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言景观的语言学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

2021-07-21黄利民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研究型语言学课题

◆黄利民

0 前言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核心课程,语言学导论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很好地联系语言学习和使用实际,缺乏趣味性[1],难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得学生兴趣不高,努力程度较低[2]。针对这些问题,研究者提出应在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对语言学学习和语言研究的兴趣,让语言学课程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平台[3]。然而,这些研究侧重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探讨,缺乏实证分析,因而可操作性不强。何春燕[4]构建了研究型教学模式,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但该模式针对重点外语院校学生设计,各个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对于普通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实施难度较大,不易推广。

将语言景观引入语言学教学,可以联系语言应用实际,提高课程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语言景观调查操作简单,对学生的起点要求不高,易于实施和推广。鉴于此,本研究将语言景观理论引入语言学教学实践,构建教学模式,着重探讨两个问题:语言景观在研究型教学实践中如何加以利用?语言学研究型教学如何开展?

1 研究型教学与语言景观

研究型教学 研究型教学“以研究性思维为指导,以研究性活动为课堂组织形式,突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注重课内课外的结合,侧重能力的培养”[3]。体现研究型教学理念的主要方法是课题研究法。课题研究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5]。

1)引导—准备阶段。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激发对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包括知识背景的准备、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四个环节。选题要具有时代气息,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

2)指导—实施阶段。学生整合知识、收集信息、进行研讨,以解决研究问题,需要自主参与、自主思考、自主设计与实施。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渠道获取研究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在研究小组内充分交流,学会在研究中合作。

3)展示—评价阶段。用书面报告或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达成果,用报告、研讨、辩论的形式交流成果。评价时要关注研究态度、研究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层次反思。

语言景观 语言景观是指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店招牌以及政府公共标识牌上的语言共同构成的某个地区的景观[6]。语言景观在外语学习中可以发挥五个积极作用:用作偶发性学习的语言输入;培养语用能力;提高读写能力;发展多语能力;理解象征因素和情感因素[7]。语言景观是现实语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语言景观的阅读者,语言标牌上书写的多语景观可以用作语言学习尤其是外语学习有力的教育工具和重要的输入来源。外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计多层面的语言景观教学活动,让学生习得语言的同时反思标牌上语言使用所反映的社会语言现实[8-11]。

2 研究型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以英语专业开设的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在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研究型教学中的课题研究法和语言景观调查中的田野徒步法,基于前期组织学生进行语言景观田野调查所得的发现,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这一模式包含三个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户外教学模式(数据收集与分类)和互动教学模式(结果讨论)。该模式假设语言景观可以用作语境化工具,用于语言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它强调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应用实践的结合,将语言景观理论应用于语言课堂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验证和完善语言景观理论。

图1 基于语言景观的语言学研究型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是本研究型教学模式开展的第一个环节。语言景观来源于语言应用实际,图片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语言学概念的理解。在这一环节,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语言景观图片,解释语言景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教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组建课题小组,确定小组的研究问题,并为户外教学模式的田野调查做好准备。

随后,针对语言景观图片,教师提出系列研究问题供学生思考和选择。例如:

旅游景区语言景观中使用的语言文字有哪些种类?使用单语标牌(如中文、英文)、双语标牌(如中文/英文、中文/日文、中文/韩文)和多语标牌(如中文/英文/日文、中文/英文/韩文)的状况如何?双语和多语标牌上不同语言的使用顺序有哪些特征?各种语言使用的凸显性特征是什么?不同语言景观的创设者有什么动机?不同群体对语言景观的认知效果如何?

语言学研究型教学模式始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问题到第二个环节依旧没有变化,不同之处仅是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之下进行数据收集活动。

确定研究问题后,学生根据感兴趣的研究问题组建不同的课题小组。参加语言学导论课程的学生均为英语专业学生,大部分学生已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雅思水平在5.0~7.0分之间,具备语言景观调查所需的语言水平。组建课题小组后,教师指导课题小组设计研究方案,包括选定具体调查区域、确定数据收集方法、细化研究问题等。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学生的语言学习主体性意识得到提升。

户外教学模式:数据收集与分类 户外教学模式是本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第二个环节。它是指教师带领学生课题小组到调查区域进行语言景观田野调查。语言景观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进行田野调查较为容易,非常有利于户外教学模式的开展。在这一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根据第一环节提出的研究问题进行数据收集和分类,后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户外田野调查开始前,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携带内置数码相机的手机、记录本、雨伞等。学生在课题小组内协调好分工,为每个同学分配具体任务,如手机地图导航、景观拍照、文字记录、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报告撰写等。语言景观的语境性特征为这些英语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学习空间。进行户外田野调查时,指导学生深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和旅游景区进行穷尽性调查,通过数码影像收集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公共标识牌等语言景观,使用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和随行观察的研究方法考察语言景观创设者的动机和语言景观在阅读者中的认知效果。到达调查区域后,各课题小组的学生徒步进入任务区域,拍摄各类语言景观照片。语料收集后,根据标牌上的语言种类、优势语言、设立者、功能等特征进行编码。

互动教学模式:结果讨论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指导学生课题小组撰写调查报告,在互动中反思语言现实,各个课题小组在课堂上陈述研究发现。这种互动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包括同一课题小组内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不同课题小组之间的互动。

语言景观研究关注的焦点并非语言标牌上的文字内容,而是语言文字所反映的社会语言现实。语言景观是一种话语,体现了标牌的官方管理机构、所有者、读者多方在内的话语协商和构建过程[8]。因此,教师在景观田野调查后期的指导中,注重引导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深层次反思。在第一环节提出的系列研究问题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官方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的差异、不同语言的权势地位、全球化时代英语的传播、语言景观的创设意图和读者反应等话题,以揭示全球化语境下汉语和以英语为代表的外语的竞争与冲突,提高语言保护意识。在分析语言景观、反思语言现实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当语言侦探和语言研究者,分别扮演语码破解者、文本使用者、文本参与者、文本分析者等多重角色[9]。

在小组互动反思结束后,学生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调查报告,教师组织课题小组在课堂上进行课题展示。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在15分钟内陈述报告要点和结论,其他组学生就报告提出质疑,发言人或课题组其他成员进行回答。所有小组陈述结束后,各个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互相评价。教师对小组陈述环节进行点评[4]。书面报告和口头陈述均计入课程成绩,以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3 结语

针对以往学生对语言学课程兴趣不高、参与程度较低、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本文将语言景观引入语言教学实践,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结合自己的语言景观研究课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景观田野调查,可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走出教室,体验和思考汉语和英语在当地语言景观中的使用情况和功能[8],让学生充当语言侦探和语言研究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师科研、实践教学和创新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语言学教师也可以参考本文的模式,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进行以其他理论视角为指导的研究型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研究型语言学课题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研究型教学模式在线性代数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