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科发展路径研究

2021-07-12孟佳男

科技视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流民办高校

孟佳男

(吉林动画学院,吉林 长春130000)

教育,乃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2015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标志着我国迈入了“双一流”建设新时代,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应该顺应“双一流”建设时代背景,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开拓全新的发展路径,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民办高校学科发展的困境

1.1 办学资金来源单一

民办高校是由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开办的高等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正因如此,与公办高校不同的是,民办高校的办学资金来源单一,得到的国家财政支持较少,在教育经费扶持资金中占比小,所以需要学生缴纳较公办学校更高的学费以支撑办学,从而导致招生难成为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如此,民办高校教师在薪资待遇方面均不如公办高校教师,使得民办高校教师流动性大,人才流失严重。

1.2 学科建设趋同性高

从学科建设来看,民办高校学科设置趋同度高,同质化问题严重。第一,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上出现趋同,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忽视了自身的优势和便利条件,不考虑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第二,民办高校通常没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领导以及管理人员办学经验不足,交叉学科建设意识淡薄,然而,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是当下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势,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进程缓慢势必会阻碍民办高校学科发展进程。第三,学科发展不平衡是民办高校学科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重理工轻文史是民办高校中较为常见的问题,理工类学科较文史类教育经费多、教师地位高、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大等,也会导致学科建设趋同性高,从而导致招生就业竞争力差。

1.3 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是影响学科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多数民办高校,师资结构尚不完善,虽然近几年“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但是相比于公办高校,其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仍旧不够,高层次人才极度匮乏。另外,“双师型”教师的数量也无法满足实际所需。尽管民办高校也有一批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但是他们往往年纪偏大、精力不足,无法胜任学科建设与发展工作;年轻一批的教师中也有科研、学术能力强的,但是他们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对学科的把握尚不到位,同样无法胜任学科建设的任务。既有丰富教学、科研经验,又有精力、有能力担负学科建设重任的教师通常会流向公办院校。除此之外,民办高校教师往往集中精力于教学和科研,对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科发展后劲不足。

2 民办高校学科发展的机遇

2.1 平等的学科发展机会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提问时,明确指出“三个同等”,即同等重视、同等建设、同等评价。同等重视,就是一视同仁,都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都是冲击世界一流的重点建设对象;同等建设,就是建设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经费等都同等覆盖;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标准评估考核,一个尺子一个标准[2]。这就为民办高校学科发展机会平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意味着民办高校享有和“985”“211”高校相同的竞争机会,理论上具备了冲进“双一流”建设高校、享受“双一流”建设高校资源的资格条件。

2.2 民办教育政策不断完善

整体来看,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之间形成了良性竞争,激发了公办高校办学的激情与活力,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入了新鲜血液。正因如此,近些年,国家开始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并陆续出台了民办教育相关条例,例如,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2016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都从法律层面为民办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2.3 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制造2025”、“职教20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家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成了当前高等教育突出的一大难题。然而,民办高校的创办者,民营企业家更能知道企业真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更能把握以职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是关键,要把企业引入高校,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平台和机制,真正落实合作育人、“无缝对接”培养,而这正是民办高校的优势所在。

3 民办高校学科发展的路径

3.1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科发展必须具备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学校学科发展需要,通过高额安家费、解决配偶工作和子女上学问题以及可观的科研启动基金等方式吸引高层次人才,完成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推动学校学科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要着力培养自己的青年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通过校内外培训、多阶段、多层次的教育教学大比拼、丰富的科研奖励制度、畅通的职称晋升通道等激励教师发展,鼓励教师在岗科研和到企业培训,挖掘青年教师学术潜力,加速青年教师成才,建立起学校自己“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学校自己的学科带头人,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人强大的才支撑。

3.2 人才培养建设方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在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民办高校要发展,学科特色必须凸显,在此基础上培养一批国家特需的应用型硕士,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双一流”建设竞争中脱颖而出,占得一席之地。学科特色发展,一要依托区位优势,因势利导,根据地方发展现状分析当前人才供求情况,结合地区发展趋势预判未来人才需求走向,在此基础上发展特色学科;二要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3]。

3.3 科学研究发展方面

“教育先行”这一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教育俨然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助推器,与此同时,经济对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正因如此,民办高校势必要拓宽办学资金的来源,以保证办学中人、财、物的供应。包括提供先进的科研设施、营造科研氛围。重视科研人员,除待遇方面,要以公开招聘和个人举荐的方式引进科研人才,建设科研机构,包括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制度、科研服务等方面。从事科研实践,选择前沿的重大课题进行科研,进而取得一流的科研成果。

3.4 社会服务方面

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是高等院校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通过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学研产一体化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人才队伍的建设,能够实现学校在积极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服务社会。通过为社会服务不断促进学科自身的发展,增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自身办学能力的同时与一流大学的学科看齐,逐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在突出基础研究的同时,注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将科研创新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流民办高校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