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

2021-07-16邓丽丽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日记书写语言

邓丽丽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曾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多了,才能“破万卷”,知识才渊博,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笔者是多年的一线语文教师,深知写作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目前作文教学普遍的现状是:一方面,教师投入大量的心血和时间,殚精竭虑地去指导、批改、讲评,细致入微;一方面,作为作文主体的学生却“畏文如虎”,为完成任务而挖空心思去编造、拼凑,致使假话、空话连篇。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大部分学生一听上作文课就连连叫苦,随便应付,等拿到作文后,先看得了几分,完了,抽屉里一放,算了。”学生写作失去了情趣、情感和魅力。究其原因有多种,如写作思维僵死,远离生活等,尤为关键的恐怕是肚中“无料”。

听说读写,最重要的是学会运用,学会表达,因此要提高写作能力,还须勤于从书刊阅读中采集、从生活中积累多种材料。

一、勤阅读 积累的法宝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积累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重视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主动积累语言的习惯。”

众所周知,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每天要到大不列颠博物院图书馆去翻阅书刊,他前后翻阅了1500多种书籍,作了大量笔记。他在图书馆习惯坐同一个位置,有时一天在图书馆里坐十几个小时,他座位下的地板禁不知不觉被踩成了两个脚印。当然,小学生习作所要求的无法与如此的巨著相比,但写作巨著的这种废寝忘食、苦苦积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1.阅读要有“量”

笔者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阅读5篇文章,一个学期20周的话,除去开学、期末复习考试的那几周,能够保证的应该有15周,粗略计算,75篇文章,字数应该有15万字(按每篇2000字的保守计算)。题材不限,可以是童话、寓言、神话、成语故事、科普类读物、侦探小说、诗歌、散文等等,只要有兴趣,都可以阅读。

2.阅读要有“质”。

在积累的初期阶段,只要求学生记录好书名、作者、阅读的时间,一来是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呢是不想增加学生的负担,但后来发现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囫囵吞枣地看一遍,“水过鸭背”,印象不深,效果不大。因此,在本学期我改变了做法,要求学生每周在阅读的5篇文章中,选择其中的2篇,把文章中的优美词句都抄下来,写出自己阅读后的体会、感受,只要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写,最后让家长简单点评一下。

3.阅读要有评价

作为小学生,自觉性还比较差,不会主动、积极完成阅读任务,因此我要求学生注明閱读的时间,并让家长签名。每周一交给老师进行检查评比。在检查中,我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及时做出评定。比如: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感受深刻、书写工整漂亮的我会写上一个大大的“A”;内容丰富,有图画装饰,感受、书写一般的是“B”;内容简单,书写马虎的是“C”;内容极少,书写潦草的是“D”。

4.展示积累成果

学生最大的喜悦莫过于肯定他的成绩。当学生有了一些积累后,我会大张旗鼓地表扬那些经常得到“A”或“B”的同学,并把他们的“作品”定期在全班同学或家长微信群展示,同学的羡慕、老师的表扬、家长的肯定既让他们尝到甜头,又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也让他们明白他们所付出的努力老师都看在眼里。

学期结束的时候,我还举行“优秀采集本”的评选活动,评出一大批勤奋认真的“积累高手”和书写工整漂亮、内容丰富的《采集本》,给予表彰奖励。

二、爱生活 积累的源泉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是万花筒,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面对瞬息万变的日常生活,时时睁大一双锐利的眼睛,带着一颗像雷达一样敏感的心灵,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在生活中,我常常教导学生要留意身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石一鸟……晴天,看看熟悉的蓝天白云,瞧瞧美丽的夕阳晚霞;雨天,看看雨水怎样在伞上“跳舞”,听听雨滴在叶子上美妙的声音。早上,望望初升的太阳;晚上,看看夜空中的繁星。春天,感受田野的变化;夏天,看看艳日的荷花;秋天,欣赏枫叶的变化;冬天,感受北风的凌冽。还鼓励学生亲自去实践和体验,如种个盆栽,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饲养虫鱼鸟兽,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周围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三、多动笔 积累的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除了重视每册教材要求的八次作文和安排在课本中的小练笔外,还应鼓励学生多写、多练,如“开学第一课”、日记、周记、XX读后感、XX观后感等。本人觉得比较成功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写“集体日记”——一种特殊的日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可以激发学生动笔写作的兴趣,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感受自然不一样。二是锻炼了学生运用文字进行表达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倾诉出来了,心里自然就舒服了。“集体日记”全班轮流写,轮到的同学要对上一位同学写的日记进行点评。“集体日记”里面聚集了一个个鲜活动人的故事,吸引着同学们争相去看、去写。“集体日记”由三年级开始一直坚持写,积累了许多真实、感人的故事。一篇篇率真甚至有些幼稚的语言,汇成了他们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的日记我不写评语,而是写心语,效果比以前好多了。因为用审视的眼光写出的评语学生确实不大爱看,它本身具有的评价、诊断、导向功能似乎起不了多大用。而心语不同,采用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和学生交流,他们很乐意接受。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能起到有效的导向、激励作用。“集体日记”学生不仅爱看,还“百读不厌”,这不但拉近了我和学生的情感距离,也让学生真正爱上了写日记。只要学生爱写,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积累,可以让学生的语言“活”起来。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龙仙第一小学

猜你喜欢

日记书写语言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书写春天的“草”
成长日记
我有我语言
My Story以笔相伴静书写
语言的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