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温阳化瘀通脉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2021-07-08王李松吴攀峰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温阳化不稳定性通脉

王李松,吴攀峰

(浙江省浦江县中医院·浙江 浦江 322200)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心内科较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胸闷不适等症状,病情变化迅速,若不能及时有效控制,易演变为或诱发心脏缺血相关事件,死亡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较大[1]。目前该病的西医治疗以稳固动脉斑块、抗凝和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等治疗为主,虽暂时有效,但持久用药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部分病情顽固的患者效果不甚理想[2]。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源远流长,标本兼治,效果肯定[3]。笔者采用自拟益气温阳化瘀通脉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证属阳气虚兼血瘀痰浊者49 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内科门诊2017年1月—2019年6月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按1∶1比例分为2 组,各49 例。观察组男25 例、女24 例;年龄40~78 岁,平均(55.21±4.95)岁;病程2~9 年,平均(6.39±1.17)年。对照组男28 例、女21 例;年龄40~77 岁,平均(54.73±5.12)岁;病程3~8 年,平均(6.47±1.30)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不稳定心绞痛诊断参照“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4];2)参照《中医内科学》[5]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相关内容拟定阳气虚兼血瘀痰浊证辨证标准:胸闷胸痛,心悸气短,乏力,四肢不温,体胖多痰,舌质紫黯,脉沉细涩。

1.3 纳入标准 1)符合前述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和阳气虚兼血瘀痰浊证辨证标准;2)年龄40~80岁;3)患者和家属对本临床观察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冠脉搭桥、 PTCA术、冠脉造影病史者;伴有精神疾病、恶性肿瘤者;伴有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照“慢性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予以常规西医疗法[4],包括硝酸酯类、抗凝、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调脂类等西药常规治疗,疗程4周。观察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加常规西医疗法(同对照组),自拟益气温阳化瘀通脉汤组成:丹参、当归、黄芪各15 g,党参、赤芍、川芎、瓜蒌、薤白各12 g,桂枝、石菖蒲、五味子、降香、甘草各9 g,随症加减,日1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 mL,分中晚两次温服,疗程4周。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的疾病疗效评价标准对2组的疗效进行评定[6],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加重。

2.3 观察指标 1)血脂水平:于治疗前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组患者血脂,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主要心血管事件:复诊或电话随访随访6个月,记录2组患者发生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的例数,比较2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2.4 统计学处理 文中计量与计数资料通过SPSS18.0软件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疗前、疗后血脂水平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疗前、疗后血脂水平的变化

3.3 随访6 个月2 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随访6 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例(%)]

4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范畴,其病位在心,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关键为心脉痹阻。有大样本研究显示,不稳定型心绞痛多以实邪为患,其中血瘀最为突出,其次为痰浊、气滞,本虚与阳虚证的关联强度最大[7]。该病患者多年过半百,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虚,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血行不畅,滞而为瘀成痹,造成心脉痹阻;或患者恣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致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益气温阳、活血化瘀、豁痰通脉为治法,自拟益气温阳化瘀通脉汤,方中黄芪补中益气以活血;党参健脾益气以活血;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化瘀;丹参活血祛瘀止痛;降香行气活血止痛;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桂枝、甘草温阳化气以行血;石菖蒲化湿豁痰;五味子益气生津,收敛心气;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显示,丹参、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具有降脂,减少心肌耗氧,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8];降香具有抗凝血、稳斑块、抗氧化及保护心肌细胞作用[9];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大鼠心脏损伤发挥保护作用[10]。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佳(P<0.05),且其血清TC、TG和LDL-C下降幅度及HDL-C水平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自拟益气温阳化瘀通脉汤配合西医疗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证属阳气虚兼血瘀痰浊证)能明显提高疗效,同时具有良好调脂功效,并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温阳化不稳定性通脉
温阳化浊通络方治疗系统性硬化病的研究进展
温阳化浊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保护作用及TRPC6表达的影响
含附子-半夏温阳化痰汤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的毒性研究*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通脉降糖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通脉化浊汤改善高脂血症痰瘀阻滞证候情况的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温阳化饮和健脾利湿法治疗颈心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