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制度下高职“一径三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2021-07-07谭起兵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核心职业素养

谭起兵

(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自2016年以来,与职业核心素养相关的内涵、表征多次写入重要的政府文件。例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工匠精神”;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又重点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将职业素养的培养提到了新高度,文件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等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在完善职业学校评价制度方面,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如何更好地落实教育部的1+X证书试点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强化职业核心素养入手,为国家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后备人才,这是每一个职教人面对的挑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新时代培育职业核心素养是顺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

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招生考试办法下,职业教育是教育链条上相对薄弱的环节,生源差、投入少、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标准要求相对较低,学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固培手段少、效果差;学生的身份认同起点低,自卑心理严重,从小浸染而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做事习惯等的改变和完善具有较大难度,对与知识获得相关学习活动的往往满怀抵触情绪。高职院校在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职业精神等软技能的培养水平参差不齐,也造成了高职毕业生在顶岗实习和正式就业期间诚信意识缺乏、功利倾向严重、工匠精神不足等问题,这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上亟需注意和改进的方面。

新时代为了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明确指出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这是作为国家类型教育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的指导思想要求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对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在试点内容中重点强调了X证书“考核内容要反应典型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素养……”。《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的基本原则更加突出“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这也证实了党和国家把职业核心素养教育作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同时在教学模式上以期实现由灌输式、填鸭式转向感性化、互动化、达到可视、可触、可回味。

大量的企业调研证明,企业人才需求,更看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性工程,绝对不能靠单纯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教学内容也有很大的区别,必须以全局性和系统性思维进行体系建构和整体推进。新形势下,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一是职业素养,二是职业技能,两者同等重要,尤其是工匠精神,起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和实施科学有效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将会是适应国家和社会要求的主要途径。

二、职业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追溯

(一)九型人格理论

西方哲学将九型人格理论界定于心理学范畴,着重强调人格的动态成长,它通过深刻分析九种基础世界观和九种不同的工作模式来揭示人类心理极其复杂的关系。从人的核心价值观层面来讲,九型人格理论分为完美型、助人型、思考型、领袖型等9种人格,这九种人格的划分是为了清楚各个人格间的差异,但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之间会有交叉融合,从而形成复杂的巧格体系。

九型人格理论系统是一套开放性的系统,通过释义与转化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透视人的成长背景和成长轨迹,深入剖析人的价值观及其思想根源,系统的梳理人的心理需求、思维模式、变化方位等不同性格对应的特点,最终可形成人的独特性测评报告,在教育与职业活动中有助于个体与团体的合作与互助。

(二)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可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它是一种行为科学的研究范畴。上述五种需求的逻辑关于可以理解为,仅有满足低层次需求之后,人才会产生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内因和外因的变化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职业核心素养教育所倡导的“培育工匠精神、培植七个习惯、培养五种能力”,则是建立在满足生理需求上,以安全需求为保障,以社交需求为载体,获得社会尊重需求,最终完成自我实现,在逻辑起点、价值追求上与需求层次理论相容耦合。

(三)生命金字塔原理

生命金字塔原理表征了生命的运行是上下内外不同方向有机配合、有序作用的存在: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身份→精神,由低到高体现的是觉察→觉知→觉悟的过程;精神→身份→信念价值→能力→行为→环境,由高到低体现的就是由内观外的过程。“一径三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逻辑起点就是生命金字塔原理(见图1)。

其认知原则是:在表意识层面,环境、行为、能力三者相互包含、互为因果、互为影响,每一个层级中又同时包含三个因素。关于环境,意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多个有机关联的情境化实践场所,为人的塑造提供条件支撑;关于行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活动和行动。活动:是目标为导向的。通过分析信息资源、研究与设计、布置活动场景和实施活动内容等,从多维度助推育人功能的实现。这是整个系统的关键环节,也是整个系统效率、效益和效能的主要依据,能让参与者身心两个方面所有的隐性的表现、变化、感悟、共识显性化,让信念和价值变得真实、生动可信。行动:是以问题为导向的。让活动参与者通过活动由感觉、感知通达感悟,明晰自己观世界、价值观时的困惑和模糊,是受信息不对称、思想逻辑不清晰和戴着有色眼镜的所致,认清自己的性格缺陷,明确改善的路径,让自己的心路历程在活动中的思考、活动后的体悟和服盘中打开,看清“真相”,使心灵世界澄明寥远;关于能力,涵盖于智商、情商、力商、逆商等附于其本体的能力,主要有自我发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做事的能力三个维度。这些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素质或者叫职业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科学都强调知行合一,能力就是在实践、行动中表现出来的。

在潜意识层面,信念价值、身份、精神三者层次递进、相互渗透、共生共荣。关于信念价值,虽然划分在潜意识层面,其实它与表意识层面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紧密到在现实中难以区分,它以现实环境中被纷繁复杂的表象所遮蔽的“真相”、“客观”为中心观察世界,确定以“因为”为价值趋向,不断在顺应环境的行为中强化能力、坚定信念,并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采取符合规律的行为,实现融入环境甚至改造环境的目的。信念价值属于“知行合一”中的“知”的范畴,而且属于决定性的主导地位。人世间所有的“行”都是“知”的结果,不行是因为不知,知一定会行。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和“止于至善”,佛家的致良知,世界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斯坦福大学埃迪森博士的“动态不确定环境下的竞争战略”等,论述和践行的都是信念和价值观问题。面向是未来的职业人,它所要体现的价值观至少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社会公德;

2.国家法律;

3.组织(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

4.团体意识(团体中所有成员对目标、计划、策略等形成的共识,即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

5.个人的核心素养(对个体生命、生存、生活、生涯重要性的排列顺序及对能力获得、行为实施和环境适应的渴望意识,体现在行业企业岗位上,即理解力,执行力,组织协调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关于身份,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其定位是一种内心的诉求,与外在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身份是我们每一个人从小到大在无意识状态下形成的对未来身份的一种确定。处在这个层次的生命在思考“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要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身份定位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就有的,有些东西在为我们的人生导航,每个人的人生结果不同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份定位不同。目标和理想是有意识的,而身份定位是潜意识的,理性的力量远没有感性的潜意识的力量大。身份定位的力量最大,是你骨子里面的东西,所以,一个人的身份定位决定他未来的生活方式;关于精神,是我与其他人、事、物的关系,即远景和目的。我们的使命、人生意义、社会责任、奉献精神等等就是这个层面。精神领域是一种超脱自我的境界,处在这种思想空间的生命在思考“我与这个世界有什么关系,我能为全人类做些什么?”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伟大人物通常处于生命金字塔的顶端。

三、“一径三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九型人格理论、需求层次灵魂和生命金字塔原理等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下,提出了“一径三系”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一径”是指基于三种理论创设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路径;“三系”是指一体化的“职业人”核心素养实践体系、系统化的“职业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科学化的“职业人”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其主要的逻辑关系见图2。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路径包括培育一种精神,培植七个习惯,培养五种能力。一种精神即为工匠精神,这是职业素养的核心,也是中国高职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一;七个习惯覆盖了学生步入职场所需的基本素养,分别是:积极主动、以始为终、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综合综效和不断更新;五种能力是学生作为准职业人所应当具备的,主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来落实“一径三系”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以实现高职学生六大要素的职业核心素养软技能的提升。

图2 “一径三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一)构建系统化“职业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职业人”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在专业课程体系外,优化传统文化、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法律法规等教学内容,构建灵活、开放的核心素养课程体系。主要体现以下四点特征:

1.课程设置模块化。从提升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服务学生可持续发展出发,将核心素养课程分为工匠精神、职业习惯、职业能力、职业发展四大模块,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七个习惯,五种能力。

2.课程教学标准化。第一,教学目标必须清晰,紧紧围绕职业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进行;第二,培养形式符合职业特点,要做到教学形式与具体的职业需求相关,符合职业的特性;第三,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应当在充分的学情分析基础上,开发适合于职业面向的课程单元和教学内容,并嵌入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

3.课程形式多样化。在满足教学达成度的前提下,可采取校选课程、共享课程、网络课程等形式开设。开设校选课程需要有师资团队、实践条件的保障,教学质量可控性强;共享课程一般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在制度保障下,仅需智能通信设备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网络课程通常以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为主,学校可依据教学规模、教学方式等与网络运营商或者教育服务型企业合作开发。

4.教学实践灵活化。职业核心素养课程在教学实践形式上应当做到以生为本,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教学形式的束缚。采取课堂教学和专题探讨相结合、分组探究与社团活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经验,审时度势,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情况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多采用情景式、体验式、角色扮演式等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特长,保障良好的教学质量。

系统化“职业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见图3。依据1+X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规定的满足典型岗位群所需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来设置教学模块,依据典型岗位需求来制定具体工作任务。由企业专家和学院骨干教师组建形成项目式、模块化的职业核心素养教学团队,在组建方式上体现定制化、协同化的特点,实践中依据教学任务内容广泛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贯穿于整个职业核心素养教育,利用8字循环模型对每个教学任务单元进行诊改,利用成果导向的反向设计原理进行整个课程体系优化与调整,形成了由内生至外延不断自我完善的生态系统。

图3 系统化“职业人”核心素养课程体系

(二)构建一体化职业核心素养实践体系

在第一课堂专业实训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组建职业素养综合训练中心。职业素养综合训练中心下设创客工坊、电子沙盘实训室、综合实训室。

1.创客工坊。基于工匠精神“专精创”的核心思想,依照生命金字塔原理和行为表现学原理设置五步法训练环节,为学生设计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创客环境。主要开展的项目包括趣味木工和手工创客活动,将创意、创新、创作、创效及学习、讨论、分享、拍卖、测评、竞赛等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综合实训室。包括实训活动区域和生物反馈区域,旨在打造智能化综合实训环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运用笔随心转、穿越电网等智能化实训设备,组织开展系列实训活动,整个实训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行为重复和固化的训练过程,促使学生体验、反思、感悟、改变,获得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良性发展,自信心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存在感逐渐增强,学生的七个习惯和五种能力最终养成。

3.电子沙盘实训室。利用软硬件结合技术建设职业核心素养电子沙盘实训室,开发沙盘类训练项目。通过游戏软件的形式把经典沙盘培训课程打造成常态化训练项目,在节约教学成本的同时能够达到高级讲师的训练效果,摆脱师资限制,提高教学质量。实训项目综合采用教学视频、场景导入视频、游戏背景提示音、教学指引材料及教案、智能翻转课堂等多种授课形式,主要培养学生以终为始、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的习惯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职业核心素养实践体系以行业企业人才职业素养需求为标准,遵循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规律,坚持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设计开发实训项目,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形成、强化职业素养。

(三)构建科学化人才职业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职业核心素养所涵盖的能力必须通过系统中的体验活动、行动来呈现。因此,在设置情景活动时,嵌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最先进技术手段,以确保测评手段和工具具有最高的效度、信度和标准化程度。通过利用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行为表现、能力水平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并打造集“在线学习、在线测评、教学教辅”为一体的多功能云平台,构建科学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和学习发展能力测评,两者加权后即为学生的综合评价报告,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个阶段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包含:综合素质测评维度(学生基本素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和发展素质等测评子维度)、心理健康专项测评维度(心理承受能力、内在精神量表、人格测试等测评子维度)、学习发展与创新能力测评维度(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行为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等测评子维度)等。

2.学生行为表现评价。对学生的在校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依靠云平台功能支持,在课上学习中,教师和同学对学生的课上表现(积极性、表达能力、协作意愿等)进行实时点评记录;在课下生活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同学间印象互评和阶段性自我评价。云平台将多方评价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得出学生行为表现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完善和成长的合理建议,并通过“阳光行动”引导学生注重日常行为表现来养成良好习惯,逐渐固化培养成为个人能力。

3.学生能力水平评价。以“五大岗位胜任力模型”为评价依据,综合分析学生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专项测评平台的评价数据,按照营销型、研发型、生产型、管理型、服务型五大岗位模型进行能力匹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擅长领域和能力水平,为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经实践,“一径三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实现了五化耦合,即:素养教育实训化、实训内容模块化、课程体系系统化、教评方式智能化、教学模式复合化。在教师层面上,掌握了职业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学方式和思维提升方法,从“知识型”向“思想型”转化;在学生层面上,行为习惯得到改善,在人际关系交往、团队活动参与、日常行为表现有了显著提升,思维习惯及人格修养得到提升。“一径三系”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为职业院校素养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形成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范式,解决了1+X制度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关于职业素养培养问题,有效突破了高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瓶颈。

猜你喜欢

核心职业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职业写作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