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7-19赵亚坷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循证入院出院

赵亚坷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内科,天津 300170)

急性心肌梗死由冠状动脉供血中断或急剧减少,相应心肌缺血缺氧时间>30 min引起,近年来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多发并发症。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律失常的早发现、早治疗对降低患者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临床护理作为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的价值[1]。循证护理干预将临床护理实践与护理研究结合在一起,通过制定问题、提出问题等达到护理目的,向临床护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兼顾患者个体差异,可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预后[2]。本次研究旨在分析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月到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n=41)。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7.3岁,下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更急、侧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单纯侧壁心肌梗死、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10例、15例、8例、6例、2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3.5±7.5岁,下壁心肌梗死、前壁心肌更急、侧壁合并前壁心肌梗死、单纯侧壁心肌梗死、其他部位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为10例、16例、7例、7例、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严格按照医嘱提供护理服务,做好观察病情、环境、宣教等工作。

1.2.2 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1)循证支持:在文献数据库内查找疾病资料,制定护理方案。(2)提出问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最佳护理方法、如何提高依从性等。(3)实施:①循证:及时正确识别、处理各类型心律失常。②护理:间隔4 h监测一次体温、间隔1 h测量一次血压;间隔2~4 h翻一次身;发生心律失常后24 h心电监护,判定心律失常类型;准备好抢救药物;控制氧流量;监测血氧浓度等指标;指导饮食;最佳用药方案;建立健康档案。 叮嘱患者出院后严格按医嘱用药,坚持做运动,若有不适及时回院就诊。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理满意度

总护理满意度: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内护理态度、环境等方面展开评估,采用百分制,分为很满意、满意、不满意,对应分数为≥85分、60~84分、≤59分。

1.3.2 心功能分级

分别在入院时、出院1m时经美国纽约心脏病病学(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对心功能进行分析,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

1.3.3 生活质量

分别在入院时、出院1 m时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Life Inventory-1274,GQOL-1274)[3]评估生活质量,共76个条目,有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应用

采用SP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n)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不同护理模式下,实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不同组患者总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例(%),n=41)

2.2 不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功能分级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1 m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较入院时 均有所改善(P<0.05),且实验组改善更佳(P<0.05),见表2。

表2 不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心功能分级的比较(例(%),n=41)

2.3 不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出院1 m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入 院时有所提升,且实验组提升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不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D,n=41)

表3 不同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SD,n=4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入院时相比,#P<0.05。

躯体功能 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 社会功能 分组 入院时 出院1 m 入院时 出院1 m 入院时 出院1 m 入院时 出院1 m 对照组 40.1±2.4 72.5±4.8# 41.2±2.5 73.0±5.0# 50.2±3.4 71.9±4.5# 46.2±2.7 74.5±5.3# 实验组 40.0±2.3 78.6±5.5* # 41.5±2.6 78.9±5.7* # 49.8±3.2 79.9±5.8* # 46.5±2.8 81.3±6.0* #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发心律失常时,1 h内死亡率极高,必须在积极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工作以降低病死率[4-5]。循证护理干预核心护理内容是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理论知识、患者主观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以求提高护理质量、满足患者需求[6]。在循证护理干预中,将临床实践中存在、潜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并以实证为基础,将科研结果、科室情况、患者需求结合在一起,将间接与直接临床经验综合在一起,更加重视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疾病康复[7]。而常规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处于被动,因缺乏规范护理流程,极易出现护理重复等。因此,本研究对比了常规护理(对照组)和循证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发现与实验组护理满意度、心功能、生活质量改善均更加明显。

可见循证护理干预有效弥补了常规护理不足,将被动护理转变成为主动护理,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了护理流程,使得护理工作更科学、客观[8]。通过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分析疾病发展方向,避免疾病恶化;同时通过综合护理措施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促进疾病康复[9-10]。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病情;该护理方法也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入院出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