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大地艺术与政治纪念碑双重文化符号的“大唐中兴颂”

2021-07-16王雪莹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颜真卿天人合一

王雪莹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大唐中兴颂》的创作原境进行解读与剖析,探究其作为具有政治纪念碑与双重文化符号意义的大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意义,并结合颜真卿的生平往事,分析《大唐中兴颂》与唐代由衰转盛的原因。

关键词:《大唐中兴颂》;颜真卿;大地艺术;天人合一]

1《大唐中兴颂》的创作原境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石刻记录功德事迹的传统,摩崖石刻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这种将书法与铭刻艺术合二为一的创作方式在国内许多地区都有出现。石刻作品无论从艺术性还是文化性角度而言都是相对以北方质量为高。但南方的摩崖石刻也不在少数,例如福建漳州仙字潭石刻、广州肇庆七星岩石刻等等,但其中被称为“南方摩崖第一家”的当属湖南祁阳的浯溪摩崖石刻。南方作为古代官员贬谪或是逃避战乱的地区,能孕育可与北方摩崖艺术成就相媲美的石刻是相当难得的。

1.1地理环境成因

南方地区山林连绵,多瘴气走兽,因而多走水路,这也就促成了文人们多走水路,并驻足于浯溪这方土地,造就浯溪摩崖石刻群这一伟大的人文景观。浯溪汇入湘江的口岸边,有三座山峰矗立,尤其是中峰,拔地约30米,连绵78米,巍峨险峻的石壁为石刻创作提供了绝佳的场所,《大唐中兴颂》即诞生于其中。

《大唐中兴颂》被称为摩崖三绝,即“字奇,石奇,文奇”,石奇就指的是浯溪石崖的石质优良,石崖少裂纹,结实致密,平坦入削,刻出的字迹清晰并且不易风化,为石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1.2历史人文成因

公元761年,爆发了安史之乱。元结率兵镇守九江,待战乱平息后,元结写下了展望大唐美好未来的《大唐中兴颂》,并由挚友颜真卿用榜书写成,刻于浯溪石崖。颜真卿为人刚正不阿,并且开创了二王之外的书风,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书坛的又一巨星,后人无不推崇备至,上元二年撰写,大历史六年刻的这幅《大唐中兴颂》吸引了众文人亲临浯溪,一睹风采。

2《大唐中兴颂》的文辞书风

《大唐中兴颂》全篇字数不多,共332个字,书写所用的字體较大,每个字直径约为15公分,占据了中峰的大部分面积,共约十平方米,整篇文章仿照秦始皇时期的四字颂文体例三句一韵,共十五韵。

这篇颂文是元结在江西九江担任上乘兴时创作的,那时的“安史之乱”基本平息,作为忧国忧民的一代沙场元勋,元结内心十分欣喜和激动,于是为了纪念大唐走向中兴态势,并且寄托自身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景,他挥笔写下了《大唐中兴颂》这篇颂文。

在机缘巧合下,同在江西担任刺史的颜真卿收到了元结的邀请,亲自写下了这幅作品。颜真卿的书风在中唐时期独树一帜,他恢弘有力的笔势给书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写下《大唐中兴颂》一文时正值颜体书风的成熟时期,整幅作品大气磅礴,气象恢弘,有庙堂之气,字越是硕大越可见雄浑,与中唐时期的审美风格趋于一致,展现了中唐时期人们博大雄伟的胸襟气度。并且结字宽博,端庄方正,与初唐时期流行的结字紧收有所不同,尽显颜真卿为人的刚正不阿与浩气英风。

3《大唐中兴颂》作为大地艺术与天人合一理念

3.1大地艺术与书法的完美结合

大地艺术通过利用自然界的景观,结合艺术家的创造性理念,将主观意识与客观世界的物象合二为一。中国古代的摩崖石刻艺术也正是利用了自然界悬崖峭壁的空间,将书法艺术永久的保留于这一方天地。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摩崖石刻艺术归属于大地艺术范畴,是书法艺术与大地艺术的完美融合。

《大唐中兴颂》作为中国摩崖石刻艺术的代表,其创作过程必定是先对浯溪岩壁进行了缜密细致的筛选寻找最佳的篆刻位置,继而通过颜真卿浑厚遒劲的笔势以及雕凿工匠的高超技艺,才得以将如此伟大的艺术创作永久留存在这一方天地间。

3.2天地人三才:地理与人文的交融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被列为三才,且天地居于人之上,人须学习与遵从天地间的法则,人道可以与天道、地道会通,通过法天正己、尊时守位、知常达变,以开物成务,建功立业。所谓“三才之道”就是弘扬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发展之道。

《大唐中兴颂》作为摩崖艺术的代表,展现了地理与人文交融的独特艺术形式。雕刻工匠在完好保留地理景观的全貌基础上,以高超的功力进行细致地雕凿,让字符像原生一般与石壁融为一体。整个创作过程展现了人力遵循自然的法度,工匠们也必定满怀着无比的敬畏之情来进行创作。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通过艺术创作来传达这种理顺、整合、协调人与天地即自然环境关系的理念已经十分成熟完备。《大唐中兴颂》字里行间有金戈铁马之气,拳拳报国之志,并映射着时代的进取精神,然而在这文辞背后流露的更是一种对天地法则的敬畏,历经劫难王朝希望扭转乾坤,必须反思自身,顺应天地之道方能重回巅峰。想必《大唐中兴颂》成为摩崖石刻艺术,也是出于颜鲁公希望后世能够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4《大唐中兴颂》作为政治纪念碑的符号功能与天人合一理念

著名诗人文天祥曾这样评价颜真卿:“公死于今六百载,精忠赫赫雷行天。”颜真卿的一生都在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奔波劳碌,以至于最终为国惨烈殉身。颜真卿曾辅佐于唐朝四任皇帝,因鲁公天性刚正不阿,不容奸相权臣,数次被贬至蛮荒之地,然而无论在怎样的疾苦环境中为官任职,颜真卿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质,他体恤百姓,竭力发展地方经济。在安史之乱期间,颜真卿不惧安禄山的威胁挑衅,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恶势力的奋力抵抗。

作为一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亦通过纸笔来抒发爱国之志,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他的代表作,整幅作品字字流露真情,不加掩饰,悼念其侄儿颜季明这位在安史之乱中英勇抵抗安禄山势力的将领。颜真卿一家满门忠烈,源自于家族血脉里的忠贞气节和拳拳报国之志,令人为之动容。

《大唐中兴颂》诞生于这样一位为国家效忠,为生民立命的忠臣之手,彰显了颜真卿对大唐走向复兴的欣慰及对未来宏伟蓝图的期许,这座充满历史意义的摩崖石刻既有艺术性上审美价值,也作为政治纪念碑般的存在吸引人们亲临浯溪碑林瞻仰。

参考文献

[1]佚名.浯溪碑林之《大唐中兴颂》[J].中国书法,2014(4):61-63.

[2]张同标.《大唐中兴颂》新访[J].中国书画,2007(02):113-115.

[3]周鑫畅.浅析颜真卿晚年书风的转变——以《大唐中兴颂》为例[J].东方收藏,2021(07):60-61.

青岛科技大学  山东  青岛  266000

猜你喜欢

颜真卿天人合一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颜真卿拜师
劝学诗
论太极拳拳义中的儒道思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联
唐.颜真卿《勤礼碑》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