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剧本杀”游戏社交

2021-07-16王雨辰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社交游戏

[摘  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与他人的交流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电子产品所切割,当前的大学生一边享受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便捷化、智慧化生活,一边也受到多重因素影响而产生了繁重的心理压力、社交焦虑、人际关系困扰等心理问题。而近年兴起的“剧本杀”游戏的乐趣就在于将自己融入角色,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波折故事与情感起伏。在剧本的基础上,玩家可以尽情地发挥戏精技能。本文从“剧本杀”游戏及大学生心理问题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剧本杀”游戏社交对大学生心理纾解的作用,并分析了“剧本杀”游戏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剧本杀”游戏;社交;大学生;心理问题]

一、分析“剧本杀”游戏

(一)“剧本杀”的欢迎度

剧本杀源于欧美国家流行的派对游戏——谋杀之谜,用剧本虚拟出一场谋杀故事,玩家根据演绎和推理破解案件过程,找出凶手。玩家根据剧本选择不同角色,已知自己视角的故事,其他玩家的故事需要根据搜证案发现场的证据和彼此的沟通交流去探索。

(二)兼容多变的“剧本杀”游戏

在剧本上,不同剧本的共同游戏人数不等,其中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是凶手。每个玩家都有搜证的行动点数,用来获取线索,线索可以是信息也可以是证物。行动点数有限,通常选择玩家最怀疑的人物和地点搜证。搜证的线索玩家有权选择公开或者不公开。

在推理上,死者情况、杀人动机、不在场证明、凶器是推理案件的重点。与其他玩家充分交流、挖掘出真相就是推理成功的要诀。同时,也使其具备了线下社交的属性。玩家们在故事中可能扮演情侣、亲人,从一个微妙的角度建立联系,展开交流。

而剧本杀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剧本里的故事剧情,古代的、现代的、玄幻的、浪漫的、社会派的等等,有无限丰富的剧情可以体验。目前线下的体验相对最好,很多推理馆都支持实体搜证,身临其境。并且,随着互联网化逐渐深入,在线上也能体验到这个游戏的乐趣。虽然在体验上线上和线下是没办法相提并论的,两者均有利弊,两者的发展也反映出“剧本杀”的兼容性、多变性和良好的适应性。

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心理压力医学上又称为心理应激,是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事件作用于大脑皮层,在认知、个性等影响下,大脑会将刺激信号转化为抽象观念做处理和保存,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下,导致各种疾病。现代大学生一般更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压力来自各种因素,如适应新学校的生活、学习模式的变化、人际关系的问题、情感爱情的问题、学习压力、考试焦虑、身心健康、未来事业、与父母和家庭的关系等。很多方面都会加大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很大影响。

社交焦虑即在人际关系中产生的紧张和恐惧。当一个人在一个陌生人面前或受到他人的仔细观察时,他对社会状况或活动深感不安,并担心他的行为和行为会使他蒙受耻辱。过度的社交焦虑可能阻碍人们的社会交往,引起社会焦虑的症状。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这些心理问题或障碍可能严重影响日常工作、个人生活和社会交往,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从儿童到少年,社交焦虑有明显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对社会评估的关注上面,主要是在青少年中。有较强社交焦虑的个体往往在集体活动及与他人的交流中寡言少语,他们对自己的语言行为表现也很容易产生羞耻感。羞耻感是一种情感上的痛苦、羞愧和羞耻感,它在调节个人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导致了病理心理学。与其他负面的性情感相比,羞耻感变得更加痛苦和强烈,往往伴随着倒退的行为和微不足道的徒劳感、不安全感和回避人际关系的愿望。羞辱行为是一种人际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疏远或敌对行为,对人际关系具有重大破坏作用。研究认为,羞耻感的社交焦虑影响下,尽管许多大学生都有强烈的社交交往和自我表达需求,但他们可能在实际与人交流中选择闭口不谈,这种切实需求得不到满足后可能产生更明显的心理障碍。

入大学后,许多学生离开父母,建立和扩大人际关系,特别是浪漫的爱情,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根据王郑等人的研究结果,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困难的学生比例为33%,这表明学生在人际关系中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存在普遍的人际关系困扰。学生有共同的人际关系需求,然而许多学生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焦虑或恐惧心理。此外,不同文化间的研究表明,这种现象在亚洲国家尤为严重。中国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进行繁重的学习任务,而人际接触的压力还没有明显可见,但是在大学里,课程占比相对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处于Erikson的同一性发展关键阶段,在形成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危机期。如果不加以纠正或改善,它可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严重障碍,继续影响成人的心理健康、学习成绩等。

三、“剧本杀”游戏社交对大学生心理纾解的作用

(一)无社交焦虑情境的剧本扮演体验

通过李波等研究者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低分组的回归分析发现,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或焦虑程度过高,会引起对自己的能力的不信任和对消极后果的过分评价,这反过来又增加了人们的焦虑。在这个时候,如果个体对其消极应对,可以适当地避免和减轻所经历的焦虑。然而,由于这些消极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回避与他人交流、表达感情,以此来保护自己,这种反应的长期后果是,他们无法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而且仍然很容易焦虑,也未能在实践中提高应对社交活动和社交焦虑体验的能力,这进一步降低了自己的信心。这可能使得大学生在类似的情况下更容易选择回避焦虑和令人不安的情绪,在不良的反馈循环中难以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

与此同时,许多大学生尽管在实际社交中“寡言少语”,但在“剧本杀”游戏中,却能够一边感受另一种生活,一边借围绕故事的讨论来满足自己的交流欲和表达需求。为了提高体验感和内容丰富度,在“剧本杀”游戏过程中添加了更多的元素,例如卡牌、道具、声音、换装等。许多有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表示,在“剧本杀”中不必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也不必担心没有话说,而是可以以大家讨论的方式进行情境游戏体验。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剧本杀与互动戏剧、密室推理的边界也变得越来越模糊,而影响玩家与其满意度的因素,则很大程度上是劇本游戏活动中的体验,这也使得众多“推理本”或“情感本”的游戏过后,仍然能够在给玩家带来长久的体味。

(二)恐怖、推理元素渗透的压力释放

一般常规的剧本案件都发生在当天,而凶手就在玩家之中.大家看起来都像凶手。玩家没有绝对的盟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若轻易相信别人,自己将很难获得胜利,人会说谎,但是证据不会。

“剧本杀”游戏的剧本包含许多故事线,通过玩家之间的讨论,实时加强玩家的互动性。而且,玩家在复杂的非对称消息面前,如何抽丝剥茧的找出有效的关键信息,对这个团队、角色扮演游戏的体验感非常重要。此外,“剧本杀”在凶案之中往往存在很多恐怖元素设计,融合在游戏集体记忆中,个人的身份也被隐藏在群体中,会给玩家带来强烈的集体游戏体验。恐怖游戏能够一定程度的激发玩家强烈的心理快感,创造了一个个人表达、彼此交流、集体狂欢和体验幻想的有利环境。其中的恐怖元素导致的害怕、紧张的体验,会在激发肾上腺素分泌的同时,释放玩家积压的压力。各种剧本游戏设计和音色、语调的表达,给玩家带来了新鲜而又刺激性的综合体验,其中的推理元素发展了想象的空间,从而既满足玩家的自我表达和情感交流的需要,也释放了题目在现实生活中积压的压力。

例如《年轮》通过环环相扣的凶案设计,既考察了玩家的推理逻辑,需要按照剧本的细节线索和信息进行理清,同时玩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信息共享,也是解开谜题的关键一环。

(三)多重玩法的社交娱乐方式

从“剧本杀”的发展趋势上看,其如火如荼的迅猛势头已经反映出其对当代年轻人的强大吸引力。正如“王者荣耀”游戏的盛行少不了“开黑”这一社交属性的推动,“剧本杀”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其“组队发车”的社交娱乐性。多种形式的剧本杀,众多人围坐探讨核心,并利用证据进行推理与锁定凶手。在一次次“组队发车”中渐渐熟识的玩伴,有的成为了朋友,更有甚者由此结缘,成为情侣、乃至步入婚姻的殿堂。

“剧本杀”的互动性和交流性是其主要特征。在“剧本杀”游戏活动中,玩家一方面在游戏环境中体验另一个人的生活,另一方面也与玩家之间构建了丰富多样的社会联系。社交交流作为游戏推进的必要手段,在玩家进入游戏状态后,将与游戏环境相互作用,在剧本叙事场景中参与到虚拟世界的表演和互动中,玩家可以发散自己的思维和认识,用满足人物表演需求的方式与他人交换信息,拓展人际交往。剧本既为游戏创造了互动空间,在推理过程中为玩家提供了引导和矛盾,也方便玩家之间进行讨论与分析,充分参与进来。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承担着各自的社会角色,而在“剧本杀”所创造的半开放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暂时摆脱真正的身份联系,一起探究多种玩法。同时,剧本也将信息交流和游戏推进的权利悄悄地让渡给了玩家,极大地促进了玩家的主观积极性,提高了游戏感受。

“剧本杀”的商业化让它在适应大众口味上拥有各种体验和效果设计,例如在当前火热的古装扮演剧本杀,为寻求围桌体验玩家提供桌游本,为没有足够条件进行线下活动的“发烧友”提供线上“剧本杀”等,这都给有社交焦虑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体验路径,成为他们进行社交的新方式,借以纾解心理压力。

四、“剧本杀”游戏的发展展望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接触、并且熟悉了“剧本杀”这种纾解心理压力的新型社交娱乐活动。但随着市场的发掘与细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剧本开始出现的三观歪斜、黄色暴力等问题也在渐渐蔓延,不仅为这一新兴行业未来的良性发展带来许多潜在的隐患,也可能出现在游戏过程中对大学生心理纾解适得其反的情况。这非常值得我们警惕。

参考文献

[1]王淙一,漆昌柱.大学生人际关系与家庭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7(09):96-102.

[2]相桐.劇本杀:青年社交“新宠”体验别样人生[J].青春期健康,2020(24):86-87.

[3]王煜.剧本杀:推理人生[J].新民周刊,2020(31):76-79.

[4]李娜,何应宗,欧阳慧,孙慧.边缘型人格特质大学生的依恋类型和人际关系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04):36-41.

[5]刘燕.“不眨眼”APP,引爆千万网友的剧本版狼人杀[J].华人时刊,2019(06):61-63.

[6]陈依凡.“剧本杀”手机游戏:叙事、互动与时间的三维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3):48-50.

[7]王莹,金晓君,任玲君,等.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社交焦虑和气质类型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1):140-142.

[8]李波,钟杰,钱铭怡.大学生社交焦虑易感性的回归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02):109-112.

作者简介

王雨辰,男,汉族,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研究方向: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2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社交游戏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