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躲在“笑容”背后的“抑郁”

2021-07-19马志国

家庭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面具笑容微笑

马志国

晓娜是个职场女性,在一家公司上班。她工作积极,待人热情,不论是接待顾客,还是与同事交流,晓娜总是面带微笑,让人想到灿烂的阳光。有人说她是“快乐的天使”,有人说她是朋友们的“开心果”,还有人说她有一张“招牌笑脸”。

然而,最近晓娜变了,脸上总是阴云满天,听不到她的笑声,更看不到她的笑脸。更让人意外的是,两天前晓娜居然请病假不能上班了。同事们去看望晓娜,只见待在家里的晓娜没有了往日的笑容,表情木然,目光呆滞。有知情者说,晓娜去看了心理医生,有的还说,晓娜得了抑郁症。

实际上,晓娜不是得了抑郁症,只是因为与丈夫闹了一场不愉快,陷入了抑郁状态;也没有去医院看心理医生,只是开始了与心理咨询师的合作。

同事们都感到困惑不解:晓娜不是每天都满脸笑容吗?怎么因为一场不愉快,一下子就如此抑郁了呢?

心理解析

遭遇了微笑型抑郁

一说到抑郁,人们往往首先就会想到满脸愁容的人。其实,有一种抑郁是躲在笑容背后的。晓娜遭遇的抑郁状态就是躲在笑容背后的抑郁。

有人把这种躲在笑容背后的抑郁,叫作“微笑抑郁症”。其实这种说法不妥。抑郁状态和抑郁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通俗地说,关键看这个人的抑郁是否有外在的缘由,有外在缘由,就是抑郁状态;没有外在缘由,才是抑郁症。晓娜因为夫妻冲突导致抑郁状态,有明显的外在缘由,所以不是抑郁症。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不妨把类似晓娜这样的抑郁叫作“微笑型抑郁”。

微笑型抑郁多发生在都市白领或从事服务行业的人身上。这样的人由于职业的养成,在人前总是面带微笑,以至于被大家看成快乐的开心果。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这样的“笑”,就像喜剧演员在舞台上的笑,并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以至于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或者察觉到了内心的困扰也不愿向人倾诉,让消极情绪不断在内心积蓄。如此压抑的消极情绪一旦被触发,就会陷入抑郁状态,甚至会比一般人来得更快,更严重。因此可以说,微笑型抑郁危害更大。

一是因为微笑型抑郁的隐蔽性。通常人的抑郁情绪会自然显露出来。但是,微笑型抑郁者的抑郁情緒却是隐蔽的。他们的微笑往往是给自己戴上的面具,掩饰了内心的抑郁情绪,成了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样,自己和别人都难于觉察到存在的抑郁情绪。

二是因为微笑型抑郁的滞留性。通常的抑郁情绪因为显露出来,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有意无意之间会以种种方式,如情不自禁地宣泄诉说,得到化解和消除。微笑型抑郁由于让抑郁隐蔽起来了,于是闭塞了抑郁情绪宣泄的渠道,错失了抑郁情绪化解的机会。于是,抑郁情绪成了一种有害的滞留物,滞留在内,难以消除,成为潜在的心灵毒素。

三是因为微笑型抑郁的增强性。滞留在内心的抑郁情绪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增强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像滚雪球那样越滚越大。日积月累,恶性循环,越来越强烈,一旦触发,表现得也更为严重。

心理对策

摘掉面具,及时宣泄

首先是积极调整认知  要正确认识表情与心情的关系。不错,人的外部表情会影响到内部心情,比如眉头舒展、嘴角上翘、面带笑容等。因此,人需要学会调控自己的面部表情。再有,作为成人,也需要学会适时地掩饰内心活动。这些与微笑型抑郁者给自己带上微笑的面具,一味掩饰内心,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对此有了充分认识,就有了不再强颜欢笑的心理动力。此外,还要破除非理性观念。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抑郁状态,都有非理性观念作怪。比如,“我必须要微笑待人,才能被人接纳”,是微笑型抑郁者往往会有的非理性观念。破除这样的非理性观念,认识到微笑不是应对所有情境的良方,有助于微笑型抑郁者不再盲目地强作笑容。

其次是勇敢摘掉面具  对于微笑型抑郁者,最重要的不是用微笑来掩饰,而是学会勇敢地摘掉微笑的面具。勇敢地拿出行动来,在日常生活中不再总是强作笑颜,甚至不妨来点矫枉过正,让自己有话就说,有不高兴就表达,有郁闷就宣泄。也许因此有时候会暂时损伤了自己的微笑形象,却可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让心灵立于不败之地,不是最重要的吗?

最后是学会及时宣泄  通常,人们出现抑郁状态会表露出来,也就比较容易得到及时化解。微笑型抑郁的危害,说到底就在于错失了这样的机会。所以,微笑型抑郁者最需要的是学会及时宣泄抑郁情绪,不再把抑郁情绪滞留在心,主动找到宣泄的出口。具体说来,可以把心中的忧愁、烦恼、痛苦、悲哀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该哭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别怕丢面子。大雨过后有晴空,宣泄之后心中的抑郁会一扫而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像晓娜那样,向专业人员倾诉,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猜你喜欢

面具笑容微笑
我们摘下面具吧
酷酷的面具
面具
丰收季最美的笑容
26期/ 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