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

2021-07-16王松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汽车维修创新发展实践教学

王松

关键词:汽车维修;实践教学;创新发展

0 引言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起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迄今共培养学生500 余人。该专业开办之初,师资力量薄弱、实训条件差且教学手段单一,技能訓练呈现机械化、模仿化的特点。教师侧重理论讲解,理实比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弱,教学效果欠佳。

为使教学更贴近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随后6年的专业建设过程当中,通过购置实训设备、加强校企合作、充实教师队伍以及培养教师实训技能,极大改善了专业实训条件,实践教学水平逐年提高。我校2019 版人才培养方案理实比达到1 :1,逐渐形成了“分层次、多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保证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1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实践教学在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加强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出复合型人才[1]。我校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出的“分层次、多形式”实践教学模式,是贯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指导思想。我校根据学情、校情和社会需求,将实践教学划分为理实结合教学、集中教学实习、项目轮训和顶岗实习4 个层次,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合理设置,并予以实施的成果结晶。

该模式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和校企合作等为基础,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校内集中实习,或到企业跟岗实习、项目轮训,最后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把实用的汽车售后服务知识和技能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1.1 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进程及内容情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在2019 年7 月完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及《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等多门核心课程也逐步实现了理实一体化教学,并初见成效。通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解决了理论教学抽象、不直观以及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解决了专业理论课教师不会操作,实习指导教师不懂原理的问题;促进了专业教师向“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转化。

1.2 开展集中教学实习,增强学生职业素养

在每学期的第14 ~ 16 周内,每门课程按2.5 天左右,在校内实训室进行集中实践教学,或多门课程教学实习联合到校外汽车服务企业(校企合作单位)跟岗实习2 周。通过教学实习了解工作内容、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掌握基本维修技能。随着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多门课程中的开展,轮训项目不断增多,专业课程在校内的集中实习逐渐减少。未来每学期的集中教学实习主要以校外跟岗实习为主,安排学生到汽车服务企业,下到车间、班组,参与其中,体验真实的维修服务场景,培养职业素养,提高对汽修行业的认可度。

1.3 构建校内专项轮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在充分调研企业生产实际的基础上,把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整合校内实训资源,形成了8 个实用性很强的的实操项目:①汽车二级维护作业;②汽车四轮定位检查与调整;③轮胎动平衡检测;④轮胎扒胎机操作;⑤手动变速器拆装、检修;⑥差速器拆装、检修;⑦焊接操作(含金属、非金属焊接);⑧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

通过这8 个实操项目,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我系还专门聘请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汽车维修技师来组织实施以上实操项目,每周安排6 ~ 8 名学生为一组进行专项轮训。其中,第1 到第4 项合在一周完成;第5 到第7 项合在一周完成;第8 项一周完成。

在轮训学生的同时,外聘技师还对汽修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每名教师掌握2 ~ 3 个项目的轮训方法、流程。这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实作能力,同时还保证了轮训的延续性和完整性。

1.4 开展顶岗实习,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最后一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对前期在校所学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环节,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同时,经过顶岗实习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熟悉岗位职责,培养能吃苦的劳动品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并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素养,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离校实习前,汽修专业教师利用学生到校外汽车服务企业(校企合作单位)跟岗实习机会,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安排合作企业到校宣讲,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定期对实习学生巡访,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协调企业与学生关系,保证实习顺利进行。实习结束,及时与实习单位沟通,指导学生就业。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安排如表1 所示。

2 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见成效

2.1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改革

(1)在教学改革中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性,实训室、车间就是教室,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现场完成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2)先选择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试点,积累经验后在其他课程和其他专业中推广,推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普及。2020 年9 月引入企业(莱卡美车汇)技术团队承担《汽车美容》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把企业技术规范和课程标准相结合,贴近生产实际、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该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传授给学生。

(3)过去实训时间集中在每学期期末,扎堆实习导致实训室、实训设备不足,实训效果不佳。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后,把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一些小的项目随堂开展,提高了校内实训室、实训设备的利用率。

(4)理实一体化教学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既要能讲理论,还要能组织实训,指导实践教学。教学改革对师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 典型项目轮训的开展

(1)汽车维修典型轮训项目的确定,是通过全体专业教师的反复研讨,初步定出12 个项目。然后到汽车服务企业分别与企业的技术总监、班组长和维修技术人员等进行交流、研讨,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并实地参观维修车间,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再学习,提炼出汽车维修保养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最后结合校内实训条件,把典型工作任务项目化,最终形成了8 项实用性很强的的实操项目。

(2)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项目组合(有的1 项,有的几项合并)、学生人数(6 ~ 8 人)和时间(半周或一周),制定整个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放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次组织轮训。

(3)每一个轮训项目结束,要求学生提交实习实训报告,报告实训内容、方法及步骤,总结得失。然后,指导教师结合轮训中学生表现等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轮训成绩。

通过8 个较为成熟的专项轮训,使每届学生都学会了正确使用汽车维修保养的工具、量具和检测设备,掌握了各个项目基本的作业内容。学生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都有了很大提高,达到了汽车维修中级工水平。同时我系还录制了5 个典型项目规范化操作视频,并制作成光盘用于教学。

2.3 推广应用效果的跟踪

(1)通過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前后的对比,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实践,主动思考,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学生满意度达到93%[2]。目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和《汽车美容》等多门专业课程中推广应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从2018 级汽修班开始,部分开展校内集中实习的课程开始向C 类课(实践课)转变,减少理论教学,增加实践学时,进一步提高了理实比。

(3)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也开展了汽车销售与服务项目的轮训。根据“汽车销售”省赛内容,该轮训项目包括了汽车商务礼仪、汽车营销与实务和营销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到目前为止共轮训300 余名学生。2018 年该专业学生组队参加省赛,取得三等奖的成绩,教学效果得到了检验。

2019 年与大理阿鹏汽车服务公司(一汽- 大众4S 店)达成校企合作,开展二手车鉴定与评估项目轮训。到目前为止共轮训学生300 余人,项目实施已初见成效。典型项目轮训模式对可以项目化而在实训条件不足的课程和专业中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使毕业生进入企业后,能尽早适应相关岗位的各种需求。

3 结束语

我校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符合学情、校情、相对稳定的的“分层次、多形式”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了实训教学资源,构建了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专业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做出了一些探索[3]。下一步我校将通过不断优化和提升,让专业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同时也对其他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践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汽车维修创新发展实践教学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车用千斤顶研究与设计
汽车维修服务中心发展连锁经营模式的相关建议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