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力髋钉和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对比

2021-07-19王立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股骨钢板出血量

王立刚

(天津市东丽区东丽医院骨科,天津 300322)

股骨粗隆间骨折属于常见骨科疾病,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该病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针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尽早明确诊断与积极治疗,而选择何种方案治疗成为研究热点[1]。保守疗法治疗该病有一定的价值,比如骨牵引治疗,但这类方案治疗后患者的并发症较多,比如髋内翻、废用性骨质疏松、肢体短缩、肺部感染及褥疮等[2]。我院近几年手术治疗逐渐成熟开展起来,已有多种手术方案可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比如动力髋钉治疗与锁定钢板治疗,为了进一步比较这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我院就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现就相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纳入标准: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经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满足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年龄55~80岁,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满足手术指征,均接受手术方案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炎性心肝肾病变,不愿意配合研究,合并恶性肿瘤,合并其他严重骨折疾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有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有较重的沟通障碍,以及随访不足半年。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5~78岁,均值65.23±12.36岁;病程3~24 h,均值10.22±4.26 h。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5~79岁,均值65.53±12.22岁;病程3~24 h,均值10.36±4.19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动力髋钉治疗

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钉治疗,于股骨粗隆外下外侧穿刺与入路后,充分暴露股骨干外侧,先完成常规手法复位,经股骨大粗隆外侧下2 cm利用固定器将导针打入,利用C型臂X线机引导,在直视下完成固定,将导针置入股骨头颈内部,拍摄X线侧位可见其在股骨头颈1/3,利用钻孔法将动力髋钉拧入。拧入动力髋钉后,完成加压固定,将尾部拧紧,对复位固定情况进行X线复查,确认固定良好,则对伤口进行冲洗,置入引流管,完成切口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

1.2.2 锁定钢板治疗

观察组患者选择锁定钢板治疗,选择患侧髋关节入路,于股骨上段和骨折处充分暴露视野,先常规手法复位处理,经股骨粗隆外侧将锁定钢板置入,其中钢板近端顶点位于股骨粗隆间下1.5 cm左右,以螺钉固定钢板后加压处理,于C型臂X线机引导下对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确认复位满意,则对锁定钢板蛇形位置加用锁定螺钉处理,同时钢板远端置入后完成加压与固定。术后,完成创口冲洗,将引流管置入后常规逐层缝合,术后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1.3.1 手术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

1.3.2 疗效

随访半年时,从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关节功能三个方面实施Harris评分法评定疗效情况,满分100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可,不足70分为差;优良率=优率+良率[3]。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2.0,计数资料以例(n)及百分数(%)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

对照组手术时间124.03±10.42 min、手术出血量189.25±11.47 mL、住院时间14.03±4.77 d;观察组手术时间90.25±8.14 min、手术出血量 123.06±8.22 mL、住院时间10.31±3.02 d。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

随访半年时,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例(%),n=40)

3 讨论

老年人因骨量流失,骨密度降低,导致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因此在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下,极易导致老年人发生骨折疾病,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常见的一种[4]。

本研究结果显示,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动力髋钉组,说明锁定钢板治疗患者手术操作耗时更短,手术期间的应激与创伤减少,避免了大量出血,同时促进了术后更快恢复。锁定钢板组的疗效优良率高于动力髋钉组,说明锁定钢板方案可明显改善疗效,优于动力髋钉方案。锁定钢板是在生物学接骨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BO)理论指导下发展而来的新型内固定物,具有自身独特的设计优势,即含有锁定螺钉孔,钢板和螺钉锁定可促进锁定钢板更稳定,也是微创手术理想的治疗方式。经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处理,与股骨近端的形态相符合,治疗期间可作为临时的弹性固定内支架,使得骨端稳定性提高,对骨的把持能力更强,盈利分散,对骨折端的血运影响更少,可避免直接压迫,对骨折局部生物学环境有良好的保护作用[5]。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锁定钢板治疗,相比动力髋钉方案,可减少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随访半年疗效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钢板出血量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钢板组装式屏蔽体的关键技术浅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