分只有5.6分,连及格线都没过。前文中所说的缺少“精神气”是诟病之一,再有就是情节过于牵强,很多情节都好像是硬凑起来的一样。

另外,该片有主线没主题,两个小时的电影,看完后反过头来想一想,不知道导演是想要阐述什么。反观第一部的时候,秦风与思诺最后的谈话,以及那个象征着正义与邪恶的折纸,都是很不错的情节,让整部电影最后还升华了一把。

《唐人街探案3》有这么高的票房,跟《你好,李焕英》的情况差不多,是在对的对方做了对的事。贺岁档的观众都比较随和,看个热闹大家也很高兴,不会去深究电影的质量。

这两部电影,特别是《唐人街探案3》,它其实是个人的成功,而不是中国电影的成功。这样的电影出现几部是没关系的,反而还能证明电影市场的繁荣,但当有一天影院里全是这类电影,那中国电影的没落也就在眼前了。

新一代导演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李焕英贺岁探案
虎年贺岁
一起来探案
《你好,李焕英》 观后感
优秀的贾玲背后站着一个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如果这就是TA想要的呢
你永远是我心中的女神
《唐人街探案3》最早暑期档上映
2019贺岁档影片概览
博物馆之探案游历
福尔摩斯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