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①

2021-07-13刘秀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胰岛低血糖

刘秀娟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糖尿病(DM)为我国发生率极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综合征代谢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T2DM)为多见,该疾病存在遗传倾向,是一种因年龄、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因素导致的疾病。数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已经达到1.139亿人,发生率为11.6%,2型糖尿病的占比达到了80%~90%[1]。临床研究发现,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病时间较短,血管、脑、心、肾等尚未发生并发症,此时若加强对于疾病的干预,可在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的同时逆转患者部分的胰岛β细胞功能,进而提高胰岛素功能,阻止疾病进展,减轻疾病损害[2]。目前,临床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已经逐渐转向为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认为可有效实现上述治疗目的。本研究以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为内容,同时选择医院收治的76例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措施实施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来自于我院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76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08~2020-08,通过随机平衡法划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患者。研究组男女比是20:18,年龄45~76岁,均龄(60.57±2.34)岁;病程1~7个月,平均(4.03±1.35)个月。对照组男女比是19:19,年龄47~74岁,均龄(60.52±2.61)岁;病程1~7个月,平均(4.06±1.41)年。经专业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基线资料进行评估后发现,差异具有均衡性(P>0.05)。

1.2 研究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研究获取了医院伦理委员会与患者本人的同意,且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2)经糖耐量试验确诊,病情满足《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相关要求[3];(3)具有正常的理解、语言、视听功能,能够良好配合研究项目。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重要器官疾病,例如肝、肾、心脏、脑等;(2)存在微血管或者大血管并发症;(3)严重感染;(4)Ⅰ型糖尿病;(5)精神存在障碍问题患者;(6)恶性肿瘤疾病;(7)入组前服用影响研究结果药物。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系统教育,为患者制定适当的饮食及运动方案,同时告知患者严格执行。以上述内容为基础,对照组采取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S20133006的门冬胰岛素30治疗,治疗方式为胰岛素笔2~3次餐前注射,注射方式为皮下注射,初始给药总剂量是0.4~0.6U/kg·d。观察组同样采取门冬胰岛素30治疗(与对照组所用药物一致),治疗方式为胰岛素泵持续治疗,注射方式为皮下输注,胰岛素泵通过微电脑、储药器进行控制,将输液注射针头埋在皮下,外接泵用输液管,用药剂量是0.3~0.5U/kg·d,基础剂量为50%~60%,剩余药量分别在三餐前输注,两组均连续治疗半个月。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情况:以治疗前后的血糖进行分析,包括FPG、2hPG、HbAIC,检测方法为葡萄糖试验法。

血脂水平:分别检测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主要指标是TG(甘油三酯)、TC(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HDL-C(高密度脂蛋白),检测方式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胰岛功能:对比治疗前后的胰岛功能,主要是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22.5×空腹胰岛素)与胰岛素分泌指数(空腹血糖-3.5)。

低血糖情况: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标准是空腹血糖水平<3.9mmol/L。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血糖情况比较

表1结果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的3项血糖指标在治疗前无差异(P>0.05),但是治疗后出现差异,且研究组较低,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情况比较

2.2 血脂水平

经检测发现,研究组和参照组治疗前的各项血脂水平均不存在差异(P>0.05),经药物合理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2.3 胰岛功能分析

实施治疗前,对照组和研究组间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胰岛素分泌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经合理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胰岛功能分析

2.4 低血糖发生情况

治疗期间,研究组发生2例低血糖,发生率是5.26%,对照组发生8例低血糖,发生率是21.05%,组间发生率存在差异(χ2=4.1455,P<0.05)。

3 讨论

相关数据报道显示,目前我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总人数达到了9200万,其中大部分为2型糖尿病,且疾病发生率存在逐年增加的趋势[4]。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导致该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胰岛素β细胞出现缺损,胰岛素分泌不足,进而导致血糖升高。简单来看,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代谢失衡以及血脂代谢失衡为主要特点的内分泌疾病,胰岛细胞功能障碍为疾病的发生机制,同时胰岛细胞功能障碍是患病的主要环节。因此,胰岛β细胞功能的减退情况对于2型糖尿病的病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改变饮食与生活习惯,同时服用药物,若血糖仍旧无法得到控制,则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进而减轻疾病损害。

对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主要治疗方案包括常规治疗和强化治疗两种方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将血糖水平控制于正常范围内,尽可能缩减胰岛素的餐前用量,同时避免中效和短效胰岛素在体内的重叠现象,预防发生低血糖,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避免大幅度波动。相较于常规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模拟机体胰岛素正常的分泌模式,因而对于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更具有效果。在何殿、高银婷、姜东芹的研究中同样认可上述观点[5],认为胰岛素泵强化可促进血糖水平稳定。门冬胰岛素属于长效的胰岛素类似物,可对基础血糖水平进行调整,同时还可降低餐后血糖水平,进而良好满足患者对于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的需求,经输注后,可在10~20min内发挥效果,吸收较为迅速。此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还可为患者补充足够的外源性胰岛素,可发挥持续降糖的效果,进而改善内分泌紊乱,降低血脂水平。

综上所述,采取采取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可获取较为满意的效果,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素功能和血脂水平,有利于降低和预防患者发生低血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胰岛低血糖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管内皮细胞与胰岛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