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摄影中的乡愁文化

2021-07-14冯子琪

锦绣·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现代性乡愁摄影

冯子琪

乡愁是中国文化自古以来的重要情愫。李白旅居洛阳时写道“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范仲淹的思乡之情凝结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悲凉诗句;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承载着几代人的家国乡愁。可见,有关故乡的思愁一直是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行的,这也成为了许多经典不朽的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在当代摄影语境的建构中,乡愁意识也作为一粒种子在摄影创作中蔓延开来。

21世纪的中国处在现代性转型和变革的关键时期,而这一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历史阶段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在欧洲国家已经发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和市场革命的推进,现代科学技术和城市化不断普及,地方与地方之间的差异性缩小,取而代之的是跨越民族和国家的全球一体化。现代性把人类统一在了一起,基于这种现代性带来的共同历史境遇,一种区别于传统乡愁的“现代型乡愁”随之出现。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摄影群体逐渐成长和进化,国外各种艺术思潮传入中国这与我们的传统艺术观念相互渗透影响,再加上当代社会文化及艺术变得多元而复杂化,这都是促进艺术走向自觉的因素。相比其他艺术门类而言,在表现人与世界的关系上,摄影这一机械复制媒介无疑是最直接而有力的创作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真实地记录人类所依赖的真实世界,同时也为我们观照自我提供了条件。

一、自我意识的回归

有些摄影师以“文化乡愁”为情感依托,选取现实生活中曾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怀旧之人或物作为拍摄素材,在拍照这一行为中理解和寻找自我。摄影师魏壁在广州、大连生活了二十余年后重返家乡湖南梦溪,回归至最原始的生活状态。在寻乡和回到故乡的过程中他分别创作了作品《梦溪》、《梦溪2》系列,用诗意化的影像记录了故乡的人和景,也有一些乡村器物,也许是留有亲人指纹和体温的器物,将乡愁视觉化、可视化。形式上,魏壁深受古人书画理论的影响,将诗、书、画相结合,最后装裱在宣纸上,以此向宋元画家对话。魏壁从马远、董其昌、黄宾虹等大师那里汲取灵感,将古人心中的理想与他看到的现实相叠,以此试图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近几年国内与之类似的作品还有李止《山行》、颜长江和肖置安的《归山》、塔可《诗山河考》等。他们像修行路上的游子一样,将情感投射至土地和传统中去,形成这种带着观念意识的影像语言,从而达到物我之间的相互映照,疏解作为现代人的困惑和纠结,回归宁静的精神家园,找回个体在时代变化中的自我认同。

二、民族身份的确立

乡愁意识,实际上是历史渗透在血脉和精神中的民族心理体现,它包含的是一整个民族的自我认同和归属问题。新锐摄影师吕格尔的《羌的山》系列是一个基于家乡汶川羌族的创作计划,他用虚构纪实的方法呈现了羌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对个人及地域的身份和历史的探索。整个项目分为《羌的山》、《上山寻海》、《星海》三个章节,摄影师用田野考察和民族志的方式记录羌的影像,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回溯,将受现代化冲击的古老文明与现实对峙,进而寻找两者之间的某种制衡。他的图像不是工整的档案式陈列,而是在尊重和构建历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半虚构的“体验性”创作。例如《上山寻海》中,摄影师带着铲子爬到姜维城的山上去“考古挖掘”,把这一过程用照片和视频形式记录下来,进而印证小时候从长辈那听来的“汶川过去是海”的言说。这种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相结合主客观并存的拍摄手段成為当代摄影中一种惯用的叙事模式,这类影像也正是基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关注,通过去记录逐渐消退与流动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性,从而达到唤起人们对个人和地域身份的认知和思考的目的。

三、城市景观的隐喻

乡愁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情感投射,既可以映射到田园乡村中,也可以呈现在现代城市里。人们对现代乡愁的需求一方面源自对田园生活和慢生活的怀念,另一方面也是对资本侵入过后的工业化、城市化的反抗。1976年,由乔治·伊斯曼之家策划的摄影展《新地形:人为改变的风景的照片》中,摄影师就将镜头不约而同地面向城市中的建筑、人造景观和被改变的自然风貌,记录现代化进程中波德莱尔所说的“中间性的临时状态”。摄影师唐晶《生长》系列即呈现了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景观。他选择北京和武汉为拍摄对象,记录了那些不断向天空扩张和拆除改造的老房子。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城市空间与建筑的个性化丧失、逐渐趋于一致的现代性问题。作为生活的主体,在旧城区和历史建筑大量灭绝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思索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类似这种表现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怀旧、异化和扩张问题的作品近几年也不断涌现,例如李林《消逝的风景》、曾瀚《超真实中国》等,他们关注的内容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即在物质世界大行其道,人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异化和模式化的当下,人所面临的境遇如何?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转型和艺术家的自我觉醒,摄影艺术中的乡愁“基因”已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单一的怀古走向自我身份与民族文化的找寻,乡愁文化也作为中国摄影的“母题”不断滋养着摄影艺术的成长。乡愁基因激发着摄影语言的探索,同时也成为创作者进行生命精神探索的重要工具。没有得到反思的怀旧会制造出魔怪。怀旧不永远是关于过去的,怀旧可能是回顾性的,但也可能是前瞻性的。对于过往的怀念,应该对于未来的现实具有直接的影响。当现代型乡愁渗透到摄影中,一种新的视觉样式开始形成,个人传记或群体或者民族传记之间的关系,个人记忆和集体记忆之间的关系也在摄影中呈现出了新的内涵。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 100000)

猜你喜欢

现代性乡愁摄影
乡愁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乡愁
重构现代性
回头一望是乡愁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乡愁
摄影42℃展版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