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思考

2021-07-16张松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渝北双城经济圈

张松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各地都在加大创新投入,聚焦实业、做精主业,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在世界500强的舞台上,我国民营企业已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20年的28家,为中国经济走向更广阔世界舞台注入强大动能。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深入推动,更需要两地民营经济的深度参与和积极作为。

一、渝北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地区交流合作的现状

一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始创于1996年、在重庆成功举办二十二届的“西洽会”(原名“渝洽会”),始创于2000年、在成都成功举办十七届的“西博会”,以及创建于2006年、在四川遂宁成功举办九届的“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在推动成渝地区民营经济合作交流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6年起,渝北区先后与四川广安、达州、南充、资阳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旨在推动川渝两地深入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此同时,渝北与长寿、垫江和四川邻水共建了川渝合作“两地四方”联席会制度,与四川广安定期召开“一对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工作对接座谈会,推动两地民营企业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金融领域、人才交流、临空经济、旅游文化、社会民生等方面合作取得显著成效。随着3月17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四川重庆党政联席会议的召开,《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机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渝北民营经济参与成渝地区交流合作机制将更加完善。

二是企业投资持续扩大。据初步统计,当前在渝北注册投资的川商企业超过150家,总投资规模约30亿元,主要涉及物流、文旅、科技等行业,其中祥茂物流、讯昌科技等公司发展势头强劲。渝北在川投资企业也有30余家,影响较大的有重庆海特环保集团、再升科技、江北化肥公司以及重庆昭信教育集团、君畅汽车服务公司等,总投资规模近20亿元。其中,重庆海特环保集团在四川遂宁投资的东乘车辆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产值2亿余元;重庆再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达州市宣汉县投资的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2019实现产值约4亿元。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东风,两地民营企业的交流合作必将得到全方位深化和拓展,前景值得期待。

三是产业协作更加紧密。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作是关键,近年来围绕渝北汽车等优势产业,成渝地区企业交流合作更加紧密。位于渝北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与四川资阳南骏汽车、四川南充现代商用车在产品耐久性、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合作,促进了当地汽车产业快速转型升级。四川资阳的现代岱摩斯、吉利斯达等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也因产业的互补性优势,纳入重庆长安等整车企业的供应链。此外,渝北与四川广安等地在推进园区合作共建方面也取得明显成效。渝北空港工业园区配套产业园在四川邻水高滩川渝合作示范园挂牌,目前该园区已升级为省级园区,成为川渝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园区80%的企业来自重庆,80%的产品为重庆企业配套,其中包括渝北搬迁落户而来的重庆桴之科汽车家电零部件、重庆奥图汽车零部件、重庆海风模具开发汽车零部件公司和重庆共享物流等企业。随着产业合作不断加深,为之服务的人才交流也更加频繁和密切,如2018年,四川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为渝北汽车企业输送技术人员400余人,占到该校当年毕业生的20%;当年9月,达州与渝北双向举办招聘会,推动200余名产业技术人员在对方地区就业,有力推进了区域协同化发展。

四是商会作用不断凸显。由重庆市工商联、四川省工商联和四川遂宁市政府共同主办的“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不仅是川渝两地商会沟通交流的“大舞台”,也是川渝民营企业时代发展的重要缩影,更是成为两地民营经济交流合作的“推进剂”。截至2019年,“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已成功举办九届,在峰会的长期推动下,已累计促成165个合作项目签约,投资金额达到860余亿元。为有效发挥工商联(商会)联系服务民营企业的纽带作用,渝北工商联也先后与成都市青羊区、广安市广安区等四川地区6家工商联缔结了友好工商联,渝北的川企先后在区工商联(总商会)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仪陇、华蓥、南部、南江、武胜等7家异地商会,入会企业150余家,为推动两地间民营企业交流合作、服务地区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渝北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期的调研特别是与部分商会、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可以发现,渝北民营企业参与成渝地区交流合作有基础、有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特别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开放程度不够,准入不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动力是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民营企业是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载体。因成渝区域间存在行政壁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导致地区间人流、物流等市场要素流通不畅,企业参与招投标等市场竞争存在诸多障碍。比如,重庆从事生鲜物流配送的车辆很难进入四川、成都,川渝两地的民营企业要在彼此的招投标市场中有所斩获也是机会寥寥。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约有50%的企业负责人反映,市场准入门槛高是区域投资交流合作的主要阻碍。

二是产业协同发展不力,同质化严重。目前,成渝地区总体仍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工业整体水平不高,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同时,由于行政壁垒和区域竞争的存在,各地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产业政策制定层面和招商引资方面,行政力量依然直接干预资源配置,导致区域产业布局缺乏顶层设计和强有力的统筹调度,其结果是一拥而上、各自为战,产业规划、发展布局趋同现象普遍,由此带来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而且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三是公共服務各为一体,环境待优化。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地围绕用地保障、财税优惠、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等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但政策标准不尽相同,尤其是普遍关注规上、线上企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实惠较少。加之信息渠道不畅通,导致一些地方政策落地效果不佳,甚至部分招商引资政策兑现不到位,政策实施带来新的“不公”。同时,各地公共服务平台尚未互联互通,有关证、鉴互认尚未形成机制,给企业办事和生产经营带来不便。比如异地商会登记,成都已取消登记备案制度,而重庆登记备案手续仍较复杂。此外,调研反映,在矛盾纠纷调处尤其是异地诉讼方面,一定程度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外地企业权益不能得到及时有效保障。

四是企业主动意识不够,尚需加强。截至2019年末,渝北共有市场主体11.74万户,其中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1.32万户、占比96.4%。推动渝北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民营经济是主力军,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的发展无疑提供了强有力证明。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渝北民营经济虽然总量较大,但主要是依靠基数支撑,大型民营企业、龙头企业几乎于无,产业链条没有完全延伸。同时,调研发现,渝北本地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对地域依赖性强,缺乏跨区域发展的主动意识,加之各地市场准入条件高、融资难等因素导致大量民营企业负责人产生畏难心理。

三、推动民营企业更好参与成渝合作的对策建议

推动渝北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中担当作为,民营企业是主力军,也是生力军。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为促进民营企业更好参与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要加快构建完善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和对接机制,探索建立双城经济圈合作办公室,统一规划、协调两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互联、政策一致、市场开放等相关事宜,从而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蓝图。

二是完善产业布局。要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集群布局、错位发展”的原则,整体规划双城经济圈主导产业和功能布局,构建完备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集群发展、协同发展。这一点,对于相对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民营企业而言非常重要,以便于民营企业抢机遇、找定位,主动对接产业链条、龙头项目,加快实现转型发展。对此,可共同整合两地工业园区、经开区、高新区资源,共同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吸引更多适合本园区发展定位的优质民营企业落户,提高地方产业竞争力。渝北空港工业园、前沿科技城、创新经济走廊等产业平台可依托现有集群优势加快补链、强链、延链,推动优势产业整合,扩大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规模,着力把软件和信息服务、航空物流、高端商务等产业做大做强,进而减少同质竞争、资源浪费。

三是开放市场环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整合发展要求建立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在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尤其要加快跨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一两地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基本事项,全面实现审批许可事项清单合一、证照资质互鉴互认,推动两地信用信息共享和“红黑名单”互查互认,推动人力、资本、货物等市场要素无缝衔接、快速流通。加快建立完善民营经济金融信贷支撑体系,探索组建区域产权交易中心、区域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两地民营企业异地融资便利化。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等平台,整合两地创新资源,支持两地高校组建创新联盟,建立产学研合作对接机制,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降低民营企业科研成本。依托重庆人力资源产业园等平台,联合各地人才交易中心,構建完善人才对接流动机制和平台,为民营企业精准培养、输送更多专业技术人才。

四是推动政策协同。统一制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地方政策支持体系,共同发布投资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门槛,减少行政干预,让民营企业不管在哪都能平等享受土地、贸易、产业、财税、投资、招商等优惠政策,共同打造平等、统一、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破除壁垒,去掉“门槛”。特别在法治环境营造方面,要全面加强司法合作和司法监督,切实提高涉企矛盾纠纷调处效率,有效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构建更加公平的法治营商环境。

五是整体宣传推介。高度重视“双城经济圈”品牌的一体化打造和对外宣传推介,联合搭建对外交流交往平台,全面提升“双城经济圈”的整体形象和品牌影响力、号召力。同时,要多途径全方位及时宣传、解读“双城经济圈”规划建设和具体目标任务,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向、同调同力参与“双城经济圈”建设,早日打造成为中国的“双城经济圈”、世界的“双城经济圈”。

中共重庆市渝北区委党校  401120

猜你喜欢

渝北双城经济圈
渝北:建设产业链上的经济大区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曲韵巴蜀话发展 艺荟双城谱新篇
重庆渝北直播带货火热PK 新农人主播共助乡村振兴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绿色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汉长昌”经济圈可行性分析及其影响
上海自由贸易区试点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重庆市渝北区农民新村建设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