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六陈”并非越陈越好

2021-07-19崔海燕

家庭医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狼毒刺激性枳壳

崔海燕

在中药的世界里,许多植物性药物是以鲜品的药效最好,如芦根、白茅根、生地、石斛、青果、麦冬、沙参等。鲜品较陈久者效果为佳,主要是因为这些鲜药味甘而气不浓烈,没有刺激性,加之所含津质较干、熟者为多,故用之最能生津养液也。但是,也有个别药物宜用陈久的。中药有“六陈”之说,就是指有六种中药需要通过一定方法的陈放贮存,使药物由新药变为陈药,使其性味、功效发生变化,从而更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

中药陈用之说由来已久,它是祖国医学在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中药应用的一个特色,历代医药典籍对其均有论述,至今仍为临床所沿用。中药“六陈”之说,首先由南北朝著名医学家陶弘景提出,“橘皮用陈久者良、半夏陈久用之”;其后,唐代医药学家苏敬在他主持编撰的《唐本草》中记载:“麻黄、陈皮、吴茱萸、半夏、枳實(枳壳)此应陈久也。”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著名方剂二陈汤,就是因陈久的陈皮、半夏二味得名。

中药六陈之说是在中医药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了便于记忆,有医家将应当陈用的药物总结为“六陈歌”。现存的“六陈歌”有三种。一是金元名医李东垣《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说:“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二是另一个金元名医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谓:“药有六陈,陈久为良,狼茱半橘、枳实麻黄。”三是《医方类聚》谓:“枳实麻黄并半夏,橘皮狼毒及吴萸,真辞经岁空陈滞,入用逢知效自殊。”其中以李东垣的六陈歌流传最广,涉及药物为枳壳(实)、陈皮、半夏、麻黄、狼毒、吴茱萸,合称“六陈”,从古至今,一直沿用。但现在有不少医者只知上述六种中药宜陈久用之,却不晓为何宜陈久,陈久存放的时间有没有限制?

中药的治疗作用,主要在于其气味。“六陈”原药的气味都很强烈,有刺激性。通过一定的方法陈放贮存,使其气味淡薄,刺激性变小。这样,药物的药理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药物效用的增加和治疗范围的扩大。如制作陈皮的鲜药橘皮含有挥发油,有刺激肠胃、促进消化液分泌及刺激性祛痰作用。而制作成陈皮,药用功效就不仅于此。如清代新安名医汪绂在《医林纂要》中言:“陈皮上则泻肺邪、降逆气;中则燥脾湿、和中气;下则舒肝木、润肾命。”而这些作用仅靠挥发油是难以做到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陈皮水煎剂中有肾上腺素样的成分存在,但较肾上腺素稳定,煮沸时不被破坏;且陈皮隔年后挥发油含量大为减少,而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对增加。综上所述,陈皮还是以陈为好。

此外,六陈药物在生用时气味都很浓烈,有刺激性,服用时有可能出现毒副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炮制,这些毒副作用会减轻或消失。所以,古人从临床实践中长期体会才逐渐提出“六陈”学说,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然而,“六陈”并非贮存时间越久越好。贮存太久了,药气逐渐挥发,嗅之无气味,视之颜色加深,药效也就受到影响。明代杜文燮在《药鉴》中就说:“陈皮须用隔年陈,麻黄三载始堪行,半夏隔年须炮制,茱萸气烈待挥散。”可见“六陈”也不能无限期贮存,如果无限期的使之陈久多年,反失药效。

随着中药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中医学对中药陈用的认识不断加深,宜陈久使用的中药也在不断增加。除了以上提及的六味陈药外,现在临床上常用的还有陈阿胶、陈艾叶、陈肉桂、陈木瓜、桑叶、香薷、陈青黛、棕榈、葫芦瓢等。所以,使用宜陈久的中药,不能只局限上述六种,应本着药物之气的强烈与否而取舍之。

猜你喜欢

狼毒刺激性枳壳
火星第一株狼毒花发芽啦
霍山石斛多糖吸湿保湿性能及皮肤刺激性研究
UPLC法同时测定狼毒大戟中岩大戟内酯A和B
重点监管的水运危险货物
清江枳壳高产栽培技术
散结杀虫的狼毒
枳壳及其炮制品色差值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枳壳快速切割器
恩诺沙星注射液刺激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