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混合式教学中课程思政融入方法研究*

2021-07-21胡林静刘慧文马然刘志鸿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智能

◆胡林静 刘慧文 马然 刘志鸿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的理念日渐得到重视,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课程思政教育,都要考虑如何能够保证课程质量。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大学课程都承载着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等多重功能,以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而社会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大学教育必须每门课程都要承担起学生价值塑造的任务,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导作用。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有计划、有方法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能自然接受,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深度获取知识,提高各方面能力。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是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以及在生产实际中的一些典型应用,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控制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电力学院研究生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对课程思政的一些观点和方法进行研究并加以实践,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力图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

1 混合式教学的优势

混合式教学方法打破了课堂的物理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在充分利用线上优质的教学资源的同时,更能将教师的立德树人思想、科学的思维方法、合作和创新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真正实现教师职能从知识传授到教育育人的转变。

混合式教学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这一特点也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教学中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教学的优势,有效结合参与式教学方法及现代技术,既能够改造传统教学,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有效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又能够将课程思政理念贯穿于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课程思政开展的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在教学全过程中将立德树人、价值塑造、深度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将线上资源与线下交流、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持续改进。

图1 课程思政总体思路

在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利用优质的在线学习资源,教师进行资源的碎片化整合,并将科技发展的前沿案例、自己的科研项目融入课堂教学,在课上和课后与学生加强互动,及时发现其学习瓶颈,分享其学习感悟,解决其学习困惑,学生必定会加强对课程和课堂的关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开展原本没有时间进行,但是又非常重要的价值塑造和课程思政教育。也就是说,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互联网时代,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

2 教师在课程中注重立德树人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必须始终遵从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理念。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需要线上与学生交流,线下面对学生,其言谈举止、教学态度都起到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的作用,这个作用可能比思政课教师的苦口婆心和声情并茂更为重要。教师除了需要始终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言论行为有底线,不在课堂上传递负能量以外[1],对待课程教学的认真态度、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更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所以,这里首先要从研究教授课程运行的基本问题入手。

一是课程如何运行的问题,如课堂纪律的要求、备课投入、课程考核评价方法、考试的公平性和结果可信性等。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共32学时,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线上投入,使其成为评价依据之一,如图2所示。每个教学环节都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包括作业、课堂点答、课堂测试、讨论互评等内容,如图3所示。总之,通过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投入,呈现其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起到立德树人的作用。

图2 学生线上投入

图3 学生作业及表现

二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否跟得上时代进步的问题。不能一味填鸭式地教学,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再稀缺的移动互联时代,教师主动开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注重知识传授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目标导向。细致解决这些基本问题,教师的个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必定得到提高,更可以决定一门课程的质量,对学生而言就是潜移默化的课程思政。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采用BOPPPS教学模式,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部分内容放在线上完成,教师通过课堂前测来确定学生是否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构建有效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将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同步进行。这里重点强调参与式教学,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分组管理如图4所示,将“排排坐”转变为“团团坐”,方便开展小组研讨、头脑风暴、微助教等多种模式的参与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将直接影响团队成绩,由此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学生对教学活动积极投入,使他们更能感受教师的情感影响和价值导向。

图4 分组管理

3 教学资源配置中注重价值塑造

线上线下资源配置既包括教学资源的配置,也包括思政素材的配置。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中绝大多数知识点为西方所创,这似乎不利于课程思政。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宣传我国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并为此感到骄傲,让学生能够感悟到祖国的强大,增强责任感和爱国热情。正所谓家国情怀,这本身就是课程思政,同时更体现出自动控制系统在这些“大国利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授课教师结合具体授课内容,通过组织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教学资源,选择优质的知识点讲解课程视频和我国科技发展视频,挖掘当代我国科技进步对教学内容的贡献(比如我国电力系统在最近几十年的腾飞,智能控制理论在海尔电器中的重点应用,等等),既方便学生线上观看学习,又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价值塑造、家国情怀同样可以在更广阔的全球视角展开,通过回顾国内外重大科技创新的过程,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介绍模糊逻辑理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课程实践,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思政素材的配置和融入路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智能控制理论、技术的来源和发展可以链接到线上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2)教学内容中发掘蕴含的哲学思想。带领学生剖析课程教学内容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哲学思想、逻辑思维等。

3)通过大师的成长道路、个人科研、生活经历发掘思政元素。从扎德教授开创的模糊理论到Mamdani教授的模糊技术应用中发掘、呈现、升华价值观,从个人科研经历、生活经历中总结经验,传递价值观。

4)失败的教训,警示性的问题。通过多角度分析失败的原因、产生的后果,对学生心理和情感产生影响。

5)与专业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电力行业的发展、矛盾、技术应用等,在分析中呈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如就业、社会需求、职业责任等。

6)任务下发。通过小组团队分工协作完成任务,开放性题目引发学生质疑、探索、创新。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虽然是研究生专业选修课,但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实践课程思政的融入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更加注重学生为本和目标导向,结合手机微助教的应用,通过课程资源配置、教学设计和考核设计等一系列举措,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度,有效促进了学生深度学习。课程结束后,笔者对34名学生做了11项内容的课程满意度的调查(如表1所示),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如图5所示)。

表1 课程满意度调查表

图5 课程满意度调查示意图

调查问卷的第11项专门做了针对课程思政的调查(如图6所示),学生绝大部分表示很满意,但依然有6%的学生表示课程思政效果一般。所以在以后的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在课程思政的素材选取、课程设计、融入渠道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提升课程质量。

图6 课程思政满意度示意图

4 总结

课程思政没有统一的融合方法,每一门专业课程都在课程思政的道路上探索着,适合的就是成功的。如果课程思政能让学生自然接受,让他们认为是课程的一部分,引起情感共鸣,有效地激励他们产生学习内动力,促进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那就是实现了课程和思政的完美融合,是非常成功的课程思政。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课程通过教师立德树人、组织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思政,调整教学设计,促进学生价值观生成和内化,使学生既能深度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又能受到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目标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教学,为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推动研究生课程建设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智能
坚持理论创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神秘的混沌理论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