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风眠仕女图的绘画技法与风格特点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仕女画仕女图仕女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12)

一、中国仕女画的发展历程

仕女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门分科,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轨迹,仕女形象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仕女画发展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所描绘的女子形象主要是贤妇和神话故事中的仙女,这类形象的原型大多是诗词歌赋和民间的神话传说。唐代仕女画是中国人物画的一个重要分支,画家在画面中追求的女性造型都是曲眉丰颊、体态丰腴、发髻高耸、雍容典雅、富丽华贵、袒胸露背的一种奔放自由的状态,隋唐时期的仕女画已经显现出内外兼具的特点,而且表现手法也日益成熟,用刻画形体来体现神韵的能力也逐步提高。唐代是封建社会的辉煌时期,也是仕女画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仕女画的题材上大多为表现贵妇的生活方式,在技巧上作品不仅可以把握仕女的外貌姿态,人物塑造得也更加具体,写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唐代之后的五代,画家们在传承唐代仕女画创作的基础上又有所革新,对人物的塑造也更加的细微、写实。而到了政权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昌盛的宋代,仕女画的创作在前朝的基础上题材更加的宽泛,不管是上层社会中贵妇的形象,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形象,还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子形象均被画家所关注。到了元代,作为蒙古族统治的时期,民族冲突导致画家们纷纷隐居山林寄情于山水画,由此导致了仕女图呈现出衰退的趋势。直至明清是仕女图作品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戏剧故事、小说中女子的形象都是画家们所关注的题材,人物造型也由宋代的具象写实逐渐趋向于带有浪漫的唯美主义色彩的写意。我国仕女画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时兴时落的发展过程,表现题材和技法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不断的扩展,而林风眠作为中国现代画坛中的佼佼者,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他的仕女图系列作品也是他创作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题材,最能代表他的艺术成就。

二、林风眠仕女图的绘画技法与风格特点

林风眠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时代,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艺术逐渐沦为政治的附属品,艺术家们将画笔作为武器,用艺术去抨击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写实主义逐渐成为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主流艺术形式。而也在此时,西方的文化也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初期,林风眠选择远涉重洋,通过学习西方的艺术文化丰富自身的眼界,林风眠在外留学时,其自身所学与西方艺术产生了猛烈的碰撞,受到毕加索、马蒂斯等后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中夸张变形的人体和浓烈色彩的视觉冲击等影响,不再局限于中国当时的写实主义,以在追求于西洋画法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油画为主,林风眠重新处理了笔墨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将西方绘画的色彩融入水墨之中,产生一种更具张力的绘画艺术形式,打破了古人一贯的构图形式,如其代表作品《柏林咖啡》《摸索》等,用笔狂放自如,光色交辉,画面更富层次与深度,大胆奔放的色彩风格与浓郁浪漫的西洋画气息相互交融,就像是在留学期间林风眠的生活的折射。他的仕女图这一题材深刻地反映着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平衡感。1925年学成归来的林风眠公开提出了东西艺术调和与互补的艺术主张。此时的代表作品《人道》,这是林风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创作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其用犀利抽象的笔墨语言刻画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画中无数殉难者的形象,反映着其对这个惨无人道的社会现实的控诉与反抗。

林风眠一直对女性美的题材有着不一样的情感,直至到了晚年仍然创作了大量仕女图系列的作品,他对仕女图的别样情怀主要原因之一是来源于他的母亲。他的许多仕女图都和对母亲的记忆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他的仕女图系列作品《持花仕女图》中所刻画的仕女那般温柔的眉眼和神态。《仕女图琵琶女》是林风眠仕女图系列作品典型的代表,图中穿着中国传统服饰的仕女,高高挽起的黑发,削肩长项,眉眼低垂,怀抱着琵琶席地而坐,一块白色窗帘把背景切分为看似均等的三部分,在人物侧身后的插满黄白莲花的细颈灰白色花瓶把背景点缀的既丰富又恰到好处,不与人物有任何冲突。在这幅作品中,林风眠通过把衬在蓝色衣服上的白线与他画作中特有的圆弧曲线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巧妙地勾勒出仕女的仪态神情之美。画中的仕女抱琴而坐,显得素雅清淡,清新脱俗,神态间透露着女性特有的柔情。在他的画中,不管是美人标准的瓜子脸型,让人舒适的五官,还是高高挽起的黑发都运用了圆弧曲线,那像柳叶般动人的双眼即使没有点睛之笔,也依然灵动传情。除此之外,林风眠仕女画中最突出的线条技法则是把这种勾线方式灵活地运用到美人的衣衫上,突出衣服的质感的同时又衬托着人物更加的婀娜得体。将圆弧曲线的描绘手法寓于方形布局的构图中,使得画面圆锐有度,增强了整幅画作的柔和性和灵动的飘逸感。圆弧曲线与方形构图的搭配使画面“圆中有锐”。

林风眠的仕女图系列作品中,在绘画布局上,没有大段诗词的描绘,他的作品不同于大部分的中国传统绘画布局,只在干净的画面中安置于一个签名,使得整幅画格调清新,诗情洋溢,却很好地诠释了“诗情画意”这一词这也是他绘画技法的另一革新。又如他的仕女作品《拈花仕女图》,画中一位身体正面端坐的仕女,俏脸微侧满眼的柔情倾注在捧在手里的莲花上,就像那情窦初开的少女,她的眼睛仿佛会说话,神态中透出温婉的气质,传达出浪漫清新的格调。画面中采用近距离的视觉取景,在中国绘画手法中附着着西方绘画的色彩和光影,使得画面有东方传统的古典韵味,又显现出西方的轻松与浪漫。整个画面透着通透的层次感,一枚朱印胜过大段诗句的点缀,使得画面别具一格,诗情洋溢,简洁却又让人忍不住去细细推敲,仿佛寓诗于画。

林风眠在绘画创作方面,用欧洲绘画的角度重新发现中国绘画中崭新的活力,就像他的众多仕女图系列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调和东西方艺术特色,画中既蕴含着明代人物的造型又可以看到宋代具象写实的风格。吸收西方艺术营养又将东方古典艺术与传统的民间艺术交织在一起,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形成了他鲜明的个性化艺术特色。在其代表作《绿仕女图》中,用之字形构图安置仕女的形态,仕女手持书卷倚坐在画面之中,背景则采用静置的花瓶与垂下的窗帘,运用抽象的线条与色彩元素,将画面层次感拉伸,体现出现代绘画的意味。在改革中国传统绘画的历程中林风眠在绘画中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见解以及开拓性都对我国近现代美术具有指导意义。他将中西融合运用得淋漓尽致,将西方色彩与中国水墨相结合,绘于宣纸之上,使得作品有着更强的色彩感,宣纸带来的画面中的颜色有出乎意料地和谐与沉稳。柔和的色彩与富有韵律的线条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旋律,他笔下所刻画的女性,无论从外貌美还是优雅的内在气质,均与中国古代仕女画所不同,不管从古装典雅的仕女还是到现代的丽人,从舞台上的戏剧人物还是到现实生活中的女子形象,都是那么的干净纯洁充满生命的灵动性,既拥有了东方女性的优雅与柔美,又包含着现代女性的气质美,展示出动人的风采,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独特的形象符号,给我国近现代画坛带来了极大的启发为中国美术步入现代化贡献了不可缺少的力量,培养了大批艺术家,如以独特风骨堂堂而立,兼攻油画与水墨的吴冠中、赵春翔以及专攻油画的苏天赐等等,他们或抒情抽象的风格,或者营造诗情景物意象,即使绘画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但是都秉承延续着林风眠所倡导的将西方技巧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的绘画艺术理念。寓情寓画,以画寄情,这也是林风眠的人格魅力。

三、结语

林风眠的仕女图系列作品取材广泛,他笔下的仕女气质非凡既有古典美又透着现代美,不仅寄托着画家审美,情感和追求,也蕴藏着他曲折坎坷的人生境遇,这些优雅恬静的画中人物娴静优雅,柔情细腻,就像是林风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折射,即使他的画中大多仕女画都是单一的没有相伴者的仕女,却风格各异,各有各的气质,画面中美人的外貌动态展现的惟妙惟肖,神情优雅,服饰大方得体,眉眼秀发用线干脆果断,明亮的衣衫设色与朦胧的背景有着较强的对比性,因而给画面增添了韵律感,就像是被聚光灯照耀着的主角。不同的文化境遇和个性的追求都形成了林风眠体系中艺术风貌的差异,然而其中所隐含的精神的一致性与外在形式风格的相似性都是有迹可循的。

回望林风眠的一生,他的人生风光过,也没落过,他的一生都在经历着离别,幼年时,母亲的离开,年轻时妻子的离去,动乱时妻子、女儿的分别,即使他感受尽世间所有的清冷和孤独,而他所经历的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社会主义改造等世纪大变迁,也给他的身心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的一生似乎是苦情的一生,他的画却像是逆着风飞行的雄鹰,透着悲苦和孤傲。似乎唯独有艺术才能使他在起伏的岁月中留下壮丽美好的诗篇,只有绘画才能使他平和、沉静、对世界充满憧憬,正如他画中那别样的浓郁和热情,明亮绚烂的色彩,始终浸透着悲凉和哀愁又笼罩着缥缈的朦胧般的诗情画意,而那干净利落的墨线却又像从来没有经历过世事的少年,干净而保持着憧憬,他的身上永远有着对待绘画的赤诚之心,1991年7月,林风眠因心脏病去世,他作为中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画坛的大师,无愧于一代宗师。

猜你喜欢

仕女画仕女图仕女
江南佳丽
——苏州博物馆藏仕女画展
《洪福绵绵》《唐代仕女图的现代再设计》《梦》《夜》《解忧杂货铺》《勤俭节约—节约用纸》
张充和欲扔进纸篓的《仕女图》
浅谈木雕中的仕女创作
“礼教下的光斑”
脑洞大开的国画,这么high!
唐代人物画述评
唐寅仕女画与喜多川歌麿美人画比较研究
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