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政史学科融合教学方法谈

2021-07-15曾少芸陈妍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7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曾少芸 陈妍璇

【摘要】新课改后政史两科新教材的内容进一步表明,高中政治、历史学科有着深度的内在逻辑联系。本文通过剖析政史两科学科素养的一致性和知识的交叉性,探讨政史两科融合教学的路径,推动两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政史融合;学科素养;家国情怀;政治认同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已然开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标准依然紧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养学生正确政治方向的目标。而要实现这两大要求,依靠单一的学科教学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在课程整合设置中,在具体学科教学渗透下逐步培养。从新教材改革的趋势看,当下的学科发展已从分化走向多元交叉、高度融合。政治和历史都属于社会科学,常言道:“政史不分家。”高中政治和历史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一直都有着密切联系,新课改后的高中政治与高中历史的新教材更是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下面我们就政治学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历史学科的《中外历史纲要(上)》的融合教学进行探讨。

一、政史学科素养的一致性

高中思政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着重提高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厚植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高中历史课程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高中历史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逐步渗透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素养。在树立正确历史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国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高中历史课程学习的目标之一。

其中,“唯物史观”与“科学精神”素养均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发展规律。“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则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即培养学生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

可见,政史两科的最终目标都在于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形成为国家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情怀。

二、政史学科知识的交叉性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高中政治新教材《中國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实践,以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的方式带领学生重温中华民族走过的路、比较他人的路和远眺探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行道路。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的历史素材以及现实人物故事以增进学生对中国发展历史的了解,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的政治认同。

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以中国历史时序为线索,以专题为形式介绍中国古代、中国近现代重大事件、人物及现象。从历史角度透析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呈现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历史规律中形成现代公民应有的历史素养。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目录

从教材介绍及目录可知,在教材线索上,政治新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述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中国探索出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实际与《中外历史纲要(上)》从起源、古代、近代、现代讲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致的,在说明社会发展进程上所用的历史材料也是高度重合。

三、政史学科教学的融合性

1.交流备课,相互学习

在备课时,政史两科教师应加强交流,共同梳理教学内容。例如,在研究中我们发现,两本教材从中国近代的革命史开始直至新时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史的事件线索中重合的知识点较多,两者都是在阐述中华民族从衰微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仅用3课的内容就覆盖了《中外历史纲要(上)》6个单元的知识。“术业有专攻”,某一学科教师虽精于本专业知识,但对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可能会比较陌生。例如,政治新教材中编入了大量的史实材料,政治教师要充分解读运用就需要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研究了解,而历史教师要在教学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与家国情怀也需要对政治知识有所涉猎。因此,不同学科教师在新教学改革下加强交流,更有利于备课效率的提高。此外,针对教材中高度重合的内容,提前交流也有利于优化学科课堂的教学处理,使课程教学更加科学,避免学生由于知识重复产生学习疲倦感。

2.抓住本质,明确重点

虽然政史两科知识内容高度联系,但两者的教学应该有各自的侧重点。以《新民主主义胜利》一课为例,政治学科新教材仅用一框题的内容就囊括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史,时间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一直推到1949年的新中国成立。因此,单纯地讲故事、列事件绝不是思政课教材编写以期达到的教育目的,教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教材编撰的根本目的,在课堂上有效引导,突出政治科该有的教学重点。该内容的教学重点应为在历史的进程中揭示社会主义道路成功的必然性。

由此可见,政治学科中史实仅为背景铺垫,更侧重结论;而历史学科则侧重于过程。例如,同样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革命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用4个单元10个课时详细讲述了近代中国从鸦片战争开始遭受列强侵略,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民族危机步步加深之下,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探索纷纷失败,最终由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过程。可见,历史学科以史实为学习基础,注重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历史过程的详析,培养史料实证及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3.政史融合,共育素养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家国情怀学科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