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深度融合三维五层可持续教学改革新探

2021-07-09万木君胡玲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万木君 胡玲霞

[摘 要] 物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领域中的“新兴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各界重视,并成为就业前景广阔的热门领域。各大高职院校为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纷纷设置物联网专业。传感网技术作为物联网两大核心技术之一,在整个专业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都开设了“传感网开发技术”这门课程,但都不同程度存在师资紧缺、教学团队难建设、课程难落地、学生积极性不高、两级差异明显、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基于职业能力导向分析原因,研究探索“传感网开发技术”课程改革的新思路,提出三维五层可持续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 校企深度融合;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传感网开发技术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5G环境下智慧物流预警机制和预警系统的研究”(2020KTSCX322)

[作者简介] 万木君(1980—),女(苗族),湖南沅陵人,学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研究;胡玲霞(1978—),女,湖北麻城人,学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光电信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联网与大数据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065-04   [收稿日期] 2021-02-26

一、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监控、城市管理、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的迅速发展,物联网已成为最热门的就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高职院校立足产教融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1]。从教育部审批允许在高职院校中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开始,多所院校陆续开始有毕业生就业,其主要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工作。

物联网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传感网开发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被认为对当今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因此,传感网开发技术是高职院校物联网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且大部分院校将之设置为专业核心课[2]。

但因其技术处于前沿,知识交叉性强,授课难度大,师资培养困难;同时,课程对学科知识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于普通高职学生具有较大挑战,学习积极性很难提高。因此,大多高职院校在本课程教学中存在课程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学生专业能力不达标、人才质量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现状

(一)理论难,实践难

“传感网开发技术”这门课程是物联网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对于高职学生而言都有很大的难度。理论难,是因为这门课程涉及的学科有网络、电子、自动化、计算机、人工智能等不同学科,涉及的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sm system, MEMS)、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无线通信、低功耗嵌入式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前沿热点技术。对于习惯接受应用技能为主的高职学生,接受并理解这些理论是个难题。实践难,是因为涉及的设备和工具软件众多。对于开发者而言,既要掌握软件代码的编写,又要熟悉各种硬件设备的搭建、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

(二)难学难教,对师生都是很大的挑战

由于“传感网开发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交叉性、实践性强,授课教师必须解决的是:如何将这些复杂高深的理论讲得浅显易懂,同时又将步骤繁杂的操作方法教给学生。这需要教师不断拓宽视野,针对学生基础改进教学方法,找到合理、有效的教学思路。高职的学生大多基础较薄弱,自学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探索欲望。“传感网开发技术”这种理论和实践都要求很高的课程,如何学好,对高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师资队伍匮乏

作为新兴专业的核心课程,传感网本身技术领先,对于很多高职院校而言,师资是个大问题,相关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量大、待遇高。有企业一线开发经验、高学历,并能传道解惑的开发工程师转行做高职专任教师的凤毛麟角。很多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任教师是由计算机或电子等相关专业调整而来的。这些教师大多要么只懂硬件,要么只懂软件,两者兼备的不多。在教学实施中,为贯彻相关政策,必须合理引入兼职教师,辅助教学[3]。传感网开发的企业本就不多,因此本课程的校企合作资源异常匮乏。市场上相关人才急缺,要将这批行业企业专家、技术能手引入高校兼职教师队伍,有很大的难度。如何建设培养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课程教学团队,是目前很多高校最苦惱的问题之一。

(四)高职高专教材匮乏

目前市面上面向高校的“传感网开发技术”课程的教材很少,已有的又基本以本科院校为主,教材内容偏理论知识,难度及内容都不适合高职学生。专门针对高职高专水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难度适中的传感网课程教材异常匮乏。这也是造成高职高专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师资培养都困难的高职院校,根本没有能力开发专门的课程教材。

(五)实验设备资源匮乏标准不一

“传感网开发技术”课程是一门软硬结合的课程,涉及的硬件设备非常多,现行标准不一,且设备更新的速度也较快。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只能选择一个设备商的配套设备,教学过程中只能以这套设备的搭建配置方法为主。在选择设备商的时候,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个顾虑:学生掌握了这套设备的使用,就能适应市面上相关企业的需求吗?!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