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中国葡萄酒产区的意义

2021-07-16梁同正

葡萄酒 2021年7期
关键词:红寺堡产区酒庄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脱离贫困,走向富裕。而代表着美好生活的葡萄酒,也随着一个个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建立,将美好生活带给民众。

From 1921 to 2021,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ad Chinese people to embrace the happiness of life. Chinese wine and Chinese wine regions, which represented the good life,brought happinesse for people……

“我个人认为它(宁夏产区)使得中国有了葡萄酒产区的概念。我想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要素才能叫葡萄酒产区。一就是要有葡萄园,二是产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适合酿酒葡萄的生长和酿酒的生产。”

在制作这一期的选题内容时,翻回了过去几年对中国产区的调研资料,也回忆起了几年前在宁夏银川市跟郝林海主席做的一次采访内容。尽管在国外多年跑了不少传统的葡萄酒产区,但直到我踏上宁夏的土地,才真正体会到一个葡萄酒产区的生命力。10多年的历史的宁夏产区还是一个新生儿,正展露出旺盛的生命力,在逐步迈向成熟。一如其他的中国葡萄酒产区,经历了百年间的种种变迁,积累沉淀下了属于一个产区的风土底蕴,它们的个性一面正挑动着全球葡萄酒爱好者的兴趣。

中国的第一个葡萄酒产区在哪里?

如果说中国古代没有葡萄酒,那文人墨客们可少了许多创作题材。但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葡萄酒产区在哪里呢?中国近代葡萄酒产业的故事,可还得从一个大众了解十分少的产区说起。

“自言吾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早在唐代,山西省就已经开始了葡萄的种植和酿造。传说早在汉朝时期,一位王姓皮货商人从西北带回葡萄枝条,在山西清徐马峪山一带种植。后来这区域葡萄种植面积越来越广,清徐人根据酿醋的原理酿出了葡萄酒。

尽管早在2000多年就出产葡萄酒,但千年的时间里蒸馏白酒一直占据了社会饮酒风尚的主流,葡萄酒的酿造也因此日渐式微,山西清徐是为数不多的一直保留着葡萄酒酿造、饮用习惯的地方。清徐于近代也发展出了现代化的葡萄酒生产工业。1921年10月,山西人张治平建立了新记益华酿酒公司,成为当时全国仅有的几家用机械设备大规模生产葡萄酒的酒厂之一。当初建厂的动机是振兴民族工业,想用自己生产的葡萄酒代替舶来品。当时生产的品类十分丰富,有炼白酒、高红酒、白兰地、葡萄纯汁、葡萄烧酒等。可惜的是抗战时期清徐沦陷,酒厂破坏严重。在旧中国,始终难圆重振山西葡萄酒的梦想。新中国成立后,酒厂更名为山西清徐露酒厂并被收归国营。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它都是我国的七大葡萄酒厂之一。而到了1982年,清徐县又建立起了一家大型的葡萄酒厂 —清徐葡萄酒厂 。

有悠久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历史,有近代规模化的葡萄酒产业。甚至在千年的发展史中,清徐地区还出现了一种地方性的葡萄酒品类—炼白葡萄酒。

炼白葡萄酒是一种甜型葡萄酒,特殊的地方在于“炼白”这一工艺上。不同于国外甜型葡萄酒采用的风干或者终止发酵等方式,炼白葡萄酒需要将龙眼葡萄采摘后手工压汁,然后用砂锅熬制浓缩糖分后再进行发酵。“炼白”工艺听起来就感觉十分困难,要保留葡萄天然的香气,炼制过程中火候、容器的选择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一工艺是中国葡萄酒“专属”的存在,自古以来由各葡萄酒作坊的匠人口口相传。直到20世纪40年代,清徐地区还有大量生产。到了1950年,国家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因为炼白葡萄酒工艺复杂,出酒率低,于是当时就停止了生产。

如果我们去提炼国际上成熟的葡萄酒产区所拥有的共性,我们会发现历史悠久的清徐地区是很符合一个葡萄酒产区的概念的—有合适种植葡萄的风土条件,有当地特有的葡萄品种(鲜食、酿酒两用的龙眼葡萄),有规模化的生产厂 ,甚至还有本土特色的葡萄酒品类。在近来的30多年间,山西省也涌现出如怡园酒庄、戎子酒庄等具有国际知名度的优秀酒庄。但对于整个产区来说,还需要更多优秀酒庄的出现来撑起这一产业。

宁夏,现代意义的中国葡萄酒产区

百年前中国近代葡萄酒产业起步至今,中国葡萄酒消费者其实多少都能说出一两个中国产葡萄酒的地方。像是“传统葡萄酒产地”山东,还有一提起葡萄、哈密瓜等好吃水果就能想起的新疆产区。

近年来消费者更多听说的,莫过于宁夏产区。特别是随着《山海情》这部电视剧热播,以往那片充满了风沙和荒漠的土地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丰满和充满色彩。《山海情》讲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人民群众在国家扶贫政策和福建省的对口支援下逐步脱离贫困走向小康生活的故事。

电视剧的大结局里,主角黄轩在葡萄酒推介会上为宁夏葡萄酒做的一段演讲,很好地解析了宁夏作为近年来备受瞩目的葡萄酒产区的原因:“这里拥有世界酿酒葡萄生长所需的全部优质条件,我们的纬度好、日照时间长、降雨量小、日夜温差大、沙土里含的矿物质非常丰富、透气性也好。懂酒的人都知道,美酒佳酿,七分靠种,三分靠酿,宁夏拥有得天独厚的酿酒条件。”

宁夏产区的发展堪称“中国速度”。从20世纪90年代宁夏的葡萄酒产业萌芽,到这里的葡萄酒摘下国际重要大奖只用了20年。截至目前,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49.2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建成、在建酒庄211家,年产葡萄酒1.3亿瓶,综合产值达到261亿元。

《山海情》里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对口支援故事并不仅仅发生在闽宁镇。千禧年前后有很多投资者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带着建设西部的热忱来到宁夏。位于宁夏新兴产区的凯仕丽酒庄就是其中一员。2002年酒庄在当时仅有一条土路的红寺堡区域圈下了5万亩的葡萄园地,开启了这片宁夏最年轻的产区一段发展史。

2019年到银川市采访郝林海主席时,他提到了文章最开头所说的,一个地方能被称为葡萄酒产区所应该具备的要素。而在这些要素以外,我觉得还需要加入的一点是,一个中国葡萄酒产区需要出产优质的,能以合理的价格被中国消费者所享用的葡萄酒。宁夏产区的很多酒庄,包括上面提到的凯仕丽酒庄在这一产区发展的路途上便是如此。

建立中国葡萄酒产区的意义

《葡萄酒》杂志近年来几乎每年都会做一期关于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专题报道。在建党百年到来的时刻,关于建立中国葡萄酒产区的讨论有了更多的意义。

2021年是让全中国人民激动的一年,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世界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人摆脱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14亿人即将迈入全面小康生活。从土地改革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历史性扫除了导致中国人深陷贫困的制度根源。

“剁开一粒黄土,半粒在喊渴,半粒在喊饿。”甘肃的定西、河西和宁夏西海固,合称“三西”,曾是中国最穷的地方。但如今我们实地去走访,会发现这些地区的现代化建设要比我们想象的要高。2019年走访凯仕丽酒庄时,就发现红寺堡镇的建设要比想象中要好很多。道路建设甚至比一些沿海小城市还要好,作为地方产业的葡萄酒在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凯仕丽酒庄的总经理郑总在带我们实地走访红寺堡的葡萄酒产业时,会感受到有着很多人,在默默地为一个地方的脱贫致富,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

作为红寺堡产区的第一家酒庄,凯仕丽酒庄过去近20年的发展历程其实挺让我费解的。这里曾是一片充满石头的荒漠,开垦难度高,而且当初红寺堡的建设是作为西海固的易地生态移民安置区,酒庄还得考虑如何带动起当地的群众去用世界领先的技术和理念来建设一家理想的中国酒庄。

是的,这不符合商业逻辑,但合乎情理。特别是从红寺堡居民那淳朴的微笑,还有贺兰山脚下那片望不到尽头的绿洲上,会由衷地感叹有许多人做事并不完全从利益出发,他们对国家对人民怀抱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他们在这里种下了葡萄藤,架起了发酵罐,从甜美的果实中榨出甘霖酿造出馥郁的美酒。他们的到来,让西海固移民解决了收入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来了让这里的居民可以谋生的先进技术,以及一个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机会。

对于消费者而言,选择有“中国口味”的葡萄酒也是强烈的需求。从中国消费者实际喜好的口味出发,酿造中国消费者喜欢的葡萄酒,这是建立中国葡萄酒产区的一大优势。只要质量过硬,价格合理,对于消费者和生产商而言都是一件幸事。

甚至对于较少接触葡萄酒的人来说,也以某种方式得到了这一产业建设所带来的实惠。近20年来,凯仕丽酒庄在红寺堡地区投入资金近4亿元,累计纳税6000多万元,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代表着美好生活的葡萄酒,在以一种实际的方式为这个地方带来了美好生活。而每位了解葡萄酒的人都知道,在越贫瘠的地方,越能酿造出伟大的葡萄酒。

猜你喜欢

红寺堡产区酒庄
川酒2021实现总营收3247.6亿元
戎子酒庄 搭起产学平台
共享合作,共赢未来
收葡萄
勃艮第分级制度详解
法国波尔多产区迎来10周年庆
收购德国酒庄总共分几步
“超二级”酒庄惹人垂涎
入眼平生几曾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