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T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创新

2021-07-12卞志勇

科技视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实训

刘 娴 卞志勇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基地建有智慧交通实验室、物联网基础实验室、云计算实验室、4G移动通讯实验室、以及ICT展厅、智慧教室等,在创新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以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通过基地的建设与学校达成合作成立中兴信息通信技术学院,共同培养面向ICT行业综合信息应用创新的技术人才。基地建设为学校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实验平台的建设都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1 高职院校实训平台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训平台建设现状

在近年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高校提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通过实训平台的建设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实现了国家创新发展政策制度的落实。但是就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下实训平台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企业的参与性不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没有充分的结合专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和建设,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停滞不前,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2 高校实训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业提高了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关政府部门和高职院校也加强了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重视,但是就整体来看还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1.2.1 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平衡

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教材选择还是在教学方式中更加地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实习实训环节的重视,导致人才的专业技能与社会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与此同时,在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尽管在总量上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校企合作的紧密性不强,校企之间的联系较少,导致人才培养方法并未能满足现代社会市场发展的实际需求,与其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更是存在一定距离,造成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人才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上难以与企业的真正需求契合。

1.2.2 合作力度对实训项目造成约束

学校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而在教学活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面对产业和经济的服务经济性、创造性不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效益是企业决定投资的关键指标,对于具有高风险的长期性人才培养计划来说,企业的投资力度相对较小。由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并未充分地发挥联合优势,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关于顶层设计、考核评估等方面尚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导致高职院校实训平台的建设水平停滞不前,平台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缺少行之有效的实训扩展项目[1]。

1.2.3 资源优化和协同体系推进不足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就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其资源利用率和协同推进体系存在较大的问题,在教育资源与区域产业资源之间尚未形成良性的互动局面。目前,区域产业的建设与教育资源的创新推进速度较为缓慢,而教育资源与实训研发资源的融合还有待提升。除此之外,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协同育人体系推进力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后限制。

2 ICT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实训平台建设的创新策略

2.1 精准定位,调整实训平台合作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在高职院校实训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先是要明确实训基地的地位的。作为实训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也是促进产教融合进一步发展的有效保障。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规避传统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现代化的社会发展为主要目的构建实训平台,并且在实训平台建设的过程中将实践教学、技术培训以及产业培育融入其中,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的满足社会市场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要求[2]。

除此之外,在实训平台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要充分的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即是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地强化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职能标准的相关性,以此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保障。

基于此,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训平台建设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资金投资力度,并增加专项资金,更新实训基地现有的基础设备,通过工厂生产环境的模拟以及更多实用性实训项目和环节的增设,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社会市场当中最新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技术环节融入到校园中。另外,在实训平台创新建设的过程中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相关专业人员,通过进校指导的方式实现校外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无缝隙衔接,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加深对技术动态的了解,也促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2.2 丰富功能资源,推进校企协同育人进程

在现有的实训平台上高职院校可以有效的促进功能的丰富[3]。例如,现阶段针对教育培训实训、技术技能鉴定方面增加公共技术符合和技术研发等功能,以此强化教学与科研以及产业化之间的衔接。除此之外还可以现有的丰富资源,通过全真、仿真以及模拟等多种表现形式实现校外可用资源的整合,从而构建出线上线下资源一体的现代实训平台。

在校企协同育人进程推进的过程中首先以企业的基本需求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立足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构建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机制,基于产教融合拟定课程体系,来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4]。其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协同育人共享资源体系,借助相关政府部门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面的联系与合作,从而构建多元主体的资源整合体系。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区域内的资源建构实习实训基地群,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2.3 智能化管理,优化沟通与监督评价机制

在现阶段高职院校实训平台管理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的日常管理与企业的定期检查为代表的传统化管理,而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基于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建设创新,要逐渐转向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阶段。不仅可以促进实训平台利用率的提高,还充分的体现了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实现了智能化的提升[5]。

在沟通流程与监督评价机制构建的过程中,先是要充分的利用现阶段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沟通流程的优化,提高校企合作的精确性,缩短双方签订协议的时间,降低两者之间的交易成本。另外,在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还要实现权责的明确划分,制定较为统一的校企合作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从合作内容和成效等多个方面制定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资源重组、项目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和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要强化校企之间的合作,通过精准定位、功能与资源丰富的和智能化管理等方面来实现实训平台合作模式的调整、校企协同育人进程的推进和沟通流程与监督评价机制的优化,从而促使学生的技能能够真正的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途径,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实训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