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与实施

2021-07-12顾宏斌

科技视界 2021年16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职业技能机电

顾宏斌

(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无锡214191)

0 引言

针对“1+X”证书制度的实行不仅是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互相融合,而且中职学校机械类的技术在引入此项制度的背景下应该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所决定的,因此优秀人才的塑造方式、双师队伍管理的方式及其课程内容等层面都需进行改善,这样就促使机电专业的学生在文凭证书和专业技能证书上能够产生比较明显的牵引。

1“1+X”证书制度的内涵和实际意义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早就已对“1+X”证书制度的教育及基础教育改革与教育内涵明确提出了发展的方向。在其中“1”是职业教育得到的文凭证书,是学习者证实本身文凭的层级的证书,而“X”为职业技能级别证书,是学习者本身掌握的专业技能与级别的证书,根据对“1+X”证书制度设置,便是对当代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管理体系的指标值的设置,将两者内容合理紧密结合,推动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工作,使其变成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的高层次人才。所以,“1+X”证书制度的设置,对促进在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拥有更加创新的意义,它的发生将推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现实化教育贡献力量。

“1+X”证书制度的开设也是完成产教融合的催化剂,根据“1”进行学生专业知识工作能力的培养,完成学生的学历提升,而“X”则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由不一样的公司、社团组织进行学生的职业技能评定,进而给予派发有关的岗位证书。根据“1+X”证书制度能够将职业教育的教书育人作用与公司实践活动要求紧密结合,完成企校间的密切协作,加强职业教育以德育人的教学目标。据此,院校应搞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教育工作,并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健全课程教育内容与职业教育工作,将大量与实践活动技能有关的要求融入教学大纲上,完成学历提升与职业教育相统一的标准,充分发挥教育职责的必要性[1]。

2 “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中职学校机电工程教学的现况

2.1 机电类专业课程内容现状

根据对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的调查分析能够发现,该专业的课程内容管理体系还存有下列问题:一是在课程内容构造层面,一部分中职院校虽然将机械类技术专业设定为该校的基础专业,可是并没有依据市场和用人公司对机电工程优秀人才的具体要求有效调整某一技术工种或是课程结构,并且艺术生文化课与专业科目的课程内容都没有分派好适当的占比,没有形成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二是在教学内容层面,没有及时追随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改革更新,教学内容的设定仍主要以技术培养为主导,欠缺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职业素质等层面的具体指导,教学内容也存在重复、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活动的现状,没有很好地反映职业教育的特点。

2.2 机电类专业师资队伍尚需完善

在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层面,机电专业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还滞留在以往的阶段,没有及时依据市场和用人公司对机电专业优秀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升级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具体指导重点也大量地放到专业技术上[2],而对学生综合素养、自主创新能力及未来学生就业情况考虑不周全。除此之外,一部分中职院校对机电专业教师的培训过于形式化,没有获得应该有的效果。

2.3 机电类专业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活动的教学方式必须转型

机电专业的教学方式主要存有下列问题: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活动,实践课程内容学时短、总数少、占有率少,没有健全的考核细则,学生对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不重视。在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机电专业理论研究课堂教学的错位,因为现阶段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基础知识绝大多数都来自学校纯理论的教师,可是因为这一专业属于理工科专业,需要学生在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地根据实践技能的辅助学习来完成学习的最大化。

3 机电类“1+X”证书制度的执行途径探索

3.1 根据“1+X”证书制度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在课程内容的分配层面,中职院校应当对机电专业的课程内容进行一个比较有效的分配,要把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中间进行一个比较有效的分配,而且中职学校的教师能够依据市场趋势及其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有效地调节教学方式并在之前的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的创新。此外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而言,要尽可能地给学生配置一个比较优良的试验环境,针对试验室机器设备的配置应当不断加强并更新,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够让学生不断练习熟练,还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实践活动课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

课程评价行为主体决定着课程内容的质量,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工作一般由高职院校单独负责,这也是造成课堂教学与产业链、公司发展要求错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1+X”证书制度示范点背景下,作为职业技能级别证书及要求的建设主体的评价组织也应变成职业教育课程评价的开发主体之一。一方面,评价组织的行业背景比较深厚,了解产业态转变及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上的转变,有着参加开发产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的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评价组织具备一定的职业教育或职业技能工作经验,掌握教育教学的基础原理方法。作为既懂“岗位”又懂“教育”的跨界行为主体,评价组织具备较强的公信力和规范性,应在课程评价尤其是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挑选等层面提供充分的提议和支持,确保课程开发质量,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的认同度。

3.2 根据“1+X”证书制度的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搭建

中职院校要提升实践产业基地的基础建设,进一步转型实践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报考多种职业技能级别证书,并使职业技能的训练紧跟专业技能证书的建设脚步;强化校企合作办学,充分运用公司教书育人的主导作用,搭建与公司生产制造紧密结合的在校学习课程设置和公司实践课程设置,由2个育人行为主体密切配合,一同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以学生就业为出发点,培养“拥有良好的心态、工作能力强、融入快”的机电专业优秀人才。

3.3 根据“1+X”证书制度的双师队伍建设研究

为了更好地打造出一支比较出色的“1+X”证书教师队伍,最先应当加强对双师团队的搭建的研究,在结合现阶段情况下确立有关“1+X”双师队伍管理体制,为教师团队的选拔提供一定的根据。

4 结语

证书制度的执行意味着大学生进入了考资格证书的时代。在其中“1”指的是众多中职学校学生的文凭证书,由于文凭证书可以真实的反映众多学生的硬件能力,反映学校教育学生的结果,而“X”则是指不同类型的职业技能级别证书的统称。因而,合起来就是指大学毕业生或是社会上的往届毕业生的职业技能的水平,是可以反映文凭水平及其专业技能水平的一项综合性的评定结果的证书。因此该证书制度的实行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职业技能机电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职业技能竞赛国内外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