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校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机制和监督机制

2021-07-19金鑫李川林燕

锦绣·下旬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监督机制新媒体

金鑫 李川 林燕

摘要: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的开展,探索高校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机制和监督机制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思政、建设机制、监督机制。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伴随网络技术水平的更新与创新发展,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更加丰富,尤其是疫情的到来,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利用互联网打造新型的思政教育格局,已是大势所趋。如今网络和现实之间的交集愈加频繁,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把握时代发展的需求,但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们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构建大学生积极沟通的思想政治论坛,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思想政治交流活动,探索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

1、形式单一,活力不足

疫情期间,为积极响应上级“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诸多高校依托“易班”、“腾讯课堂”、“钉钉”、“腾讯会议”、“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思政工作,但大多数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形式单一,活力不足,仍沿用传统理论说教模式,传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同时,学生对相关的网络思政学习内容的意义缺乏明确认知,因而导致过程体验不佳,多数局限于被动参与,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真正发挥实效性。

2、相对滞后,衔接不畅

现代社会瞬息万变,网络思政教育应及时有效的向学生传播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下时代主旋律紧密结合。但很多高校仍存在闭门造车的现象,

网络思政内容更新滞后,内容缺乏吸引力,网络思政教育的衔接不通畅,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国家发展大势、时政新闻、中华传统美德、“工匠精神”等理解都比较肤浅,这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当不利。

3、主体薄弱,缺乏力量

网络思政教育主体主要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走进了高校,但是目前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力量与形势发展的要求还相差较大,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缺乏系统性,网络思政教育的专职队伍较少。由于人员分配问题和各种师生衔接等问题的存在,很多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多由辅导员兼任,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很少甚至没有,这就导致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在日常更新和维护上得不到有效保障,会严重影响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的实效性。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机制

当今由于互联网及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其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行为习惯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数字化教育早已经走进校园,同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也已经由传统方向向网络方向发展转变,互联网的普及使网络思政教育成为各高校教育的重点。但由于新媒体载体的“双面性”,让网络思政教育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中,如何探索出适合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有效开展的建设机制,已然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

1、充分利用各平台特点和优势,抓好思政平台建设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依托学校官网、易班、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建设,在广大青年学子中广泛宣传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政策纲领等富有时代特色的网络思政内容。各高校应充分掌握各平台建设的优点和短板,各取所长,资源互补,打造出富有学校特色,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思政模块,有效占领网络思政高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

2、增强服务功能,资源深度融合

网络平台内容的丰富程度以及更新速度严重影响了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思政教育开展的效果,高校应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开放性、时效性、多元化等特点,增强平台的服务功能,增加平台的政治粘性,把平台建设和广大青年学子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对现有的平台资源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各部门深度联动的平台资源系统,不断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真正把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成为学生思想引领、政治成长、成熟的摇篮。

(二)、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走进了高校,但明显在这方面高校的教育资源分配还不够合理,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目前,我国在大数据相关人才培养方面的层次较为落后,技术和人才资源匮乏[2]。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还局限在学生工作团队,他们还都是兼职网络思政工作,往往他们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新要求、新形势时,常常会暴露出政治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技术能力有限等问题。因此,构建一个专业化、素养高、能力强、技能过硬的网络思政教育团队显得尤为重要,这就需要学校层面的重视、政策上的倾斜、资金的投入等一系列的配套建设。

(三)、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高校应制定适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方案,考虑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网络方面,应加强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利用、开发和管理,将意识形态教育作为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效发挥意识形态的作用和优势,确保学生在进行网络思政教育时意识形态不偏离。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监督机制

当前人类社会正处在科技迅速变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立场与见解,也可以从网络世界中获得多元化的观点看法。在如此的形势状态下,高校若想通过新媒体载体对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要建立健全的机制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正确的引导。

(一)、思想引导下的网络监督

高校可以借助在学生较集中使用的网络交流平台上,安排专业的管理团队,设置和学生交流互通的模块,集中對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正向的解答,对虚假偏颇的消息进行及时的澄清,以权威的信息引导学生理性的认识问题,以动态的机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以柔和的方式解决校生之间存在的矛盾。通过这种模式使思政工作者深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用权威的解答击破不实的言论,以网络平台交流为媒介,注重和青年学生的思想交互,更有助于高校、师生、社会达到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二)思想共识下的网络监督

各大高校应充分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逐渐培养大学生自觉筛查不良虚假消息的能力,形成民主的网络监督和学生正确的思想共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在学校日常的监督机制下,在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人参与,自觉监督的思想共识。同时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做好榜样示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围点,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充满正能量的民主网络监督体系。

(三)健全制度下的网络监督。高校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监督应具化落实,不容含糊。细化职级责任管理,保证各级有序进行。工作职责正规化、信息管理严格化,网络思政教育者作为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发表真实言论,表达正确的价值观,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达成思想共识。

四、结语

当今,新媒体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新手段,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以及结合当前的疫情情况分析,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潮流,在后疫情时代,借助新媒体来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将继续成为一种主流。在如此重要的情况下,我们研究发现,各大高校对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的投入并不是很多,想要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的学生常规化管理对各部门来讲仍然任重而道远,高校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建设机制和监督机制还应该进一步的去完善。

在如今的新媒体网络环境下,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应该被投入更多的关注,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者从顶层设计、系统规划,需要我们从全局出发、从高处俯瞰、从大处着眼,真真正正的成为大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温暖陪伴者和幸福守望者。

参考文献

[1].张洪华.关于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思考[J].品牌. 2014年12月(上)

[2].刘海波.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浅议[M]. 文教资料. 2018年第24期.

注:本文系2021年沈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名称: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实践研究;项目编号:SDSZ-2021-031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监督机制新媒体
浅谈35kV总降压变电站运行管理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浅谈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制度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政治信任建构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