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条件对健康的影响

2021-07-19张泽峰

家庭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神经管气象条件面瘫

张泽峰

气象条件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可以诱发某些疾病和加重病情。《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告诫人们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古代医家将“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过度气象条件引起的致病因素称之为“六淫”。

气象条件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可引起血管、脑、心、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可发生高血压危象及高血压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危及人的生命。气象要素的变化对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资料显示,高血压发病率与月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高血压病主要发生在春季3~4月和秋季10~11月。这两个季节,气温月际变化与高血压发病率呈正相关。高血压病与短期天气的变化也有较密切的关系。在气压下降达到气压谷(最低值),气温上升到峰值(最大值)时,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急速上升。由此看出,在春、秋两季高血压患者主要发生在强冷空气来临之前的低气团控制至强冷空气(冷气图)冷锋通过时气压上升、温度下降这一时段内。

关于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在外界及内在不良因素刺激下,大脑皮质功能出现障碍,引起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使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心脏排血量增加,血容量增加而引起血压升高;长期反复发生,就变成了高血压病。当强冷空气来临前,气温高、气压低;当冷空气通过时,气压会迅速升高,气温骤降。急剧的冷暖变化,使肾上腺髓质释放入血的肾上腺素、去甲腺素数量急剧增加,可达正常分泌量的100倍;另外,气温急剧下降,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使肾上腺素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进而提高心脏排血量,并使细小动脉痉挛,因而使血压上升。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寒冷季节,特别是天气条件转变时,如阴天、暴风雪、气温急剧下降、气压变动较大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

气象条件与面瘫

由于气温下降和室内外温度差较大,冷风吹歪嘴的现象会明显增多,严重的病例还可留下不同程度的面瘫。面神经出脑后,先进入颞骨内的一条很细且转弯抹角和内壁高低不平的面神经管,在同侧耳垂后水平处钻出面神经管外口,经皮下组织向前绕过耳垂下端至面部后分成若干小支,支配同侧面肌运动。一旦面神经受损、水肿,就容易遭受面神经管,特别是面神经管外口处的骨性压迫,导致面部神经的传导功能障碍而引起该侧面肌、额肌、嘴和眼轮匝肌的瘫痪。

面部神經所处的位置较浅而易因风寒受凉。当人们面对温度较低的窗缝、门缝或待在玻璃窗前过久,或处在室外气温过低而头面部保温不够、时间过长时,由于耳后和面颊段面神经所处的位置较浅和局部保温功能较差等弱点,易被风寒侵袭。如果当时机体抗寒能力亦较差,冷风就易引起面部神经上的血管痉挛、缺血、缺氧和水肿,进而导致面部神经功能的损伤和面瘫。

天气条件与传染病

祖国医学认为,反常的天气条件常常是导致某些疾病流行的重要因素。《瘟疫论·原病》讲:“疫者,感天地之疬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如冬天寒冷反而温暖,夏天炎热却阴雨凉爽;冬天里应刮北风却吹南风,夏天应起南风却吹北风;或者暴冷暴热;或者久旱干热或者多雨洪涝,这些反常的天气条件极易产生温病,常常是导致流感、乙脑、流脑、伤寒、疟疾、痢疾、霍乱等传染病流行的诱因。当季节交替,气象条件“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因此,当气象条件反常时,更应该注意防病治病,减少到公共场所聚集的机会,以免交叉感染。

天气条件与其他疾病

生活中证实,许多疾病的发生的确与一些天气条件变化有直接关系。天气突变,潮湿、寒冷可以引起关节痛加剧;寒冷可以加重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夏季的精神障碍疾病会明显增多,因为高温令人精神不安、情绪躁动,从而诱发宿疾。有些人一到夏天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大便稀溏,常伴有低热,到医院又查不出什么病;而到秋天就往往不治而愈。这就是中医称之的“疰夏”。春天有多风病,皮肤病在春天最易诱发和加重;肝病、眩晕病人此时更要当心。夏天多暑病,炎热的天气可令人中暑,生疥疮痈毒。长夏阴雨连绵,人们极易感受湿邪,湿困脾土,引起身体消瘦。

了解气象条件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我们就会自觉地去适应各种恶劣气候,增强抵御和防止反常天气条件侵袭的应变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神经管气象条件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成都市大气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基于气象条件的船舶引航风险等级
“双内听道”畸形CT表现一例*
气象条件对某新型蒸发冷却空调的影响
孕期个体化补充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缺陷效果观察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2012—2013年一四三团冬小麦农业气象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