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2021-07-16郜彦彦林丽萍舒梅张凤英吴国平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改革

郜彦彦 林丽萍 舒梅 张凤英 吴国平

摘要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从食品微生物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學实践出发,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详细介绍了在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中案例的筛选,重点探索了思政教育的实践途径,旨在提升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同时为其他课程的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食品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案例

中图分类号 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1-0277-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11.07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Food Microbiology Course

GAO Yan-yan, LIN Li-ping, SHU Mei et al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new educational concept widely popularizedin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food microbiology courses, we clearly put forwar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bjectives, introduced in detail how to screen ou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ses, and mainly explored the practical ways of the political education,so a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professional lessons, and als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other courses.

Key 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Food microbiology;Teaching reform;Cases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6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这一重要通知为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使得课程思政的理念开始成为高校教书育人新的导向。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研究微生物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益微生物,控制和消除有害菌对食品品质和安全的影响,从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具有十分鲜明特色的思想政治元素。作为微生物学课程的一线教师,笔者结合该课程的特色和授课经验,就如何筛选思政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开展思政建设,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1 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1.1 修订课程大纲、教案,将课程思政列入教学目标中

通过案例分析、科学人物解读、重大社会事件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了解老一辈科学家在推动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所作的杰出贡献,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爱国奉献精神、勇于创新精神、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其培养成专业能力突出和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

1.2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

高校专业课教师是专业知识的传授者,在专业和科研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感召力[3]。作为专业课教师,只有提升了自身的思政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生身心发展引路人的责任[4]。这就需要教师本人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思政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理论水平,挖掘所学理论与自身教学工作的结合点,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主流价值的引领。

2 课程思政案例的筛选和运用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内容广泛联系生产实践和人类日常生活,与人类健康、食品安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疫苗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许多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普及性和应用性[5-6]。通常任课教师在授课中也会涉及思政教育,但都是无意识、片段化、偶发性的插入,缺乏设计性和系统性[7]。若要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就要求教师在思政教育与课程融合的理念下充分剖析教授课程的特色和优势,对教材和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

2.1 彰显中国发展的制度优势,传承抗疫精神

人类历史上曾遭遇过多次严重瘟疫,14世紀和20世纪的鼠疫殃及了2亿人、1918—1919年的大流感导致了5 000万以上的人口死亡、1845—1846年的马铃薯晚疫病导致的爱尔兰大饥荒[8]。即便在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疫情管控依然是世界性难题。目前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微生物学科在社会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全球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国14亿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群策群力,群防群控,很快将疫情形势控制下来,抗疫成效举世称赞。纵向对比这些案例,横向观察各国防疫效果,都在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在防疫过程中涌现出大量人物、事件及其所体现的伟大抗疫精神是对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经典教学案例非常好的补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共情”心理,吸引学生更好地进行专业知识和思政学习,以应对各种已知的或未知的、可测度或不可测度的危机和挑战。

2.2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爱国、强国、报国的内驱力

深厚的爱国情怀是青年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在探索微生物的道路上,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谱写了一曲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新歌。比如讲授衣原体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列举老一辈科学家汤飞凡的事迹[9]。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怀高远之志回国效力,破解了沙眼之谜,让沙眼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几近绝迹,创立了中国第一个微生物学研究基地,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生物制品检定机构,领衔研发生产了国产狂犬病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等多种疫苗,遏制了多次瘟疫的流行。他是世界公认的“衣原体之父”,被誉为“东方巴斯德”。他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建国之才化为实实在在的效国之行,讲授他的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国、强国、报国的内在动力。

2.3 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将创新热情与科学务实结合起来

许多科学理论都是从怀疑出发,经过思考并用实证和逻辑辩证来验证。比如,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发生时,许多专家都认为是衣原体,然而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大胆质疑,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治病救人立下了大功;冒着患病风险喝下含有数以亿计幽门螺杆菌培养液的澳大利亚科学家马歇尔和沃伦,最终证实幽门螺杆菌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等疾病的病原体;“可移动的遗传基因学说”提出者麦克林托克被学术界质疑了30多年,但她并未气馁,而是通过多次实验来论证这一学说[10]。这些追求真理的科学家在人类发展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在授课过程中,以这些科学家为例,鼓励学生敢疑、善疑,对学生在学习中擦出的思想火花予以表扬,并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与实践,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2.4 融入行业规范,内化职业道德,培养法德兼备的接班人

食品药品安全关系着人民健康和国家安危,是一个道德行业,也是一个良心行业[11]。微生物学在为国家输送食品药品行业储备人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传授微生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应融入行业规范,内化职业道德,培养法德兼备的接班人[12-13]。比如,讲授消毒灭菌时,不得不提2006年擅自更改工艺灭菌参数导致的“欣弗事件”和2019年使用过期消毒剂引发的“兰州布病事件”,这些不规范的操作影响了消毒灭菌效果,给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在讲解Ames试验应用时,可以举例“反应停”药害事件;讲到狂犬病毒时,可以联系多年来频频出现的假疫苗事件,以2018年发生的“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为例,作为大型医药企业长春长生公司无视人民的生命健康,挑战国家的法律法规,最终遭受高额罚单、退市倒闭。在讲述这些内容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事件出现的原因,通过这些思考,教师指出严守职业道德底线的严肃性和重要性,教导学生以史为鉴,从业先从德,不能唯利是图,置道德、良心和法律而不顾。

3 课程思政实施途径的实践探索

3.1 遵循教学规律,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课程思政不是几句话的简单提及,而是一种层层深入的价值情感的推进。不同章节融入课程思政的方法也不同,但是不论哪种课堂呈现形式,在引入课程思政时都要遵循教学规律,做到自然、到位、大气、高效,这样才可能获得学生的情感价值认同,真正落实思政育人。以Ames试验的原理和应用为例,在此教学内容中引入了职业操守和严防食品药品安全的思政内容。课前推荐学生观看电影《永不妥协》,课程以电影中的故事原型美国铬污染事件和2016年的常州外国语学校毒地事件开篇,引发学生的震撼心和好奇心。在Ames试验的应用中,以臭名昭著的反应停(反应停的主要成分沙利度胺)药害事件展开讨论,围绕“成千上万的海豹儿为什么没有出现在美国”和“臭名昭著的沙利度胺有没有退出历史舞台”2个论题展开讨论,通过师生互动认识到严守职业道德底线的严肃性和逆向思维在创新能力培养上的重要性,课程最后呼应课程开篇,对学生提出了2个课后延伸拓展“查阅我国癌症村的变迁,看看癌症村离我们有多远”和“我们吃的喝的用的里面有致癌物吗”,号召感兴趣的学生在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和工程学院的微生物实验室可以通过Ames试验进行致癌物的检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思政案例的选择、引入的时机和方法必须适当,要有真情实感,才能引起学生共鸣,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内容的呈现能力、学生情感需求和课堂掌控的能力以及课后的实践拓展追踪等方面有一个整体的把控,才能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3.2 丰富线上课程思政资源库,实现线上线下相补充

在线下教学中,引入思政案例的时机和方法要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教学氛围的创设与维护、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教学时长,这就对思政素材的数量有了一定的限制。素材过多或者不恰当的引入不仅不利于知识点理解和思政内容的引入,反而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影响授课的节奏和完整性及学生的投入。课程的思政教育其实和教授专业知识技能一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迁移和内化的过程,而迁移和内化的过程是一个缓慢和长期的过程,线下课堂是容易忽略的。在超星学习通网络课程平台构建的课程思政资源库(https://mooc1.chaoxing.com/course/205723663.html)就成为了课堂思政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拓展,里面不仅提供视频资料,还有阅读资料、扩展资源等多方面、多维度、多感官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阅相关思政资源,与教师隔空对话,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别化辅导效果。

3.3 注重多元考核,完善课程评价方式

课程思政教育是一种情感价值的教育,而传统的出勤和期末闭卷考试并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目前尝试了基于素养本位的多元考核方式,不仅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将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认同纳入其中。首先,将平时成绩比重提高到40%,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将上课是否遵守纪律,课上有没有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课后是否及时完成作业等都纳入平时成绩的考核范畴。第二,以小组合作完成一个课程小论文,以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方评价为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元素和主体作用,让评价更加具有开放性。第三,期末考试要有一部分开放式题目,侧重考查学生看待事物的能力以及学生认识问题和归纳、理解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微生物课程考核方法的改革,将“教、学、考”紧密结合起来,由单纯的知识考评扩展到知识和价值的综合考评,发现学生的课程参与度有所提高,期末班级平均分数达到80分,真正增强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4 结语

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广泛推广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以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为例,就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以达到二者协同育人的目的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对专业课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明确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详细介绍了课程思政案例的筛选和运用,从遵循教学规律,线上、线下相结合,注重多元考核等方面重点探索了思政教育改革的实践途径,确保將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0-04-25].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 叶雨婷.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N].中国青年报,2020-06-10(004).

[3] 姜勇.高校教师专业影响力研究[J].高教探索,2007(1):119-121.

[4] 朱超,张莎,任心豪,等.关于理工类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3):203-204.

[5] 张美玲,贾彩凤,杜震宇.见微知著 溶盐于汤——浅谈高校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9,36(4):102-104.

[6] 郑成坤,殷月兰,黄金林,等.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20,48(13):271-273.

[7] 田丽红,侯志军,柴洪亮,等.动物微生物学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7):73-74.

[8]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10.

[9] 管辉.中国疫苗之父:汤飞凡[J].中国档案,2020(5):86-87.

[10] 马向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传奇故事(下)[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128-132,256-261.

[11] 郭燕,刘亮.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2019(6):90-92.

[12] 刘丽君,李薇,柴长斌,等.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178-1185.

[13] 柳叶,胡佳杰,张胜威.自然科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微生物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168-1177.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案例教学改革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