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脏骤停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07-19王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肺动力学

王爽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 洛阳 471003)

急性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所引发的心肌不可逆性坏死,目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死亡率逐年升高[1]。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新型的体外循环呼吸辅助装置,能够暂时性的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CCU)心脏骤停等抢救中[2~3]。本文主要研究ECMO在CCU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经PCI治疗后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经PCI治疗后心脏骤停患者共30例。根据患者的救治方式不同分为CPR组(10例)和ECMO组(20例)。

CPR组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5.63±10.05岁,平均病程2.99±1.06分钟。ECMO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62.63±11.77岁,病平均病程3.76±1.92分钟。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关于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标准[4];(3)经检查结果提示出现心脏骤停;(4)发病时间均<5min;(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其他疾病引起的心脏骤停;(2)合并严重脏器性疾病者;(3)合并肿瘤疾病者。

1.2 方法

1.2.1 CPR组予以心肺复苏救治

(1)胸外按压,操作者肘关节伸直,使用上身力量垂直下压30次;(2)开放气道,以仰头抬颌发开放气道;(3)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或者使用简易呼吸器,保持8~10次•min-1的频率,观察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必要时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抢救。

1.2.2 ECMO组予以植入ECMO救治

(1)给予0.5 mg•kg-1肝素静脉注射;(2)行侧股动、静脉置管,建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采取V-A ECMO辅助方式建立ECMO环路;(3)患者全身肝素化,每500ml人工胶体中加入5 mg的普通肝素,选择1000 ml的人工胶体预充管路,保持活化凝血时间(ACT)在160~220 s。流量每分钟2~3 L,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以及穿刺侧肢端血运情况。

1.3 评价指标

1.3.1 效果判定标准[5]

①显效:患者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值,能够进行自主呼吸;②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有改善,需要机械辅助呼吸;③无效:积极抢救后患者未见好转,需进行气管插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血流动力学指标

测定两组ECMO24 h、48h、72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取其平均值进行比较,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 of mixed venose blood,SvO2)、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

1.3.3 并发症

出血、肾功能不全、肢体并发症等。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救治效果

CPR组总效率(60.00%)显著低于ECMO组(9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

抢救后,ECMO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C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并发症

CPR组2例患者并发出血、2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肢体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0%;ECMO组2例患者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出现肢体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救治效果对比(例(%))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D)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SD)

注:与CPR组相比,*P<0.05。

组别 n 心率(次·min-1) 平均动脉压(mmHg) 中心静脉压(cmH2O) SvO2(%) LVEF(%) CPR组 10 70.62±10.26 88.99±21.56 11.36±2.69 70.26±6.21 35.26±11.02 ECMO组 20 87.10±15.79* 71.26±19.23* 13.59±2.71* 75.98±7.62* 27.15±8.23*

3 讨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经PCI治疗后心脏骤停患者的复苏成功关键就在于后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而简单的心肺复苏技术目的是解决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或逆转循环和通气,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无法使心脏有效复苏循环[6]。有相关文献表明[7],ECMO能够代替患者的心肺功能,降低心肺的负荷,改善各大器官缺血缺氧的状态,对救治心脏骤停患者具有重大意义。

据既往文献报道[8],植入ECMO复苏后48h较高的平均动脉压可能减少患者死亡的风险,其在一定程度还能反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CPR组的治疗有效率低于ECMO组,ECMO组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CPR组,且ECMO组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的预后。ECMO能通过人工血泵有效的替代心脏功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心脏负担,有利于衰竭心脏的休息,扩大了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窗口,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从而提高抢救效率。但是ECMO相比也有缺点如价格昂贵等,且研究病例数较少,还应扩大样本量证实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ECMO在对CCU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经PCI治疗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心肺动力学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空气动力学学报》征稿简则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干预分析
具有Markov切换的非线性随机SIQS传染病模型的动力学行为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为什么心肌梗塞这么“可怕”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TNAE的合成和热分解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