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观对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2021-07-16王泾丞王燕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化观

王泾丞 王燕

[摘  要: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系统的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建设思想,自此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的思想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社会的快速进步,物质文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文化建设的问题。回归高校,探索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中尚存在的不足,回溯《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观,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相对应的提出针对当下高校文化建设的新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论》;文化观;高校文化建设]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国革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文化观这一视角出发,毛泽东同志第一次详尽论述了文化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的思想时至今日仍不过时。当下的高校文化建设确确实实存在物质文化发展较快;外来文化冲击加强;网络文化不定性因素增加等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回溯经典著作中的文化思想,可以为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重温《新民主主义论》中的文化观

《新民主主义论》作为毛泽东同志经典的代表著作之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正是對新民主主义文化的论述。毛泽东同志用占全篇超过三分之一的部分详尽的论述了他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思考,这也为时至今日我国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一)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向,用极为精炼的文字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新文化的实质内涵。

1.民族的还是世界的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它同一切别的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相联合,建立互相吸收和互相发展的关系,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没有将民族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割裂开来,而是将其置于同一的整体之中,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不能一味寻求外来文化而忽视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又不能过分强调民族性,将自身置于孤立的状态之中。

2.科学的不是愚昧的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科学的。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一致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根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本质是实践的,这是其科学性的来源。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新民主主义文化过程之中也是在历史长河中用事实和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所在。传统的不是愚昧的,外来的也未必是科学的,一切文化都应遵循实践这一检验标准。这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理论来源。

3.人民的也是民主的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真正的社会主流文化应该是产生和服务于全体人民群众的,今天我们常说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不正与之对应,只有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文化才能真正适应社会和发展社会。

(二)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文化自信时,“将民族作为其基本范畴,也是其构建文化自信的基本单元”。这种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国历史中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以自信态度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将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视为“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传统文化观念上的突出之处。

(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阶级性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来源于中国共产党。时至今日,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发展仍然离不开这一先觉条件。文化的发展必然有其阶级属性,这在中国近代历史革命与变革的历程中得到了认证,新文化运动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文化带动着中国大地向前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写“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二、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物质文明先于精神文明

邓小平同志说“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但在发展过程中完全做到平分秋色本就强人所难,因而我们在获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就带来了精神文明的相对弱势。几年来,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这也反映出了其内在不足,反映到高校之中这一问题则显现的更为明显,学生群体在面对物质诱惑时天然的缺乏定力就导致了这一显现的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随之而来。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如何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是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忽视的问题,我们面对着西方国家的文化输出,同时我们自身也在向外输出着中华文化,这是一个必然的双向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吸引力更为突出的西方文化用感官的冲击力和符合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吸引了大批中国青年。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错误的宗教观念甚至一些外来的极端思想也冲击着我国青年,这在当下是高校文化建设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三)网络文化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强

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我们不再固定的做为主流文化的接受者,而拥有了向外输出的能力和想法,人人都成为了文化的输出者。我们要肯定网络带给世界的极大便利,肯定网络在文化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肯定网络在学生群体中的积极意义,但“有的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具备道德自律,容易造成自身道德人格的缺失,使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体裁、载体受到冲击,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这是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与其自身辨别和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二者博弈的一种必然结果。怎样利用好网络,驻守已意识形态阵地,让其成为文化发展的有利田园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文化的娱乐倾向愈发突出

经济社会进步带来文化的娱乐倾向是一个正常的现象,随着经济的富裕,人们有经历与能力去追求更好更轻松和愉快的生活,娱乐化倾向也随之出现。怎样利用好娱乐化的倾向,避免其在文化发展中的消极影响是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文化建设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三、《新民主主义论》中文化观对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启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一个亚文化,以高校为例,校园文化以文化氛围的形式加以呈现,虽然没有明确的边界,但却对身处校园之中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如何应对高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做好高校文化建设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八十年前毛泽东同志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在今天亦不过时,我们可以在其文化观中探寻应对新时代文化建设面临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并重的文化建设路线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详尽的论述了文化之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阐释了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文化建设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高校文化建设正应该立足全盘思考,让校园文化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齐头并进。

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最终都将以精神文化的方式深入人心。在物质文化建设之中,有针对性的突出精神文化的内在意义是有必要的,一方面赋予了物质文化更加深刻的内涵;另一方面,也让精神文化得到了赖以长足发展的现实载体。正所谓“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发展的现实需要物质文化先行一步,但这不代表我们没有重视精神文化,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大趋势,这也将对新时代高校的文化建设给予有力支持。

(二)取精弃粕 正确认识外来文化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文化间的传播交流是需要更是必然。我们不能够走封闭的老路,更不能走西化的邪路,究其根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外来先进文化加以借鉴、利用和吸收。“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当前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外来文化,让其成为助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力量。当然在這个借鉴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辩证的理解外来文化并不都是有益的这一实际。从实际来看一方面应该加强中西合作,在课堂教学和学生活动中发掘外来文化中开放自由、重实践的意识;另一方面也需要坚定校园文化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先进的文化、人民的文化。

(三)坚定自信 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根植于中华文化千百年的历史积淀,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文化自信也是《新民主主义论》文化观的核心所在。在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之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的地位举足轻重。2020年“四史”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历史才能知晓来路之不易,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相同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和历史才能更加知晓中华民族从何而来。筚路蓝缕走到今日,饱经沧桑依旧辉煌的文化、不朽的历程就会让青年学子自然而然的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高校文化建设应该“把握文化源流,彰显文化的自信力;站稳文化立场,增强文化的凝聚力;担负文化使命,释放文化的生产力”。

文化自信是内在的、自发的、坚定的,“目前学校图书馆限于本校师生使用、各种讲座报告外人谢绝入内的状况对建设新时代的校园文化是不利的,其弊病不仅仅是学校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这一点”,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体现。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对内尚未完全开放就更难以服务社会。增强文化自信才能够好的对外开放,做到文化输出,这将是未来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崇尚科学 抵制不良文化思想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极端思想侵袭是一个重要话题,这与世界大环境的发展不无关系。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科学的文化,就要求用科学的实践的视野发展文化。当前我国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格局要求着我们要始终坚定科学的文化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有效应对意识形态和文化上的冲突。应该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文化建设。高校培养的新时代人才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站稳人民立场、坚定马克思主义就能增强自身对于文化优劣的辨识度,避免网络快速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网络文化带来的影响。外来思潮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把握机遇就能在对比中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四、结束语

新时代背景下做好高校文化建设的意义重大。回溯《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的新文化从这里开始蓬勃发展,一路走来不可否认的是,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中汲取强大的力量,将其作为新时代高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经典著作的生命力在历史传承中愈发彰显,焕发生机。立足当下,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中汲取养分;面向未来,我们在做好高校文化建设,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同时更应回溯历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凝练的宝贵经验里寻求前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中平.毛泽东文化自信思想的内在逻辑——以《新民主主义论》为中心的考察[J].毛泽东研究,2020(04):66-77.

[2]燕连福,李婧.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三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2):57-61.

[3]王德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6):107-109.

1.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2.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4

猜你喜欢

文化观
对“文化自信”蕴意的探究
习近平网络文化观研究
大学生培育正确的文化观
试论习近平的中国传统文化观
叶挺的文化观探究
马克思文化观的多维透视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文化建设
用“五观”牢筑甘南中学生思想领域的长城
侗族村落建筑的生态意蕴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三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