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使用方式、作用与影响因素

2021-07-15周鹏

现代情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竞争情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对手

摘 要:[目的/意義]对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活动进行探索性研究,试图发现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的使用方式、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文献综述引出8个研究问题并设计了相应访谈提纲和问卷,对嘉兴市43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回收问卷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结论]在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具有改善产品和改善市场两个主要作用;不同类型的竞争情报对技术创新具有差异化作用;个人层面的因素是制约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活动的主要因素;在技术创新中企业主要采用直接方式搜集竞争对手情报,更加关心竞争对手的当前状态。

关键词:技术创新;竞争情报;竞争对手;高新技术企业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21.07.009

〔中图分类号〕G250.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21)07-0094-09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peration Method,Fun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Zhou Peng

(Business School,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 314001,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is paper mak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n th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rying to find out the use mode,func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Method/Process]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eight research questions were drawn out,and the corresponding interview outline and questionnaire were designed.Field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carried out on 43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Jiaxing City,and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on the returned questionnaires.[Result/Conclusion]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d two main functions:improving products and improving market.Different types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had different effects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erson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e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nterprises mainly use direct way to collect competitors intelligence,an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mpetitors.

Key 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mpetitive intelligence;competitor;high-tech enterprises

技术创新本质上是一种投机活动,其失败率相当高,多数的技术创新活动都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在于技术创新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例如技术不确定性、市场不确定性、政策不确定性以及资源不确定性等。因此如何减少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成为企业必须思考和处理的问题,随着企业的不断实践以及学术界的不断探索,逐渐认识到情報可以减少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情报活动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从某种角度看技术创新就是一个情报处理过程。

关于情报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例如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1],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的获取、扩散和使用机制等[2]。这些研究无疑大大加深了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但现有研究也存在一个较大局限,即尚未将不同的情报类型区分开来独立研究,虽然研究中出现了战略情报、竞争情报、技术情报和市场情报等不同的术语,但这些术语的使用经常存在交叉、包含和混用等现象,术语理解的不同也进一步导致了变量测量方案的混乱。因此如何在清晰界定各个情报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们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以及揭示它们在技术创新中的特殊机制是深化该领域研究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竞争情报为研究对象,以嘉兴市43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探索性研究方式分析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的使用方式、作用以及影响因素,试图为学术界提供一些研究思路和启发,也为后续其他情报类型的研究提供可比较的研究成果。

1 文献综述

竞争情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是指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研究,狭义的竞争情报(Competitor Intelligence)则指专门针对竞争对手的研究。由于广义的竞争情报实质上也包含了市场情报和技术情报等,为了进行区分,本文所研究的竞争情报是指狭义的竞争情报,是与市场情报和技术情报等并列的一类情报活动。

对竞争对手进行研究是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之一,把竞争对手研究纳入技术创新过程将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率[3-5]。一些实证研究证明竞争情报与技术创新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6-8],还有一些实证研究表明竞争情报与更高的新产品质量水平相关[9-12]。

竞争对手分为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13-14]。直接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顾客群相同且提供产品也相同的企业;间接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顾客群相同,提供的产品不同但相似的企业;潜在竞争对手是指与本企业顾客群相同但采用全新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的企业,潜在竞争对手对本企业具有颠覆性。一些研究发现相较于直接竞争对手和间接竞争对手分析,对潜在竞争对手的识别和分析有利于企业采取更为开放的技术创新活动[15-17]。

虽然在技术创新的所有阶段都可能涉及竞争情报,但一些研究指出在技术创新不同阶段中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是不同的。Hart S J等[18]发现竞争情报主要应用于“开发”阶段,Zahay D等[19]则发现在“模糊前端”和“测试、验收和发布准备”阶段使用了较多的竞争情报。

技术创新构思评价的维度包括新颖性、有效性和可行性[20],新颖性指技术创新构思与现有产品的差异程度,有效性指技术创新构思解决顾客需求的能力,可行性是指将技术创新构思转化为一个现实产品的难易程度。一些研究初步证明通过不同类型竞争对手分析得到的技术创新构思在新颖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面存在差异[21-23]。

一般认为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包括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自我假设、现行战略,资源和能力4个方面[24],未来目标和自我假设是竞争对手未来活动的驱动因素,现行战略是竞争对手正在进行的活动,资源和能力是竞争对手能够做什么。相较于现行战略以及资源和能力分析,在技术创新中对竞争对手未来目标和自我假设的分析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25]。

现有研究的不足在于:①多数研究考察的是一般情报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竞争情报通常被作为情报的一个子集,将竞争情报独立出来专门研究其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较少;②尚未将竞争情报细分为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并考察它们在技术创新中的使用方式;③尚未对渐进式创新和破坏式创新中的竞争情报使用进行比较;④虽然分阶段考察了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使用情况,但相关研究的案例分析对象比较单一,有的是一个企业,有的是同一个行业内的企业,研究的外部效度较小;⑤尚未明确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获取途径和内容偏好;⑥没有深入考察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到底发挥了什么具体作用;⑦没有关注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提出需要进一步探索的8个问题:

问题1:在技术创新中不同类型竞争情报使用的程度如何?

问题2:不同类型竞争情报在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中的使用程度如何?

问题3:技术创新的创意、开发和商业化3个阶段中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有无差别?

问题4: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的获取途径有哪些?

问题5:在技术创新中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未来目标、自我假设、现行战略、资源和能力)有什么偏好?

问题6:基于不同类型竞争情报产生的技术创新构思是否具有不同特点?

问题7:在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有哪些具体作用?

问题8:哪些因素影响着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活动?

2.2 研究方法

高新技术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这些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强度比较大,相应的竞争情报活动也比较充分,因此选择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更有利于实现本研究的意图。笔者实地走访了嘉兴市的6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包括嘉兴科创中心、嘉兴智慧产业创新园、秀洲光伏小镇、嘉兴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国电子科技(嘉兴)智慧产业园、欧美生物科技产业园。在走访中,首先通过与企业的简短交流筛选适合参与调研的企业,主要是排除创新活动较弱企业、垄断行业企业和军工企业等,其次征询企业参与调查的意向,最终成功访问了40家企业。除了走访高新园区,笔者也单独对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景兴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嘉化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走访,这3家嘉兴大型企业均入选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和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年度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百强评价报告》百强榜单。样本企业以及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问卷的设计和发放均基于腾讯问卷平台,要求被调查者填写电子问卷。调查全部结束后,从腾讯问卷平台导出数据。数据分析以比较为主要方式,用各个变量的平均值代表其集中程度并以柱形图或条形图进行展示。

3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与研究问题对应,包括以下8個方面:

3.1 技术创新中不同类型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

在技术创新中对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的使用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按从大到小依次为直接竞争对手情报(5.57)、间接竞争对手情报(4.13)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3.56),如图1所示。三类竞争对手对于企业的“可见度”是不同的,直接和间接竞争对手更容易引起注意,潜在竞争对手则相对容易忽视。在访谈中,个别企业表示尚未有意识地思考潜在竞争对手问题,也有企业反映没有识别潜在竞争对手的有效手段,还有企业认为潜在竞争对手分析对技术创新意义不大,这些观点表明不同类型竞争情报的使用与企业规模、产品性质或所处行业等因素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3.2 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中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

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中的竞争情报使用程度分别为4.44和4.39,二者差异较小,如图2所示。这表明竞争情报的使用与技术创新的变革程度无关,即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并不会随着技术创新变革程度的变动而变动。

进一步看,在两种技术创新类型中3种竞争情报使用程度的分布规律一致,按从大到小均为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如图3所示。在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间接竞争对手情报的使用程度上,渐进性创新大于根本性创新;在潜在竞争对手情报的使用程度上,根本性创新大于渐进性创新。根本性创新对潜在竞争对手更为重视,这与Millson M R等[26]以及Guimaraes T等[27]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因此,虽然从总体上看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在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中基本不存在差别,但3种竞争情报的结构在两类创新中并不一致。

3.3 技术创新不同阶段中竞争情报的使用程度

技术创新的3个阶段按照竞争情报使用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商业化阶段(4.88)、创意阶段(4.59)和开发阶段(4.42),如图4所示。这与Zahay D等[28]以及Hart S J等[29]的研究结果不一致,这两项研究显示创意阶段和开发阶段(含测试、验收等环节)使用了竞争情报,商业化阶段基本不涉及竞争情报。可能的原因是这两项研究的样本企业所属行业比较单一,而本研究的样本企业则来自多个行业。

在3个阶段中3种竞争情报使用程度的分布规律一致,按从大到小排序均为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如图5所示。从动态角度来看,直接竞争对手情报使用程度呈递增趋势;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的使用程度变化规律为:中间开发阶段的值最小,左侧的创意阶段的值较大,右侧商业化阶段的值最大,即二者的低谷是在开发阶段。

3.4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获取途径

问卷提供了5个关于技术创新中的情报获取途径的选项:①公开资料:包括报纸、期刊、专利、标准、产品说明书、公司年报、政府和行业协会出版物等;②互联网:包括网站、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网络爬虫等;③会展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技术鉴定会、商品博览会、商品交易会、信息发布会等;④第三方:指与竞争对手发生过联系的个人和机构的总称,包括用户、律师、经纪人、注册会计师、股评家、银行、广告公司、经销商、供应商、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媒体、消费者组织、质量检验部门和储运部门等;⑤咨询公司或专门调查公司。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获取途径按选择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公开资料(5.5)、互联网(5.33)、会展活动(5.1)、第三方(3.7)和咨询公司(2.8),如图6所示,前三者的使用量远大于后两者,表明企业主要还是倾向于直接搜集对手情报,较少通过迂回或间接渠道搜集。

3.5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内容偏好

在技术创新中,企业对竞争对手分析内容的关注程度从大到小排序为资源和能力(5.3)、现行战略(5.2)、未来目标(4.83)和自我假设(4.23),如图7所示。前两项要素代表企业目前的状态,而后两项要素主要代表企业未来的状态,因此可以认为企业更加关注竞争对手目前的状态,而不是未来的状态。自我假设在4个要素中得分最小(4.23),与另外3个值的差距较大,表明企业最不关心竞争对手对于自身或本行业的看法和判断。这个结果与常识有所出入,一般认为技术创新是面向未来的,可能会更加关注竞争对手未来的状态。在访谈中有的企业指出竞争对手的未来目标和自我假设虽然重要,但是比较难以发现和明确,因此只能转而聚焦于相对比较容易获取的现行战略以及资源和能力,这可能代表了某些企业的共同困难。

3.6 竞争情报的技术创新构思特点

竞争情报所支持的技术创新构思特点,按从大到小排序为有效性(4.66)、可行性(4.5)和新颖性(4.45),如图8所示,即由竞争情报所带来的技术创新构思的最突出特点是可以解决顾客需求,其次是容易实施,最后是新颖程度。

进一步看,在技术创新构思的新颖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方面,3种竞争情报的表现规律一致,按得分从大到小排序均为: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如图9所示。在技术创新构思的每一个特点上,直接竞争对手情报优于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优于潜在竞争对手情报。

从3种竞争情报各自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来看,直接竞争对手情报最支持有效性(5.7),最不支持新颖性(5.13);间接竞争对手情报最支持有效性(4.67),最不支持可行性(4.4);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最支持新颖性(3.66),最不支持可行性(3.5)。

3.7 技术创新中竞争情报的作用

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多元的,同时在程度上也是有差异的,如图10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降低技术创新风险(5.63),竞争情报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风险得到验证,这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一致的。排在第二、三、五位的分别是改善产品质量(5.56)、提高产品差异化程度(5.5)和缩短产品开发周期(5.3),这3个作用主要与新产品自身特性有关。剩下的4个当中,促进销售(5.36)处于第四位,增加市场份额(5.03)、降低成本(4.96)和增加利润(4.93)则处于末尾,这4个作用主要与市场有关。同样都是与市场相关的作用,为什么促进销售比另外3个的得分大一些?有些企业是这样解释的:他们在研究完竞争对手之后采用降价方式进行竞争,因此销售额增加了,但利润不一定增加甚至可能减少,对于市场份额和成本也有类似这样的解释。概括起来看,竞争情报的作用首先是改善产品,其次才是改善市场。

本部分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询问企业在问卷选项之外的竞争情报作用。在企业的回答中,“少走弯路”“更快”“效率更高”出现比较多,说明竞争情报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定标比超”,即借鉴优秀竞争对手的做法来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制度或策略,这种定标比超既可以应用在产品方面也可以用于市场方面。

3.8 在技术创新中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影响因素

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活动的影响因素也是多元的,并且在程度上也存在差异,如图11所示。高层管理者支持(6.13)和竞争情报人员素质(5.9)排在前两位并且大幅领先其余影响因素,这两个因素主要体现微观的人的意志和能力。信息化水平(5.06)、企业文化(4.6)、组织结构(4.53)分别位于第三、五和六位,这3个因素主要体现组织整体层面的特性。竞争对手的反竞争情报活动(4.7)位于第四位,得分也不高,这说明企业普遍对反竞争情报活动不够重视,没有给对方企业的情报搜集或分析造成足够的困扰。概括起来看,对竞争情报影响最大首先是微观层面的人,其次是宏观层面的组织特性。

本部分也设置了一个开放性问题,询问企业在问卷选项之外的竞争情报影响因素。在企业的回答中,“行业性质”“企业发展阶段”“情报搜集难易程度”出现比较多。尤其是“行业性质”被提及的次数最多,说明行业性质可能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了竞争情报开展的程度和方式。换言之,影响因素不仅存在于个人和企业层面,还存在于行业层面。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嘉兴市43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問卷调查和访谈探索了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问题,这些问题多为目前学术界尚未涉及或者虽有涉及但尚未深入分析的问题。具体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市场或营销状况,还可以改善新产品特性。企业在技术创新实践中要注意引入和强化竞争情报工作。同时若要充分发挥竞争情报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还必须注意一些影响因素,例如高层领导支持、情报人员素质等,做好相关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2)竞争对手分为直接竞争对手、间接竞争对手和潜在竞争对手。不同类型的竞争对手分析在技术创新中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技术创新类型、阶段以及构思特性等方面,企业应根据技术创新类型、阶段以及构思要求灵活调整竞争对手分析的类型和重点,从而充分发挥各类型竞争对手分析的优势和组合效应。

3)技术创新中的竞争情报搜集过于依赖直接渠道,对间接渠道重视不够。强调通过自身努力来直接获取竞争对手情报是没有问题的,但竞争对手也会开展反竞争情报工作,从而增加本企业搜集的难度和障碍,这时候通过更加专业的咨询公司或调查公司来搜集情报未尝不是一个更佳的选择。

4)竞争对手分析的内容不够系统。在技术创新中,出于种种原因,企业对竞争对手分析局限于竞争对手现行战略以及现有资源和能力这两个方面上,这是必须但也是不完整的。技术创新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活动,只有明确竞争对手的未来意图、策略才能真正赢得未来,这就要求企业采用更加高级的竞争对手分析技术来弥补这一缺陷。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第一,将竞争情报从其他情报类型中独立出来专门研究其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第二,将竞争情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竞争对手情报、间接竞争对手情报和潜在竞争对手情报,分别考察它们在技术创新中的使用方式。由于本文定位于探索性研究,所以具有探索性研究所固有的局限性即样本量较小,所得结论只能是初步的,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至少包括:在技术创新中产业类型、企业规模、产品生命周期等是否与竞争情报使用方式有关?3类竞争情报对于技术创新绩效是否存在交互效应?在技术创新中对于竞争对手未来目标、自我假设、现行战略以及资源和能力的关注程度是否与技术创新绩效相关?除了新颖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之外,竞争情报所支持的技术创新构思特点还有哪些?3种竞争情报在这些特点上是否仍然存在差异?在技术创新中为什么竞争情报改善产品的作用强于改善市场?在技术创新中为什么个人层面的因素对竞争情报的影响强于组织层面的因素?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开展进一步的描述性或解释性研究予以回答。另外,也需要对技术创新中的市场情报和技术情报等进行研究,并与本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不同情报类型对于技术创新的意义及使用方式的差异。

参考文献

[1]周鹏.国外技术创新中情报的作用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8,36(6):162-168.

[2]周鹏.国外技术创新中的情报运行机制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19,40(4):14-23.

[3]Akroush M N.An Empirical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Phases,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Research,2012,6(1):47-75.

[4]Liu G,Ko W W J,Ngugi I,et al.Proactive Entrepreneurial Behaviour,Market Orientation,and Innovation Outcomes:A Study of Small-and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UK[J].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2017,51(11/12):1980-2001.

[5]Waal G A,Knott P.Patterns and Drivers of NPD Tool Adoption in Small High-Technology Firm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16,63(4):350-361.

[6]Calantone R J,Schmidt J B,Song X M.Controllable Factors of New Product Success:A Cross-national Comparison[J].Marketing Science,1996,15(4):341-358.

[7]Bajaj D.Exploring Market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Research as a Source for Enhancing Innovation Capacity[J].College Quarterly,2015,18(3):5.

[8]Sayyed Mohsen Allameh,Sharareh Ghazinour Naeini,Azarnoush Ansari,et al.Study the Effec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omponents on Creating Innov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cademy,2014,2(1):27-35.

[9]Calantone R,Benedetto C A.An Integrative Model of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88,5(3):201-215.

[10]Cooper R G.Identifying Industrial New Product Success:Project NewProd[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1979,8(2):124-135.

[11]Cooper R G,Kleinschmidt E J.New Products,What Separates Winners from Loser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87,4(3):169-184.

[12]Song X M,Parry M E.The R&D-marketing Interface in Japanese High-technology Firms[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92,9(2):91-112.

[13]Tribby M E.Competitive Analysis:The Direct and Indirect[M].New Jersey:John Wiley & Sons,2013:33-36.

[14]Markkanen S.Competitor Analysis for Feelback Ltd-A Base for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D].Kuopio:Savonia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2012.

[15]Guimaraes T,Paranjape K.Competition Intensity as Moderator for NPD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2019,11(4):618-647.

[16]Millson M R,Wilemon D.The Impact of Changing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on the NPD Speed/Market Success Relationshi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4(5):841-870.

[17]Wilson T,Chen M J.Indirect Competition:Strategic Considerations[J].Social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8,27(34):2774-2779.

[18]Hart S J,Baker M J.The Multiple Convergent Processing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4,11(1):77-92.

[19]Zahay D,Griffin A,Fredericks E.Information Use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n Initial Exploratory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28(4):485-502.

[20]Franke N,Hippel E V,Schreier M.Finding Commercially Attractive User Innovations:A Test of Lead User Theory[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6,23(4):301-315.

[21]Nemutanzhela P,Iyamu T.The Impact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on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2011,2(11):38-44.

[22]Gawer A,Cusumano M A.Industry Platforms and Ecosystem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3):417-433.

[23]Boniface O.Using Customer-product Competitor Analysis as Drivers for a Business Reconfiguration and Market Repositioning[J].Journal of Contemporary Management,2017,14(1):385-415.

[24]邁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丽芳,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41-64.

[25]Akroush M N.An Empirical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Phases,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Innovation & Research,2012,6(1):47-75.

[26]Millson M R,Wilemon D.The Impact of Changing Markets and Competition on the NPD Speed/Market Success Relationship[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4(5):841-870.

[27]Guimaraes T,Paranjape K.Competition Intensity as Moderator for NPD Suc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Science,2019,11(4):618-647.

[28]Zahay D,Griffin A,Fredericks E.Information Use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n Initial Exploratory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Chemical Industry[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1,28(4):485-502.

[29]Hart S J,Baker M J.The Multiple Convergent Processing Model of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1994,11(1):77-92.

(責任编辑:陈 媛)

猜你喜欢

竞争情报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对手
基于实例的竞争对手专利技术布局分析
选个对手超越自己
面向企业管理创新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研究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与竞争情报研究
分析师观点:WiFi将成为5G技术的最大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