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2021-07-11张洋洋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实践艺术教育创新思维

张洋洋

摘 要: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感知能力、想象力有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保证学生思维独创性、灵活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艺术教育借助艺术活动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主动追求美好事物,对学生思维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艺术教育;创新思维;艺术实践

一、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价值

(一)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藝术活动本身是一种创新性的活动,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思维的广度,为学生创新思维发展提供重要条件。艺术作品来源于日常生活,又对生活进行了提炼,用艺术的手法对生活进行了重新的塑造。艺术作品充满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艺术家在情感支配下通过想象完成了艺术形象的塑造。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的训练,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分析和鉴赏了大量艺术作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

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需要多种思维的有效参与,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和审视客观事件,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细节上提高行动的有效性。在创新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具有整体把握能力,在生产实践中运用聚合、发散的思维方式。艺术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思维升华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整体性。任何艺术活动都是将事物的形状、色彩、空间等知觉对象,整体性地进行综合、叠加、黏合、变形、补充和夸张,从而形成新的审美意象,这要求学生对艺术形象的形成进行综合性的把握。审美赏析活动也需要使用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一方面要把握事物的细节,对细节进行观察,另一方面要在把握局部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整体。艺术赏析的过程是学生思想升华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艺术实践、艺术赏析等教育活动能促使学生掌握并运用艺术的方法来改变世界。

(三)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

思维独创性是指思维主体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只有具备独创性思维,才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质的突破,达到高质量的创新。高校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味艺术形象,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度的思考研究,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艺术活动还具有批判性,这种批判表现为学生不仅关注艺术作品,而且关注作品的创作背景、作家的思想主张,能运用当下审美价值理念对艺术形象进行批判性的赏析,并且对艺术形象的价值做出重新判断。艺术审美活动具有其他活动无可比拟的自由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它受个体自主意识主导,由个体对作品作出评价,有助于破旧立新。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才华、修养,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引导学生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有效解决各种问题。

二、艺术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原则

一是多学科进行交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需要具有多学科视角,融入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其它学科的内容,进一步把艺术教育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启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有效进行人文渗透的教育效果。

二是优化教育的理念。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育应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不仅要进行必要的艺术理论教育,还要组织开展丰富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实现传统的艺术教育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一方面,高校要把艺术教育作为传授艺术知识、进行艺术训练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还要在艺术课堂上尊重学生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三是提高教师的素养。高校艺术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艺术教育的质量,新时代的高校艺术教师应当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丰富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完善艺术教育体系。一方面,要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艺术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艺术学习实践活动;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艺术研讨活动,发挥教师对学生引导作用,通过开展趣味性的艺术实践活动,运用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提高艺术教育有效性,达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标。

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情境

首先,艺术教育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由思考,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通过微课或慕课呈现与艺术相关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其次,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投入艺术创作实践,教师还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建美好课堂的重要条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课堂展示的空间和机会。最后,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的资源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作品,或者组织学生就艺术作品进行互动讨论,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艺术情境任务,引导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积极投入艺术实践,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应当高度重视提高学生艺术鉴赏水平,通过经典、优秀、前沿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创作信心。其次,教师还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引导他们利用互联网自主寻找艺术资源,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欣赏的主动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效果。最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多种艺术创作技巧,还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专门讲解这方面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艺术技能。

(三)组织开展多种艺术实践活动

教师要多向学生展示来源于生活的艺术作品,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艺术技巧进行创作实践,从而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教师不仅要在艺术课堂上进行示范引导,还要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动手操作。其次,鼓励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给予指导,促进学生艺术能力的提高。最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置不同实践任务,在因材施教理念下使学生高效进行艺术创作。例如,教师不仅要组织开展艺术作品的鉴赏课,在这基础上还要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实践任务,使学生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展示、游戏、比赛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创作实践。教师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在艺术实践中获得成就感。教师只有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做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释放自己的情感,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艺术实践水平,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突破,还要将生活与美术教育进行结合,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主动地参与艺术实践,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帮助学生在学习艺术理论知识之余,体会到艺术活动的乐趣,从而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当中。

综上所述,依托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应当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艺术教学情境,通过丰富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推动学生积极投入艺术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鉴赏中提高艺术创作能力,达到培养其创新思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齐宇.论高校开展美术教育的策略及途径[J].美术教育研究,2017(5):154.

[2]刘文生.加强美术欣赏教学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2(10):146.

[3]乔伟莉.高校美术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提升[J].艺术科技,2018(6):273.

[4]唐慧.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课程融合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4):84-85.

作者单位: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实践艺术教育创新思维
大学生舞蹈专业艺术实践教育的设置及意义分析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教学中艺术实践的意义与实施方法
教师教育专业化背景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改革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加强中职学校学生艺术实践的思考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